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我的學習總結經驗,希望對剛步入消化內鏡的同仁有所幫助!
來源:“航海消化”微信公眾號
作者:朱海杭
藥物治療膽囊結石有效嗎?
治療膽囊結石的中藥和西藥多達一百多種,對膽囊炎的腹痛、腹脹等癥狀都能有一定的改善作用和一定的排石功效,可選擇服用1-2種不良反應輕、價格適中的利膽劑,每種用藥時間不要超過2-3月以免耐藥,服藥同時要多飲水以增加利膽藥效果,當有膽總管結石等原因致肝外梗阻性黃疸時不能繼續服用,任何一種利膽劑的溶石作用都不能讓人信服,可能性不是很大,無癥狀膽囊結石“攻下排石”不當時可能會誘發膽絞痛和膽囊炎發作。
膽囊結石何時需要手術治療?
(1)無癥狀膽囊結石一般不用膽囊切除而“和平共處”,但因其它原因做腹腔手術同時切除膽囊亦是可以的。
(2)慢性膽囊炎急性發作3次以上、或膽囊炎發作后不能控制的膽囊增大積液、或一次急性膽源性胰腺炎發作后可以進行膽囊切除術,目前認為切除最佳時間膽囊炎后7天內或45天后、胰腺炎后一個月。
(3)反復餐后中上腹痛影響生活和工作、膽囊壁增厚達>4 mm或陶瓷樣改變、結石逐年增多和增大,合并膽囊功能減退或障礙者內科治療無效時可考慮外科治療。
膽囊切除是腹腔鏡好還是部腹開刀好?
(1)腹腔鏡膽囊切除術已成為標準常規手術,具有創傷小、痛苦輕、恢復快、疤痕小等優點,已成為大多數病員的選擇。但伴有膽管結石、急性膽管炎、腹腔感染、有腹部手術史、過度肥胖病人或Mirizzi 綜合征等時不宜腹腔鏡手術,同時手術存在有膽管、血管損傷、膽汁漏和出血等風險。
(2)上述不適合腹腔鏡下膽囊切除或因設備技術條件限制的地方仍沿用傳統的剖腹膽囊切除術,相對而言創傷大、痛苦大、恢復慢、疤痕大等缺點。
(3)全身狀況差或有合并癥不允許行膽囊切除時可經皮膽囊造口術(CT引導下膽汁導管引流術)應急引流,一旦全身狀況改善三個月后再考慮行膽囊切除術。
(4)近年來保膽取石手術一些地方盛行,創傷小、好處也有很多,但結石復發率高是保膽術后最大的痛楚。
(5)最近經自然腔道手術,即在胃鏡下將胃壁打個洞用胃鏡進入腹腔將膽囊切除術,還有用機器人進行膽囊切除手術等等仍在探索和研究中。
膽囊結石術前要做好哪些準備?
(1)術前一定要弄清僅是膽囊結石還是既有膽囊結石又有膽管結石,如果同時有膽總管結石就不能單做腹腔鏡膽囊切除了,需用十二指腸鏡從十二脂腸膽管開口逆行進入膽管取石,這種方法稱ERCP取石,兩者可同時做、先做或后做各家醫院做法不一。
(2)術前要進行凝血、肝功、腎功、血型等血液檢查、心電圖、肺功能等檢查是否符合手術和麻醉要求,術前一定要做膽酶、B超、CT,最好做磁共振MRCP檢查了解是單純膽囊結石還是同時有膽管結石。
(3)術前要了解任何手術都存在出血、損傷、感染、意外的風險,要了解膽囊切除術后可能出現的生理和病理的異常,并簽署知情同意書。
膽囊切除術后你應了解的一些知識
(1)膽囊是可切除器官,切除后85-90%病員得到手術的預期效果,少數病員膽囊切除后膽道系統不能代償性擴張替代膽囊貯存膽汁功能,出現餐后膽汁不夠、葷食后腹脹、噯氣、早飽等消化不良癥狀、空腹時膽汁反流入胃過多引起膽汁反流性胃炎、夜間大量膽汁進入腸道引起晨瀉。
(2)膽囊切除后如膽石形成原因不消除仍可能在膽總管內長結石,仍要注意多保養、多飲水和口服一些利膽劑,一旦餐后上腹不適、不能進食、上腹痛、惡心、嘔吐、小便發黃或寒戰發熱等時,要到醫院及時檢查膽總管有否結石和胰腺發炎。
(3)任何腹腔手術都有可能存在術后腸粘連,產生陣發性腹痛、腹脹、惡心、嘔吐等,典型腸梗阻容易做出診斷,不典者常與胃炎、功能性胃腸病難以區分。
(4)對膽囊切除10年以上者建議做一次腸鏡評估,尤其有慢性腹瀉者,以便能發現結腸腫瘤發生的前期病變。
作者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