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茶具據《茶經》“四之器”載,有二十五種,一般可按其造型分為碗、盞、壺、杯等幾類。蓋碗,便是久經歷史考驗的一種固定樣式。
蓋碗是一種上有蓋、下有托、中有碗的茶具,由茶碗、茶蓋、茶船三件套組成,又稱“三才碗”,所謂三才即天、地、人。
茶蓋在上謂之天,茶托在下謂之地,茶碗居中是為人。這么一副小小的茶具便寄寓了一個小天地,一個小宇宙,也包含了古代哲人講的“天蓋之,地載之,人育之”的道理。
唐代由于逐漸普及了飲茶的專用盞,隨之又發明了盞托,宋元沿襲,明清再配以盞蓋,形成了今天所見的一盞、一蓋、一碟式的三合一茶盞,在明清時期盛行。
無論從品茗鑒賞,或是從養生保健角度而論,蓋碗茶具都有其獨特的好處:有碗,有蓋,有船,造型獨特,制作精巧。茶碗上大下小,蓋可入碗內,茶船做底承托,喝茶時蓋不易滑落,有茶船為托又免燙手之苦。
魯迅先生在《喝茶》一文中曾盛贊蓋碗的好處,他這樣寫道:
某公司又在廉價了,去買了二兩好茶葉,每兩洋二角。開首泡了一壺,怕它冷得快,用棉襖包起來,卻不料鄭重其事的來喝的時候,味道竟和我一向喝著的粗茶差不多,顏色也很重濁。
我知道這是自己錯誤了,喝好茶,是要用蓋碗的,于是用蓋碗。果然,泡了之后,色清而味甘,微香而小苦,確是好茶葉。
那么,蓋碗茶到底應該怎么喝?
喝蓋碗茶時,不能拿掉上面的蓋子,也不能用嘴吹漂在上面的茶葉,而是左手拿起茶碗托盤,右手抓起蓋子,輕輕地“刮”幾下,即可潷去浮起的茶葉。
刮蓋子很有些講究,俗話說:“一刮甜,二刮香,三刮茶露變清湯”。每刮一次后,將茶蓋呈傾斜狀,用嘴吸著喝,不能端起茶盅接連吞飲,也不能對著茶碗喘氣飲吮,要一口一口地慢慢飲。
用蓋碗喝茶,有這四點訣竅,與大家分享:
1、用蓋碗品茶,杯蓋、杯身、杯托三者不應分開使用,否則既不禮貌也不美觀。
2、品飲時,揭開碗蓋,先嗅其蓋香,再聞茶香,方為得體的品鑒。
3、飲用時,手拿碗蓋撩撥漂浮在茶湯中的茶葉,再飲用。
4、蓋碗泡茶不能像用壺那樣一次七八泡,一般蓋碗只泡一兩次,茶葉就老了。
蓋碗茶,小小的一碗,你不用擔心喝不完,不管何時,只需要一兩口,碗很快見底。想喝再泡,不想喝,也就小小的一碗,不至于浪費很多,而這一碗永遠是溫熱的、新鮮的。
喜歡喝蓋碗茶的朋友,只需在茶碗中放上些許茶葉,沖上沸水,稍稍蓋一下,蒸汽就會從縫隙中鉆出來,帶著茶的幽香一縷一縷地沁透心脾。
如果水還很燙,也無需心急,你只需要用蓋子輕輕拂過水面,輕輕地,緩緩地,聽著瓷器之間碰撞發出的悅耳的樂音,你的心便會沉靜下來,細品慢咽,又是一段美好怡情的時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