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身篇
【自知而不自見,自愛而不自貴】 出自《道德經》。意為:有自知之明而不自我顯露,自愛自尊卻不自命高貴。
【古者言之不出,恥躬之不逮也】 出自《論語.里仁》。意為:古人不輕易說話,是因為以說了之后又做不到為恥辱。
【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云】 出自《論語.述而》。意為:用不仁義的方法得到的榮華富貴,對我來講輕得就像天上的浮云一樣。
【性相近也,習相遠也】 出自《論語.陽貨》。意為:人類的本性是相近的,只因為后天的習染不同而使差距拉大。
【萬事莫貴于義】 出自《墨子.貴義》。意為:天下所有的事沒有比正義更可貴的。
【得志澤加于民,不得志修身見于世】出自《孟子.盡心上》。意為:得志的時候,要將恩澤施于百姓,不得志的時候,要修養身心,將自己的高尚品德展現于世。
【聲聞過情,君子恥之】 出自《孟子.離婁下》。意為:如果自己的名聲超過了實際情況,君子就會認為是恥辱。
【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與之俱黑】出自《荀子.勸學》。意為:蓬蒿長在麻田中,不用扶助,自然挺直;白沙混在污泥之中,就會與污泥一樣成為黑色。
【聲無小而不聞,行無陰而不形】 出自《荀子.勸學》。意為:聲音再小也會被人聽到,行動再隱秘也總會被人知道。
【無德不貴,無能不官】 出自《荀子.王制》。意為:沒有德行操守的人不能成為尊貴之人,沒有才能的人不能為官。
【庸言必信之,庸行必慎之】 出自《荀子.不茍》。意為:日常的言論一定要守信用,日常的行為一定要謹慎。
【不知而言,不智;知而不言,不忠】出自《韓非子.初見秦》。意為:自己不知道而信口開河,這是不明智;自己知道卻故意不講,這是不忠實。
【和氏之璧,不飾以五采】 出自《韓非子.解老》。意為:和氏之璧本身就有著自然之美,用不著各種顏色來加以裝飾。
【蠹眾而木折,隙大而墻壞】 出自《商君書.修權》。意為:蛀蟲太多了,樹木就會折斷;墻上的縫隙大了,墻就會倒塌。
【圣人之于天下,恥一物之不知】 出自西漢揚雄《法言.君子》。意為:對于天下的事情,有一件不知道的,圣人都會覺得恥辱。
【人必其自愛也,然后人愛諸;人必其自敬也,然后人敬諸】出自西漢揚雄《法言.君子》。意為:人一定要先自愛,然后別人才會愛他;一定要先自敬,然后別人才會尊敬他。
【屋漏在下,止之在上;上漏不止,下不可居矣】出自三國諸葛亮《納言》。意為:雨水從屋頂漏到地下,要阻止它,就要堵住屋頂上的漏洞。屋頂不堵,則漏雨不止,下面就無法居住了。
【懲病克壽,矜壯死暴】 出自唐代柳宗元《敵戒》。意為:知道警惕和防治疾病就能長壽,自恃身強力壯卻會突然死去。
【不復知人間有羞恥事】出自北宋歐陽修《與高司諫書》。意為:不知道人間還有羞恥的事情!這是歐陽修痛斥當時的諫官高若訥趨炎附勢、隨人高下的卑恥行徑的憤俗之語。
【憂勞可以興國,逸豫可以亡身】 出自北宋歐陽修《五代史?伶官傳序》。意為:憂慮操勞可以使國家興盛,安逸享樂會使自身墮落。
【滿招損,謙受益】 出自《尚書.大禹謨》。意為:驕傲自滿會招致損害,謙虛謹慎會帶來益處。
【人誰無過?過而能改,善莫大焉】出自《左傳.宣公二年》。意為:人,有誰能夠沒有過錯呢?有了過錯能夠改正,就是再好不過的事了。
【寧為雞口,無為牛后】 出自《戰國策.韓策》。意為:寧愿做小而潔凈的雞口,也不愿做大而骯臟的牛肛門。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出自《史記.李將軍列傳》。意為:桃樹和李樹本不會講話,但因為其花果能吸引人們,所以,樹下人來人往自然就踏出小路來了。
【表曲者景必邪,源清者流必潔】出自《資治通鑒》。意為:標桿是彎曲的,它的影子也必定是彎曲的;水源是清潔的,流水也必定是潔凈的。
【相鼠有皮,人而無儀;人而無儀,不死何為】出自《詩經.鄘風?相鼠》。意為:看看那老鼠尚且還有一層皮呢,而人卻這樣的沒有廉恥;這樣的沒有廉恥,還活著干什么呢?
【予其懲,而毖后患】 出自《詩經.周頌?小毖》。意為:我要將過去的錯誤作為警戒,使以后謹慎,以免招來禍患。
【舉世皆濁我獨清,眾人皆醉我獨醒】出自戰國屈原《楚辭.漁父》。意為:整個世上的人渾渾濁濁,只有我一個人是清白的;所有的人都喝醉了,只有我一個人是清醒的。
【看取蓮花凈,方知不染心】出自唐代孟浩然《題義公禪房》。意為:看到了潔凈的蓮花,才知道它雖出淤泥,但卻不染半點污垢。用來比喻人應保持高尚的節操。
【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出自唐代李白《夢游天姥吟留別》。意為:我怎么能夠低眉彎腰、卑躬屈膝地侍奉那些權貴,讓我心里不痛快呢?
【不學腰如磬,徒使甑生塵】 出自唐代劉禹錫《學阮公體》。意為:絕不會學腰彎得像磬一樣的勢利小人,寧可一貧如洗,甑中生塵。
【朝真暮偽何人辨,古往今來底事無】出自唐代白居易《放言》。意為:白日里裝得一本正經,但到了晚上就露出了虛偽的原形,誰能看得出呢?古往今來,這種事什么時候沒出現過呢?
【由來富與權,不系才與賢】 出自唐代白居易《嘆魯》。意為:富貴與權勢向來都與才華和賢德沒有關系。
【寧作沉泥玉,無為媚渚蘭】 出自北宋梅堯臣《聞尹師魯謫富水》。意為:我寧愿做一塊埋在泥里的美玉,也不愿做取悅沙洲的蘭草。
【安求一時譽,當期千載知】出自北宋梅堯臣《寄滁州歐陽永叔》。意為:怎么能夠只企求一時的榮譽呢?應當求得千年之后仍為人們所了解和知曉才對。
【愛惜芳心莫輕吐,且教桃李鬧春風】出自金代元好問《同兒輩賦未開海棠》。意為:海棠花愛惜自己的花蕊,不肯輕易露出來,暫且讓那些妖媚的桃李在春風里嬉笑喧鬧吧。
【粉骨碎身渾不怕,要留青白在人間】出自明代于謙《詠石灰》。意為:就算是粉身碎骨我也全然不怕,只希望把清白留在人間。
【古來多被虛名誤,寧負虛名身莫負】出自北宋晏幾道《玉樓春》。意為:自古以來,許多人都為虛名所耽誤,我寧愿拋棄虛名,也不愿違背了自己的心志。
【揀盡寒枝不肯棲,寂寞沙洲冷】出自北宋蘇軾《卜算子》。意為:孤獨的鴻雁飛來飛去,將寒枝都選遍了,可不愿停下來在上面休息,最后還是落在了荒涼凄冷的沙洲。形容作者寧處困境也不與濁世茍合的孤傲品格。
【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 出自南宋陸游《卜算子》。意為:雖凋零飄落化為塵土,卻依然清香如故。
【人生天地間,無始終者,非君子也】出自明代羅貫中《三國演義》。意為:在世為人,如果做事情無始無終,就不能稱其為君子。
【玉可碎但不可損其白,竹可破但不可毀其節】出自明代羅貫中《三國演義》。意為:寶玉雖然也會破碎,但即使破碎了也不能改變它質地的潔白;竹子能夠被破開,但即使被破開也不能改變它原有的枝節。
【真機真味要涵蓄,休點破,其妙無窮,不可言喻,所以圣人無言。一犯口頰,窮年說不盡,又離披澆漓,無一些咀嚼處矣】出自明代呂坤《呻吟語》。意為:對于真機真味務必要做到含蓄而不要點破,這樣才會奇妙無窮,只可意會不可言傳,因此有“圣人無言”之說。不然,一犯口舌,終年都說不完。再加上眾說紛紜、言辭刻薄,便無絲毫可品味之處了。
【屬纊之時,般般都帶不得。唯是帶得此心,卻教壞了,是空身歸去矣。可為萬古一恨】出自明代呂坤《呻吟語》。意為:人死時,帶不走任何東西。唯有這顆心是可以帶走的,卻又把它教壞了,等于是真正空身而走了。這可稱得上是萬古遺恨了。
【平生不做虧心事,半夜敲門不吃驚】出自明代蘭陵笑笑生《金瓶梅》。意為:一生當中如果沒有做過什么對不起自己良心的事,那么半夜的時候聽到有人敲門就不會感到害怕。
【威儀養得定了,才有脫略便害羞赧;放肆慣得久了,才入禮群便害拘束。習不可不慎也】出自明代呂坤《呻吟語》。意為:一旦儀表端莊養成了習慣,則稍有疏漏便會感覺羞愧難當;放肆得過久,才進入講禮儀的人群中,則會有備受拘束之感。習慣的養成不可不慎重啊!
【唯得道之深者,然后能淺言;凡深言者,得道之淺者也】出自明代呂坤《呻吟語》。意為:只有人得道深了,然后才可以運用淺顯的語言講透徹深刻的道理;凡是那些運用深奧的語言來談論道的人,都是一些得道不深的人。
【火不自知其熱,冰不自知其寒,鵬不自知其大,蟻不自知其小,相忘于所生也】出自明代呂坤《呻吟語》。意為:火不知道自己是熱的,冰不知道自己是涼的,鵬鳥不知道自己是大的,螻蟻也不知道自己是小的,這是因為它們相互遺忘了自己與生俱有的本性的緣故。
【淡泊之守,須從濃艷場中試來;鎮定之操,還向紛紜境上勘過】出自明代陳繼儒《小窗幽記》。意為:是否有淡泊寧靜的志向,必須通過富貴奢華的場合才能檢驗出來;是否具有鎮靜安定的節操,必須通過紛擾的環境才能驗證出來。
【天薄我福,吾厚吾德以迓之;天勞我形,吾逸吾心以補之;天厄我遇,吾亨吾道以通之】出自明代陳繼儒《小窗幽記》。意為:命運使我的福分淺薄,我便加強我的德行來面對它;命運使我的身體勞累,我便放松自己的心情來彌補它;命運使我的人生遭遇困境,我便提高我的道德修養來通達它。
【要知自家是君子小人,只須五更頭檢點,思想的是什么便得】出自明代陳繼儒《小窗幽記》。意為:要想知道自己是有道德之君子,還是無德之小人,只要在五更天時自我反省一下,檢查一下頭腦中想的是什么,就可以得出明確的結論。
【一念之善,吉神隨之;一念之惡。厲鬼隨之。知此可以役使鬼神】出自明代陳繼儒《小窗幽記》。意為:心中有了行善的念頭,就可以引來降福的吉神追隨;心中有了作惡的念頭,就會招來為禍的惡鬼追隨。明白了這些便可差使鬼神了。
【談山林之樂者,未必真得山林之趣;厭名利之談者,未必盡忘名利之情】出自明代陳繼儒《小窗幽記》。意為:經常談論隱居山林中的生活樂趣的人,其未必真正領悟了隱居的樂趣;口頭上總說厭倦名利的人,也未必是真的將名利忘卻了。
【人不通古今,襟裾馬牛;士不曉廉恥,衣冠狗彘】出自明代陳繼儒《小窗幽記》。意為:人若不通曉古今變化的道理,那就好比穿著衣服的牛馬一樣;讀書人不明白廉恥,那就好比穿衣戴帽的豬狗一樣。
【居逆境中,周身皆針砭藥石,砥節礪行而不覺;處順境內,眼前盡兵刃戈矛,銷膏靡骨而不知】出自明代洪應明《菜根譚》。意為:一個人如果身處逆境中,那么其身邊所接觸到的全是有如醫療器材般的事物,會讓人在不知不覺中敦品勵行。反之,一個人如果身處順境中,這就等于在他面前擺滿了消磨精神意志的刀槍,會讓身心在不知不覺中受到腐蝕而走向墮落。
【日既暮而猶煙霞絢爛,歲將晚而更橙橘芳馨。故末路晚年,君子更宜精神百倍】出自明代洪應明《菜根譚》。意為:夕陽西下時,天邊的晚霞光彩奪目,而一年即將過去時,金黃色的橙橘更是芳香四溢。因此,有德的君子到了晚年,更應有煥發的精神。
【君子之心事,天青日白,不可使人不知;君子之才華,玉韞珠藏,不可使人易知】出自明代洪應明《菜根譚》。意為:有道德修養的君子,其心地應像青天白日一樣光明磊落,沒有什么不可告人之事;而其才能則應該像珍藏的珠寶一樣,不輕易讓人看得出來。
【閑中不放過,忙處有受用;靜中不落空,動處有受用;暗中不欺隱,明處有受用】出自明代洪應明《菜根譚》。意為:在閑暇時不要輕易放過寶貴的光陰,最好把握時間做一些準備,以便日后忙碌時有所受用;在平靜時不要忘記充實心靈,要為他日養精蓄銳,以便事情來臨時能應付自如;在無人看見時也要保持光明磊落的胸襟,這樣才能俯仰無愧于心,在眾人面前受到尊敬。
【心曠,則萬鐘如瓦缶;心隘,則一發似車輪】出自明代洪應明《菜根譚》。意為:心胸開闊,即使是萬鐘的財富也會像瓦罐一樣不值錢;心胸狹隘,即使是一根頭發也會被看得像車輪一樣重要。
【質本潔來還潔去,強于污淖陷渠溝】出自清代曹雪芹《紅樓夢》。意為:冰清玉潔來到這個世上,再冰清玉潔地離開這個世界,這遠比陷于污泥濁水中要強多了。
【不忮不求,可想見光明境界;勿忘勿助,是形容涵養功夫】出自清代王永彬《圍爐夜話》。意為:由安貧樂道、與世無爭,可以看出一個人心境的光明;不忘記行施道義以培養自己的涵養,便是培植浩然正氣的好方法。
【和為祥氣,驕為衰氣,相人者不難以一望而加;善是吉星,惡是兇星,推命者豈必國五行而定】出自清代王永彬《圍爐夜話》。意為:平和是一種祥瑞之氣,驕傲是一種衰敗之氣,觀相的人很容易就看出來;善良是吉星,惡毒是兇星,算命的人不用陰陽五行便可推算出吉兇。
【為濁富,不若為清貧;以憂生,不若以樂死】出自清代張潮《幽夢影》。意為:做一個骯臟的富貴者,不如做一個清高的貧窮者;憂郁地活著,還不如快樂地死去。
【富貴而勞悴,不若安閑之貧賤;貧賤而驕傲,不若謙恭之富貴】出自清代張潮《幽夢影》。意為:如果富貴了而憂愁、勞累,倒不如雖貧賤卻安閑自在;如果清貧卻驕傲自大,倒不如富貴卻謙遜有禮。
【酒可好,不可罵座;色可好,不可傷生;財可好,不可昧心;氣可好,不可越理】出自清代張潮《幽夢影》。意為:可以喜好美酒,但不可酒后耍酒瘋罵人;可以喜好美色,但不可以傷害身體;可以喜愛錢財,但不可昧心獲得;可以有脾氣,但不可以超出情理之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