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9日
歷時9個月
在公安部和市局刑偵總隊
相關部門的大力支持下
房山警方前往云南、貴州等地
開展集中收網
成功破獲一起
涉案金額達千萬元的
特大跨境電信網絡詐騙案
抓獲犯罪嫌疑人18名
今天
房小藍就為大家講述一下
這起特大案件破獲背后的那些事
一女子深陷“殺豬盤”
揭開特大詐騙案冰山一角
2020年12月20日,房山警方接到一起報案,受害人小可遭遇“殺豬盤”詐騙。
據受害人小可回憶,當時她是某聊天交友網站上遇到了黃某,在聊了一段時間后,他們便在網上確立了男女朋友關系。在一次聊天中對方假裝無意透露自己可以獲取某某金服的基金內幕消息,誘導小可下載該App進行投資。
“這就是一起典型的'殺豬盤’電信詐騙,嫌疑人先跟受害人聊感情,再一步步把她推進錢的陷阱。”負責偵辦這起案件的楊警官介紹道。
最開始小可的投資確實是有收益的,這也讓她慢慢卸下了防備。于是小可先后貸款投資了7萬多元,最后需要用錢想要提現時,黃某卻以銀行卡或者基金提現出問題等理由來搪塞小可,讓小可繼續(xù)投錢。錢遲遲要不回來,小可感覺到情況不對,于是選擇了報警。
專案組順藤摸瓜
跨國犯罪團伙浮出水面
接到報案后,房山公安分局高度重視,抽調精干警力成立專案組,立即展開偵查工作。專案組民警認真梳理案件信息,從大量數據中抽絲剝繭,通過“資金流”與“信息流”雙線追蹤,最終鎖定貴州籍男子楊某有重大作案嫌疑。
“殺豬盤”流程 圖片來源:央視新聞
“'殺豬盤’詐騙是一個結構嚴謹的工作鏈條,找了關鍵的嫌疑人也就為整個案件找到了突破口。”楊警官介紹,經過前期偵查,專案組掌握了一個內部分工明確、人員構成復雜的成熟詐騙團伙,通過全面收集犯罪嫌疑人具體實施詐騙、犯罪所得賬款、受害人詳細信息等關鍵涉案證據,專案組縝密分析研判。最終,一個長期盤踞在境外,專門從事“殺豬盤”式電信網絡詐騙的跨國犯罪團伙浮出水面。
多地警方聯(lián)動收網
團伙成員被一網打盡
多地警方開會溝通抓捕工作
這個犯罪團伙人員眾多,并且集中在境外,抓捕難度極大。專案組堅持“打深打透”全鏈條打擊,多線抓捕迅速展開。經過長達9個月的證據收集,專案組民警掌握了該犯罪集團主要成員信息,在公安部、北京市公安局的指導下,協(xié)調云南、貴州等地公安機關進行協(xié)助收網。
犯罪嫌疑人被警方押解回京
9月9日,專案組會同云南、貴州等地警方一舉抓獲了以楊某(男,36歲)為首的犯罪嫌疑人18名,獲取了相關涉案證據。目前,18名犯罪嫌疑人已被房山分局刑事拘留,涉及全國56起案件的犯罪證據被警方所掌握。自此,一個組織架構嚴密,涉案資金巨大的境外電信網絡詐騙犯罪團伙被一舉端掉。
團伙內部分工明確
基金價格漲幅全由后臺操控
據專案組民警介紹,該電信網絡犯罪團伙層級清晰、分工明確、組織嚴密,是由犯罪集團的老板、主管、代理、組長、后臺維護人員、組員等各層級人員組成,通過系統(tǒng)組織培訓,每一級的成員均有自己負責的“業(yè)務”范疇。團伙成員通過扮演各種虛假角色實施詐騙,組織者則提供行騙的軟硬件設備,代理負責人員管理,主管負責通報詐騙“業(yè)績”,而團伙中違法所得的大部分則被老板拿走。
犯罪嫌疑人接受民警訊問
“案件中所謂的XX金服APP是假的,基金漲跌情況全由后臺人為控制”楊警官介紹道,案件中的投資軟件由團伙中專門負責技術的嫌疑人進行控制,當被騙人第一次投資后,后臺會立即將交易情況更改為盈利狀態(tài),讓被騙人獲利。而且,公司規(guī)定在投資額度超過1萬元后,便會封閉賬戶狀態(tài),不再給返錢給被騙人。
先談感情再騙錢
每天加4名“女朋友”才算達標
被騙人是如何一步步走入詐騙分子提前布好的陷阱?“殺豬盤”詐騙的第一步是以男女交友的方式讓被害人“上鉤”,前期交友的過程比較漫長用以穩(wěn)固雙方“感情”,俗稱“養(yǎng)豬”。當詐騙成功后,殺豬盤中的“男朋友”會以銀行卡或者是APP后臺出現問題等理由誘騙受害人繼續(xù)投錢,而當對方發(fā)覺后,便立即失聯(lián)。然后再尋找下一個被騙對象,繼續(xù)經營“感情”,直到最后完成“殺豬”。據該團伙“業(yè)務員”交代,他們需要從早上9點“工作”到凌晨3點,每天至少要加4名“女朋友”才算達標。
隨著國家對電信網絡詐騙的打擊力度持續(xù)加大,境外電信詐騙勢力已成強弩之末。經過審訊,民警發(fā)現該團伙中大部分“業(yè)務員”都是被老鄉(xiāng)騙到境外“賺大錢”的,經歷千難萬險到達緬北地區(qū)后,才發(fā)現是進了“狼窩”。嫌疑人交代他們進入詐騙公司后,會被老板收走手機,只提供用于行騙的工作手機,一旦“業(yè)績”完不成,還會遭受殘忍的肉體懲罰。
如今,隨著該犯罪團伙成功被打掉,身處“狼窩”的詐騙分子終于能擺脫過去噩夢般的生活,回到國內接受改造。
房山警方提醒 ??
“殺豬盤”是典型的利用戀愛關系引誘受害人投資的電信網絡詐騙,希望廣大市民能夠增強識騙防騙意識,在網絡交友過程中不要輕易透漏身份信息,包括家庭住址、銀行卡賬號密碼、家庭經濟情況等。不要被對方的花言巧語和溫柔體貼沖昏了頭腦,尤其在涉及金錢往來時,務必要提高警惕,與身邊親朋好友多溝通、多詢問,防止落入騙子圈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