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字 同一個詞先后用不同的字表示,從而形成古今字。 段玉裁《說文解字注》:“凡讀經傳,不可不知古今字。古今無定時,周為古而漢為今,漢為古則晉、宋為今,隨時異用者謂之古今字。如: 其箕 景影 反返 說悅 賈價 求裘 知智 耆嗜 縣懸
古今字產生的原因
a.字義的引申
支:《說文》:“去竹之枝也。”引申為四肢。《史記·扁鵲倉公列傳》:“三歲四支不能自用”。《荀子·儒效》:“行禮要節而安之,若生四枝。”
解:《說文》:“判也,從刀判牛角”。引申為“散”,《呂氏春秋·決勝》:“民解落。”高誘注:“解,散也。故又為“心意離散”,《漢書·陳余傳》“恐天下解也。”后造“懈”字,《詩·大雅·丞民》“夙夜匪解”。
b.字的假借
要腰 辟避 其箕 展輾 奉捧 采彩 莫暮 弟悌 然燃 匡筐 舍拾 女汝
古今字的特點:今字使用后,古字未廢,兩體并行,各有分工,但今字讀音有時與古字不同以示區別。意義相同,字形和字音有一定聯系。
異體字
一個字的書寫變形。
① 都是形聲字,形符不同:睹覩 嘆歎 鷄雞 貓貓 暖煖
②都是形聲字,聲符不同:綫線 俛俯 蚓螾 礙礙
③聲符、形符位置不同:群羣 裙帬 鄰隣 綿緜 稿稾 略畧
④一個是形聲另一個是非形聲字:岳嶽 巖巌 淚涙 杰傑
類似異體字的非異體字:
贊(贊助)/讚(贊揚) 悽(悲傷)/凄(凄涼)
游(游泳)/ 遊(游玩) 育(生育)/毓(培養)
異體字而非古今字:
罪辠、奔犇、塊凷、村邨
異體字的特點:只有形體不同,音義皆相同。
繁簡字
同一個字有不同的寫法,有的筆畫多,有的筆畫少。多的叫繁體字,少的叫簡體字。繁簡字本是一種歷史現象。現在專指1956年國務院公布簡化漢字方案后所形成的繁體和簡體。如:
瀋→沈 衝/沖→沖 盤→盤 戰→戰 聲→聲 寶(寳)→寶 匯(滙彙彚)→匯
獲取繁體字學習資料請主頁回復“繁體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