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12—15歲孩子在交友和攀比中遇到錢
北京有所名校女中學生,入校時父母特別高興,女兒不但成績優秀,還在競選中榮升為校長助理。可一年之后,她媽媽來找我,說她被女兒生日獲得禮物,以及禮物背后驚人的錢數字嚇壞了。
她女兒第一學年生日,她發現包里有一個6000多元的戒指,追問來由時,女兒毫不在乎地說:“這么點錢的東西,把你嚇成那樣,我要把男生送我的禮物都拿出給你看,你不得嚇死呀。”
女兒拿出十幾個男同學送她的生日禮物,有項鏈,有香奈兒的錢包,迪奧的小挎包,還有愛馬仕小絲巾、蘭蔻香水等等高檔奢侈品。
她對女兒大喊大叫:“你是個學生,你怎么能收人家這么貴重的禮物呢?”
女兒平淡地說:“人家都是富人,這點小錢算什么,不過是他們零花錢的零頭。”
“我真的不知道該怎么辦了。人怎么說變就變呢?錢的威力太大了。我對女兒要求嚴格,教她節儉勤勞,花錢有計劃,她學習好,我希望她長大了有出息,沒想過早地和錢發生聯系,誰想到,一個生日聚會,這些高檔的禮物把女兒改變了”。
12—15歲進入青春萌動期的男孩女孩,朋友圈和擇友標準隨著社會潮流不斷發生變化:
因青春期的孩子特別在意自己的形象,想通過追逐時尚吸引異性的目光;
因想證明自己長大了,樂于追逐和模仿成人拿錢包裝形象;
因在消費和交友方面互相攀比,加上情感驅動,結果價碼一路飆升。
在一項中學生消費調查中,我看見一串驚人的數字:北京某名校中學生生日聚會平均消費近千元。
當孩子在交友和攀比中遇到錢,父母要調動孩子的哪些財富智慧呢?
1 給孩子一定數量的錢,規定哪些花銷可以自己做主。
2 跟孩子簽訂“未來付”協約,可以給孩子貸款,讓孩子懂得花錢的規則、學會履行承諾和守信。
3讓孩子不攀比,不跟風,父母需幫孩子發現自己的優勢才能,鼓勵孩子學習做最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