贛南省------贛南人的一廂情愿
海南可以離開廣東省,重慶可以離開四川省,贛州也可以離開江西省,<建國初期,贛南和海南同屬全國僅兩的特別行政區>。贛州縮省并縣方案--贛南省誕生
贛州縮省并縣方案--贛南省誕生!!!
將贛州整體設置為一個省,參照河南河北取省名法取名為贛南省,意為贛江之南。
原贛州市聯合南康市和贛縣為贛南省首府。
整個贛南省取消縣制,劃分為九地。
新的九地由歷史,人口,經濟和知名度等因素綜合評定會所。
新九地劃分為:
1,贛州市(贛州,南康,贛縣)
2,紅都(瑞金,石城)
3,寧都
4,于都
5,興國市
6,三南市(龍南,全南,定南)
7,會尋安市(會昌,尋烏,安遠)
8,上崇市(上猶,大余,崇義)
9,信豐市 附圖 點擊放大看 效果佳。
當年四川也不是不答應。但是事實證明了,重慶離開四川帶來了重慶的騰飛。
四川省成都和重慶的狀況就好比現在的南昌和贛州。
南昌離贛州將近四百多公里(別說贛州偏遠縣尋烏了),南昌又不是特大城市,根本輻射不到贛州。取不了帶頭人作用。只能是吃贛州而不能利贛州。。贛州人強烈要求分家。
贛南落后的根本原因就是被江西拋棄,被南昌給壓制住了。
既然江西拋棄了我們。干嗎我們還要死皮賴臉地纏著江西,拉江西的“后腿”呢。
我們強烈要求分家。
新中國的成立,贛州人民不知道犧牲了多少。
這點政治政策不傾向贛南人民,實為忘恩負義。
沒有贛南無數英雄的倒下,哪兒有你們現在的富裕生活。
沒有贛南無數英雄的倒下,為新中國的誕生英勇獻身,或許你們現在不是在電腦前面,應該生活在水深火熱中,或是臉朝黃土被朝天著。
為新中國作出卓越貢獻的贛南元勛:
–陳奇涵上將–九死不悔、矢志不移的陳奇涵上將–賴傳珠上將–肖華上將–廖容標中將–康志強中將–鄺任農中將–曾思玉中將–曹德連少將–曹光琳少將–陳坊仁少將–赫赫戰功顯豪情的陳坊仁少將–陳力少將–陳美福少將–曹傳贊少將–曹丹輝少將–陳士法少將–陳熙少將–陳遠波少將–鄧經緯少將–長征健兒、抗日勇士鄧經偉少將–丁榮昌少將–丁盛少將 –童國貴少將–段德彰少將–方槐少將–龔興貴少將–何家產少將–黃朝天少將–黃經耀少將–黃徑琛少將–黃萍少將–黃思沛少將–黃文明少將–黃有鳳少將–黃玉昆少將–黃振棠少將–黃志勇少將–江學彬少將 –江擁輝少將–雷永通少將–李呈瑞少將–李良漢少將–李士才少將–李致遠少將–李佐玉少將–梁達三少將–梁玉振少將–廖昌金少將–廖冠賢少將–康林少將–賴達元少將
贛州是贛江的源頭,也是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誕生地。贛南人民以哺育革命之功,為中國革命歷史拓印了一段紅色輝煌。歷史不會忘記:共和國從這里走來。
沒有贛南就沒有新中國。
西柏坡這樣一個小山村都沒有忘記。
怎么把紅色故都給忘記了呢。實為忘恩負義。
海南省那么小小的一個島嶼都可以從廣東分出去立省,
怎么贛南沒有這樣的待遇呢?
井岡山各項指標都沒達到縣級市標準,人口才1。5萬就可以設置縣級市,然而廣東的一個鎮(非縣城駐地鎮)都有十幾萬人口的,例如:炮臺鎮人口就是12萬。
我們贛南為什么不可以立省??????
贛南人口818萬,地域遼闊,礦藏豐富。怎么不可以??
贛南與其他省市的人口數量對照表:
天津市常住人口1011.30萬人,戶籍人口926.00萬人,
和贛南人口相當,
西藏自治區: 2003年全區年末常住人口270.17萬人
超過西藏的三倍,
青海省: 2003年,全省總人口533.8萬人。
將近青海省的兩倍,
寧夏回族自治區: 2003年,年末總人口580.3萬人
海南省: 2003年,年末常住人口為810.52萬人
海南省和贛州還要少那么一點點呢。
那些省市都可以享受一級政府的直接管轄,
怎么我們贛南有818萬人口卻不能得到應有的政治待遇???
小平同志說的好,放開步子走,大膽地嘗試,中國的改革開放,深圳經濟特區的設立就是最好的見證。深圳原來是什么,邊陲小漁村,具有政治地位后卻是特區,是改革開放的前沿陣地。如果當年是因為他是邊陲小漁村而不給予特區地位。可想而知,深圳還是原來那個深圳。中國將少了個現代化的大都市。
現在贛州也正處于珠三角,閩南經濟圈和長三角輻射區域的交叉點上,沿海產業又要向內陸梯度轉移,區位優越,就像當年深圳靠近香港一樣優越,國家不賦予贛州像深圳一樣的地位,將會失去這個良機,那么贛州的發展將受到嚴重阻礙。!!!
建國時期把江西省政府安排設在南昌市這本就是一種失誤,自從省政府坐落到南昌市后就決定了江西省落后的標致為什么呢我們不妨從江西這幾十年的發展去看問題吧,在計劃經濟時代江西省政府定在南昌市還說得過去,但到了九十年代江西省的落后就表現出無法補救的落后經濟基環境,在計劃時代南昌市的交通就是全國有名的落后好在當時還有一個九江擁有長江的地理特點要不然江西將會更加的落后你可以看看,在建國后有幾個省的交通全有江西這樣落后,五十年前的南昌交通可以說是國內以尋的一個,一個省城連一個象樣的公路和國道都沒經過南昌,更不要說在火車了,海陸空都不經南昌,可想當時的南昌市和江西省的政治文化中心處在與外界難于連接的落后局面,要不是京九鐵路的開通從南昌市經過的話,那現在的江西怕是要成為全中國最落后的一個省了《那怕是再建五十年也同樣會是一成不變的落后》,沒辦法啊,當時把江西省的省政府定在南昌市就是犯了一個對地方經濟發展的錯誤啊,當然,這在那時紅寶書的年代是不好說的嘛,一切從實際出發都是從當時的政治角度出發的可現在是經濟市場化和全球經濟一體化的時代了,江西省將面臨著重大的改期現有的地理上的難題,象江西省地處的位置就不是很理想,江西的南北路差近千公里這在中國各省中怕是只有江西省一個吧南北相差這么遠的路程能管理好贛南的經濟效益開發和發展嗎?如省政府堅決設在南昌市的話那我可以肯定開來的江西經濟將要落后以國內各省三十年時間這又為什么呢?我想到過贛南最南邊的人都會知道現在那里連看報紙都是看到上周的報紙,就連在贛州市區要買到當天的省報都沒有,更加不用說外省的報紙了,想想看,一個信息如此落后的贛南,能不成為江西省發展的障礙嗎,這種障礙不是贛南邊區的人民想要的,是因為遠離了父母〈省政府〉,就算把南昌市和九江建成了現代的都市,那江西最終還是因為贛南的落后成為人均收最少的一個省,這就成了重視眼前一點利終把江西全境變得在末來更加地落后,一但今日的言論成為末來的現實那江西的贛江兒女將是最悲憤,古不見今月,今月照古人啊。。。。。。就錯過去有四川來講,當時的四川主管著重慶為什么要分重慶從四川分離出去呢?這是江西省的兒女們要去探討和研究的課題,當時的重慶離成都市也是同樣的上千公里的路這么遠的路請問一省之長能下去考察幾回得到的東西都是下面傳報上來的,有時地方要上報省批的文件本可一天審批下來的反要幾天的時間那外資誰敢來投資重慶呢?因此;重慶人的光深遠敢于向四川省發難,要求脫離四川省的管轄自己獨占鰲頭從此,改變了過去重慶的地位迎來了新重慶人自己當家作主的要利,創新了全新的重慶文化現在的重慶人十分的自豪。
雖然江西省不如四川省的條件,但當時的四川省就成為二種觀點,成都市那時的電子工業全國有名,四川省一心把重心放在建設電子方面上,重慶的工業發展順此得不到省政府的大力支持,從此才有了重慶人要分家的理論出現。
現在的江西也有類同的形式想趕超經濟的步伐就把眼前的利益重心放在了南昌市和九江一帶,贛南這邊就論其發展,發展的快慢聽天命,這是江西人心明之事作為一省中的一員,贛州地區怎么辦沒有省里的大力支持能快步地發展起來嗎這將成為贛南的無限制的一個大問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