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過別人,放開自己
文/馬德
圖/Fumi Koike
一顆敏感的心背后,很容易是一地雞毛的生活。
敏感的心最大特點,一是多疑,一是過思。多疑會讓子虛烏有的事自我存在化,過思會讓簡單的事復(fù)雜化。
前者是把自己置身于另外一個世界,后者是把別人安排在自己想象的位置上,所有的方向,就是把一切往壞了想。
結(jié)果是,全世界都不稱自己的心意。沒有一個人是好的,沒有一件事是干凈的。
壞處是顯而易見的,首先是敗事,然后就是無友。
這也很好理解,狐疑的心會稀釋自己的真誠度,也會稀釋自己的認(rèn)真度,前者無法拿出真心,后者無法保證態(tài)度,事情最終也便往糟糕里去了。
是的,誰也不愿意跟一個虛假的人相處或共事。事實上,這樣也便自己坑了自己。
這時候,鈍感力的養(yǎng)成就十分重要了。
什么是鈍感力?就是鄭板橋所謂的“難得糊涂”。“糊涂”就是不苛求人人完美,就是不苛求事事順心,就是能包容他人的不足,就是知道凡事都不可能盡如人意。
人在退一步的廣闊里,才會清晰地看到原本沒看到的好。原來不喜歡的人也沒有那么不堪,原來不以為然的事也頗值推敲。
更何況,一顆敏感的心更容易是一顆玻璃心。動不動就覺得委屈了,動不動就覺得受傷了,這樣的活法一點也不好玩。自己不好玩不說,別人也跟著被動,自己不正常,也攪擾了別人的正常。
人一敏感,天地就小了。置身于自設(shè)的窄憋空間,世間的一切都容易看走形。
何不放過別人,也放開自己,這樣還別人清白,還自己輕松。如此,自己活得有意思,別人也存在得有意義,生活也變得有意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