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理論基礎
第五節 心理衛生與心理咨詢
一、 西方精神衛生運動的發展
早期心理咨詢主要是精神疾病模式。當時歐洲大陸,對待精神病患者的治療手段主要是以精神病醫生為主體而建立起來的精神疾病治療模式,采取的是單純的醫學治療手段和方法。這一時期,比較有代表性的人物是法國醫生菲利普.皮內爾(Philippe Pinel,1745_1826),雖然他在改革精神病治療方面是一位劃時代的人物,但是在治療方式上仍舊沒有突破傳統的精神疾病治療模式,而且此時,心理治療并沒有得到醫生的注意。
歐洲的精神疾病模式也深刻地影響著美國。當時有位美國人叫比爾斯(C.W.Beers),在他18歲那年,因擔心自己會患有與哥哥同樣的癲癇病而整日恐懼不安,以至出現精神失常住進了“瘋人院”。由于在“瘋人院”里受到的非人待遇,以及當時社會上對精神病患者存在的歧視和偏見,使比爾斯的內心產生強烈的震蕩。出院后,他根據自己的親身經歷完成了名為《失而復得的心》(又稱《心靈自省》)一書,于1905年出版。該書的出版得到當時的美國著名的心理學家威廉.詹姆斯和著名精神病學家阿道爾夫.邁耶的高度評價,針對書中涉及的心理衛生等內容給予充分的肯定,并決定積極支持幫助比爾斯倡導的心理衛生運動。這場運動由最初的美國遍及世界各地。心理衛生運動的發展,不僅普及了人們的心理衛生知識,而且還提高了人們的心理健康水平。可以說,比爾斯對現代心理衛生運動的興起及以后的發展作出了突出的貢獻。在此運動的影響下,相繼成立了一些國際性的心理衛生組織和機構。 1908年在美國成立了世界上第一個心理衛生組織——康涅狄格州心理衛生協會。當時,提出了五項工作目標:(1)維護心理健康;(2)預防心理疾病;(3)提高精神病患者的待遇;(4)普及宣傳有關心理疾病的科學知識;(5)同與心理衛生有關的機構合作。預示著科學的心理健康運動的廣泛開展。
在此之后,1930年在美國的華盛頓建立了一個永久性的心理衛生組織——國際心理衛生委員會。
1948年4月7日各國代表聚會美國的紐約,向全世界宣告世界衛生組織成立(WHO)。
1948年由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主持建立了世界心理健康聯合會(WFMH)。
這些組織或機構的成立和賦有成效的工作,極大地推動了世界性的心理衛生運動的普及化。截止到1961年,“世界心理健康聯合會”出版的《國際心理健康展望》文件中,將心理衛生的任務拓展為,生物學、醫學、教育學以及社會學等領域。無論是為了促進學科的發展還是提高其社會地位都有了進一步發展的空間保證。
二 現代心理咨詢理念的建立
現代心理咨詢理念的建立是與人本主義心理學的出現分不開的。20世紀40年代,美國心理學家羅杰斯在其心理學理論中提出“咨詢”概念,很快被心理學界所接受,并得以使用,極大地推動了當時的心理咨詢研究工作。但是,當時的心理咨詢研究工作重心側重在指導、幫助和教育方面,強調對社會、周圍環境和職業等方面的適應機制比較多,人的主體性并沒有作為研究和發展的主題。
進入20世紀50年代,隨著人本主義心理學理論影響的日益擴大,人的主體性研究的社會問題的日益突出,將人放在研究的核心地位,強調人的主動性以及人的發展潛能思想觀念極大地開拓了心理咨詢研究工作的領域。此時,心理咨詢更加重視強調預防和治療心理疾患,使人們能真正地意識到在社會生活中保持心理健康、防止心理疾患對自身、對社會所產生的積極影響以及重要的現實意義。因此構成了現代心理咨詢的新觀念,即在心理咨詢過程中除了關心那些特殊的群體——具有心理疾患的人群,更要關心那些健康的社會公民,尤其是處于青春期發展過程中的青少年的心理問題。在現代人本主義心理學的心理咨詢研究領域中,最有代表性的當數羅杰斯提出的“來訪者中心療法”,他使心理咨詢和心理治療的程序可以用錄音與記錄的方法進行研究。他的現代心理咨詢觀思想包括(1)與咨詢者建立起人際信任和相互接受的共情式理解關系;(2)重視治療者的人格作用,咨詢能否取得成功與治療者個人所表現的真誠、自信、能力與表達技巧等密切相關;(3)人的自我概念的完善與否與其是否能夠建立起美好的人際關系有著密切的關系。而且,這種關系的建立將直接構成一種新的、建設性的、有意義的人際關系的基礎。
因此,對于每個社會公民來說,心理健康不僅僅是為了滿足個人的幸福,我們在關心自身的健康同時,還要加強人際關系的建設,積極地參與到心理健康教育的宣傳當中來,肩負起人類社會的可持續發展的重要使命。
三 心理咨詢在中國
心理衛生運動在中國開展時間比較晚。雖然1936年在南京成立了“中國心理衛生協會”,但由于當時的歷史環境的限制很難開展有效的工作。解放后,1958年召開了第一次“全國精神病防治工作會議”,當時的工作重點放在精神病的防治上,并在一些精神病治療機構開展“藥物、勞動、文娛體育和教育”相結合的治療工作,心理咨詢和心理治療并沒有受到重視。直到1987年召開第二次“全國精神衛生工作會議”才將心理咨詢和心理治療的技術、方法納入到精神病的防治工作中。
當時的工作重點,除了精神病的防治工作以外,還包括對各種心理疾病的預防和治療,如各種類型的神經癥、性心理障礙以及心身疾病等。由于這類心理疾病患者得數量比較大,嚴重地影響人們的身心健康,會議要求今后在綜合性醫院里逐步設立精神科和心理咨詢科。從那時起,除原有的精神病院外,各大綜合性醫院也紛紛設立精神科及心理咨詢門診,有效地開展了預防和治療工作。心理咨詢和心理治療工作無論在組織上,還是在人員的專業素養上都得到了提高。1985年,中國心理衛生協會在山東的泰安宣告成立。從此為開展心理衛生的宣傳普及等進行了卓有成效的工作。
此外,為了提高預防的效果,提高心理咨詢的普及水平,不僅成立了一些全國性和地方性的心理咨詢專業組織,而且還在高等學府以及一些中小學設立了心理咨詢中心或心理咨詢診室,為處在青春期的青少年解決因為生理發展中以及學習生活中和人際交往中出現的各種心理問題,開展著有意義的社會實踐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