藿香正氣方原本是出自宋代的《太平惠民和劑局方》,由藿香、白芷、紫蘇、半夏、陳皮、白術、桔梗、茯苓、厚樸、大腹皮、甘草11味藥組成。作為祛寒濕良藥,其用途廣,療效好,因此,生產藿香正氣制劑的企業眾多,藿香正氣系列劑型也有很多,市場上除了有滴丸、片劑、水劑、軟膠囊、硬膠囊、顆粒劑、丸劑、合劑外,還有加味藿香正氣丸,那么藿香正氣丸與加味藿香正氣丸有區別嗎?
藿香正氣丸和加味藿香正氣丸有什么不同?
常用中成藥
加味藿香正氣丸
1
拼音名:Jiawei Huoxiang Zhengqi Wan
英文名:
書頁號:z14-36 標準編號:WS3-B-2683-97
【處方】 廣藿香 150g 紫蘇葉 50g 白芷 50g 白術(炒) 100g 陳皮 100g 半夏(制) 100g 厚樸(姜制) 100g 茯苓 50g 桔梗 100g 甘草 100g 大腹皮 50g
臨床適用于治療外感風寒,內傷濕滯,頭痛昏重,胸膈痞悶,脘腹脹痛,嘔吐泄瀉等癥狀。
【制法】 以上十一味,除大腹皮外,其余廣藿香等十味粉碎成細粉,過篩,混勻。另取大棗25g、生姜15g與大腹皮加水煎煮二次,濾過,用煎出液泛丸,低溫干燥,即得。
【性狀】 本品為青黃色至棕黃色的濃縮丸;氣芳香,味甘、微苦。
【鑒別】 取本品,置顯微鏡下觀察:不規則分枝狀團塊無色,遇水合氯醛液溶化,菌絲無色或淡棕色,直徑4~6μm。葉肉組織中散有細小草酸鈣針晶。葉肉組織中有細小草酸鈣簇晶,直徑4~8μm。草酸鈣方晶成片存在于薄壁組織中。草酸鈣針晶細小,長10~32μm,不規則地充塞于薄壁細胞中。草酸鈣針晶成束,長32~144μm,存在于粘液細胞中或散在。纖維束周圍薄壁細胞含草酸鈣方晶,形成晶纖維。石細胞分枝狀,壁厚,層紋明顯。果皮表皮細胞碎片黃棕色至紅棕色,表面觀多角形;斷面觀角質層厚約至10μm。
【檢查】 應符合丸劑項下有關的各項規定(附錄Ⅰ A)。
【功能與主治】 解表化濕,理氣和中。用于外感風寒,內傷濕滯,頭痛昏重,胸膈痞悶,脘腹脹痛,嘔吐泄瀉。
1.可用于治療外感風寒、內傷濕滯等引起的感冒。緩解怕冷發熱、頭身肢體困重或疼痛、胸脘部滿悶、惡心想吐、食欲減退等癥狀。胃腸型感冒患者也可服用加味藿香正氣丸。
2.也可用于治療濕阻中焦造成的嘔吐。緩解惡心嘔吐、脘腹脹痛、發熱惡寒、頭痛、身體肌肉疼痛、周身酸困不舒服等癥狀。胃腸型感冒患者也可服用加味藿香正氣丸。
3.還可用于治療濕阻氣機導致的泄瀉。緩解腹瀉、大便稀或爛、腹痛、肚子腸鳴叫、脘腹脹悶、食欲減退、惡寒發熱、周身酸困不適等癥狀。
【用法與用量】 口服,一次6g,一日2次。
【貯藏】 密閉,防潮。
藿香正氣丸
2
【藥名】藿香正氣丸 huo xiang zheng qi wan
【處方】廣藿香、紫蘇葉、白芷、白術、陳皮、半夏、厚樸、茯苓、桔梗、甘草、大腹皮、生姜、大棗。
【制備方法】以上十三味,取廣藿香、陳皮、白術、厚樸、生姜以70%乙醇為溶劑,半夏以45%乙醇為溶劑,照流浸膏與浸膏劑項下的滲漉法(附錄17頁)浸漬24小時后,進行滲漉,收集漉液,回收乙醇,減壓濃縮成相對密度為1.30~1.35(20℃)的稠膏;取紫蘇葉提取揮發油,殘渣與大腹皮、大棗加水煎煮二次,第一次3小時,第二次2小時合并煎液,濾過,濾液濃縮成相對密度為1.30~1.35(20℃)的稠膏;取白芷、茯苓、桔梗粉碎成細粉;甘草部分粉碎成細粉,部分制成浸膏;將上述各膏、粉混勻,加入紫蘇葉揮發油,混勻,制丸,干燥,打光,即得。
本方是以二陳湯為基礎,再配以疏解外感及調整胃腸的芳香揮發性藥劑而成。因其主藥藿香,能強化胃之活動,調正胃氣,故名“藿香正氣”。該品主要有止吐,鎮痛、解痙,增強細胞免疫功能和抑菌作用。
【藥方分析】本方由13味藥物組成。暑月外感挾濕,氣機阻滯,波及三焦。外感風寒之邪,衛陽被遏,則出現惡寒發熱等表證;濕阻氣機,亂于上焦則胸膈滿悶,逆于中焦則惡心嘔吐,阻于下焦則腸鳴泄瀉。故本方以廣藿香一味,芳香化濁,理氣和中,解表散邪為君。紫蘇葉、白芷解表散寒而兼化濕滯為臣。三藥相伍則解表化濕之功益彰。姜厚樸、大腹皮理氣祛濕化滯;陳皮、制半夏理氣降逆,和胃化濕;茯苓、白術、甘草益氣健脾助運;桔梗宣肺利膈,共為佐藥。生姜、大棗調和營衛以為使藥。諸藥合用,祛暑解表,化濕和中,俾風寒解而寒熱除,表氣通而濕滯化,氣機暢而胸膈舒,脾胃調而吐瀉止。
【劑型規格】①水丸劑:每袋9克;②蜜丸劑:每丸9克;③濃縮丸:每8丸相當于原藥材3克。氣芳香,味甘、微苦。
【功能主治】解表化濕,理氣和中。用于外感風寒,內傷濕滯,頭痛昏重,胸膈痞悶,脘腹脹痛,嘔吐泄瀉。
【用法用量】口服。溫開水送服。①水丸劑:成人一次6克,每日2次;②蜜丸劑:成人一次1丸,一日2次;12歲以下小兒服成人二分之一量,嬰幼兒需遵醫囑;③濃縮丸:一次8丸。
【使用禁忌】忌生冷油膩。
【臨床應用】本藥是祛暑解表,化濕和中,扶正祛邪之劑,多用于感冒、嘔吐、泄瀉、霍亂、濕阻等病癥。運用本藥的基本指征為:惡寒發熱,頭身困重疼痛,胸脘滿悶,惡心嘔吐或泄瀉,舌苔白膩,脈濡緩。暑月外感最易出現這種外感風寒、濕阻氣機的病機,故本藥為暑天之常用藥物。
1.感冒:表現為惡寒發熱,頭身困重而疼痛,胸脘滿悶,惡心納呆,舌質淡紅,舌苔白膩,脈浮緩。西醫之胃腸型感冒、流行性感冒,見上述表現者,可按此辨治。
2.嘔吐:表現為嘔吐,脘腹脹痛,伴發熱惡寒,周身酸困,頭身疼痛者。西醫之急性胃炎而見上述表現者,屬此范圍。
3.泄瀉:表現為泄瀉暴作,便下清稀,腸鳴腹痛,脘悶納呆,伴見惡寒發熱,周身酸楚。西醫之急性腸炎而見上述表現者,可按此治療。
4.霍亂:表現為突然嘔吐下利,便下清稀,或如米泔水,不甚臭穢,胸脘痞滿,惡寒。急性胃腸炎,見上
5.濕阻:表現為胸脘滿悶,納谷不馨,惡心噯氣,腹脹便溏,頭重如裹,肢體困倦,口中黏膩,不欲飲水。西醫之慢性胃炎、消化性潰瘍、慢性膽囊炎、慢性肝炎及遷延性肝炎、胃神經官能癥等,見上述臨床表現者,可按此治療。
【貯藏】密封。
注意事項:
1.飲食宜清淡。2.不宜在服藥期間同時服用滋補性中成藥。3.有高血壓、心臟病、肝病、糖尿病、腎病等慢性病嚴重者、孕婦或正在接受其它治療的患者,均應在醫師指導下服用。4.服藥三天后癥狀未改善,或出現吐瀉明顯,并有其他嚴重癥狀時應去醫院就診。5.按照用法用量服用,小兒、年老體虛者應在醫師指導下服用。6.長期服用應向醫師咨詢。7.藥品性狀發生改變時禁止服用。8.兒童必須在成人的監護下使用。9.請將此藥品放在兒童不能接觸的地方。10.如正在服用其他藥品,使用本品前請咨詢醫師或藥師。
【貯藏條件】密封。
【規格】每8丸相當于原生藥3克
總結
對
比
藿香正氣丸&加味藿香正氣丸
藿香正氣丸和加味藿香正氣丸這兩種藥物的成分是一樣的,都是由十三味中藥組成。方劑組成以陳皮、半夏為基礎,再配以解表化濕及理氣和中的芳香揮發性藥物。因其主藥藿香,能解暑化濕、和中止嘔,調正胃氣,故名“藿香正氣”。藿香正氣丸和加味藿香正氣這兩種藥物都有止吐,鎮痛、解痙,增強細胞免疫功能和抑菌的作用。
藿香正氣丸解表化濕,理氣和中,用于暑濕感冒,頭痛身重胸悶,胃腸感冒等癥。加味藿香正氣丸用于外感風寒,內傷濕滯,頭痛昏重等癥
兩者成份相同,區別在制作工藝上
藿香正氣丸和加味藿香正氣丸從成份上分析,都是由13味中藥組成,成份是完全相同的。只是加味藿香正氣丸制作工藝上,一般生產廠家將生姜和大棗以煎煮的方式入藥,特別是水丸和濃縮丸劑型。
藿香正氣處方自宋代以來已在臨床運用了近千年,被歷代醫家譽為經典名方的治濕“圣藥”。臨床常見癥主要可歸結為三方面,一是急性胃腸炎、胃腸性感冒、痢疾和空調病等;二是水土不服以及飲食失和等引起的頭昏、乏力、惡心、嘔吐、腹瀉、發熱等身體不適癥狀;三是功能性消化不良。可以說,此藥是一個廣泛適應中醫濕滯類病癥治療和預防的大品種。居家旅游身邊常帶著,時刻保護您的健康。
得了感冒,比如頭痛、鼻塞、發熱、肌肉酸痛無力等,一般吃點普通感冒藥就可好轉。但有一種感冒,除了上述癥狀外,還伴有惡心嘔吐、腹痛等胃腸道癥狀,即胃腸型感冒,俗稱“肚子著涼”。這個時候,你要痊愈,得要服用加味藿香正氣丸或藿香正氣丸。 按中醫理論,頭痛、鼻塞、發熱等是感冒病邪侵入機體表層出現的癥狀,而胃腸型感冒還會出現嘔吐、腹瀉等癥狀。藿香正氣丸或加味藿香正氣丸的主要功能是解表化濕,理氣和中。中醫學認為,解表是解除機體表層病邪,和中是調和胃腸道。(加味)藿香正氣丸的兩項功能,正好對應胃腸型感冒的兩個癥狀,所以能很快見效。
醫案附錄:管香病愈未一月,其兄偉卿大令,在都候選,忽有友人招飲,醉飽之余,又苦炎熱,自恃氣半咆西瓜一顆。臣后覺腹中絞痛,吐瀉并作,夜已四更,遣人招余。余詢其由知為霍亂,命服藿香正氣丸,不必往視也。其家人逼之不已,疑予深夜懶行,因隨之去。見偉卿呻吟不已,腹膨膨如鼓。余笑曰:西瓜作怪也。問小便利否?曰否。乃命其家人循腹極力推下之,不十度,腹中漉漉有聲,溺下數碗,而痛少止矣。因仍使服藿香正氣丸。次午衣冠來謝曰:西瓜如此可惡,余當與絕交也。為之一笑。
連鎖門店需求點:
口碑及消費者的重復消費取決于專業力
隨著大眾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及健康意識水平的提升,更多消費者的消費行為趨于理性;
門店連鎖間的會員制、促銷手段、價格戰已無明顯差異化的今天,贏取客戶最終取決于銷售人員的專業服務水平。
增加客戶重復消費率一定要學習的
藥店紅寶書致力于藥店人員專業提升
藥店紅寶書
專注門店精英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