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天小編在朋友圈看到這么一則“吐槽”:
媽媽生,媽媽養,爸爸來觀賞。
這年頭當媽真不易!
孩他爹瀟灑的跟單身小伙似的
孩子他媽頭發每天亂的跟打仗似的
上個廁所耳朵豎得跟雷達似的
帶娃出門就跟搬家似的
頭發掉的跟案發現場似的
睡個懶覺就跟過年似的
智商低的跟個鴨蛋似的
高跟鞋純粹跟擺設似的
孩子出點問題自己就跟罪犯似的
句句說到心坎啊!
女同胞們贊同的舉個手!!
也有人說,很多女人當了媽之后,突然領悟了什么是“父愛如山”——山一般就呆在那兒啥也不干!
很多爸爸每天下班回家,往沙發上那么一坐,然后吃飯、看電視、上網打游戲……媽媽呢,忙著接娃、做飯、洗碗,輔導功課,直到把娃弄上床了,還要洗衣服、收拾房間,有時間做點自己的事,等到累癱在床上掏出手機娛樂那么一會兒,簡直是天堂了。
那位整天“忙碌”,把家務權全部轉讓給老婆的男人,真正愿意去花心思、花時間陪陪家人和孩子嗎?當父親的家庭責任越來越弱,以至于從這個家庭義務中脫離出去以后,就會慢慢變成“隱形老公”“隱形爸爸”。
若滿足下列四項以上條件,爸爸們請自省一下。
要孩子認真做作業,自己卻在旁邊拿著手機
要孩子站有站相坐有坐相,自己卻歪倒在沙發
要孩子講文明,自己亂丟紙屑和香煙屁股
要孩子有禮貌,自己卻口吐臟話
要孩子講誠信,自己卻不守諾言
要孩子守時,自己老是遲到
當孩子要求陪伴,卻只說“爸爸累了”
其實“隱形爸爸”并不缺時間,有大把的親子時間可以把握,關鍵是你有沒有這份心思。
“找你媽去。”“我愿意為你們付出生命,但真的沒有時間認真陪你們”,這樣的話是不是叫人無可奈何。一個男人只有有了孩子之后,才能夠看出他是否變得成熟、有擔當和能夠擔負責任。
千萬別“人”在了,“心”卻不在。
別做具有殺傷力的爸爸
下面這六種殺傷力最強的爸爸,你躺槍了嗎?有不足,那趕緊改吧。
當爸爸們在享受吞云吐霧的快樂時,有沒有想過香煙燃燒之后會產生3000多種化合物,其中大多數都是對身體健康有害的?有沒有想過這種快樂是建立在家人的痛苦之上的,是以犧牲孩子的健康為代價的?有沒有想過在煙霧繚繞的家庭環境中,不知不覺,孩子變成了“二手煙民”?
吸煙不僅僅對吸煙者有害,對身邊的孩子也有很大危害:
爸爸經常吸煙,孩子會容易患上支氣管炎和肺炎,發生率與爸爸的吸煙程度成正比。
香煙燃燒時釋放出來的化學物質,會加強孩子呼吸道粘膜的敏感性,增大哮喘的發生。
如果爸爸在孩子進餐時吸煙,很容易影響孩子的食欲,誘發孩子厭食。
除此之外,還對孩子的學習能力造成傷害,影響閱讀、推理和數學。因為尼古丁在體內分裂后所制造的可丁尼,會使孩子的閱讀、數學和推理平均成績越來越低。
10歲以前,爸爸在孩子眼中,就是天,從心底崇拜和信任,爸爸的每句話對孩子來說如同圣旨一般。
然而,很多爸爸總是以時間緊、工作忙為理由,為失信于孩子而開脫,或者是直接用哄騙來搪塞孩子,以為孩子小,就隨便編個理由敷衍。
孩子想要和爸爸一起吃晚飯,爸爸總是回答“明天”,可每一個“明天”來臨后,餐桌上總是少一副碗筷;孩子想要全家一起去游樂園玩,爸爸承諾“下個周末一定去”,可每次當孩子收拾妥當興致勃勃出發時,爸爸總是不見蹤影。
更重要的是,爸爸屢次失信,會讓孩子養成對別人不守信的壞習慣,直接影響到孩子的品質和前程。
有的爸爸過于大男子主義,控制欲太強。無論任何事情,都是自己說了算,不尊重孩子的想法。
爸爸控制欲太強,剝奪孩子自我表現和發表自我看法的機會,會讓孩子產生“我不會”“我不行”“我不好”的心理,導致孩子自我懷疑,性格懦弱。
控制欲太強的爸爸會過于威嚴,無形之中給孩子一種壓力,給父親和孩子之間的親密關系產生不良影響。
隨著孩子的成長,父親會越來越成為男孩的典范和標桿。父親獨裁專制,在男孩的頭腦中會形成這樣的印象:男人和父親就是獨裁者。從而將自己復制成父親的翻版。
孩子就是父母的影子。孩子很會通過模仿來學習。如果爸爸脾氣暴躁,動不動就打,動不動就罵,那孩子也很有可能如此,甚至程度更深。
父親遇到不順心的事情就亂發脾氣,那么孩子以后遇見類似的情況時,也會采取同樣的方法來發泄。
當然,還有另一種情況,那就是父親和孩子的性格存在兩種極端。父親暴戾易怒,孩子會在恐懼中形成卑微、懦弱的性格,越來越不活潑,越來越不愛說話,不利于自信心的樹立。長此以往,心理發育不健全,如情況嚴重還會造成心理陰影甚至創傷的出現。
中國家庭一直有個誤區,“男主外,女主內”。爸爸在家庭教育中總是當“甩手掌柜”,把孩子扔給媽媽管。
父親不能在家庭教育中缺位,尤其是在孩子12歲之前。如果父親在孩子成長過程中參與度不高,男孩子很容易缺少陽剛之氣,變得有點“娘”,而女孩會在無形中承擔起一部分男性的角色,像女漢子。
孩子很單純,他們認為爸爸愛我,就會像媽媽愛我一樣,花時間陪我,爸爸不經常陪我,那就是不愛我。
爸爸們上班忙,下了班更忙,穩如泰山般地“葛優躺”在沙發上,手機不離手。老婆讓他幫忙做家務,孩子纏著他一塊玩游戲,從來都是眼皮也不抬一下,半天不肯動地方。上廁所也要帶著手機,在廁所一待就是半小時。總之,手機比孩子還親!
爸爸因為手機而忽略了孩子,這無疑是一種冷暴力,孩子會感覺到爸爸是在敷衍自己,自然也不愿與其交流。親子交流被阻礙,孩子性格會變得孤僻、自閉。
孩子的很多行為都是模仿家長而來的。倘若爸爸成天拿著手機在孩子面前玩,孩子自然也會有樣學樣。孩子的自我控制力比較差,接觸到手機自然也會容易上癮,這對孩子的視力、人際交際以及學習特別不利。
最重要的是,爸爸醉心于手機而忽略孩子,會使孩子感覺自己不受重視,甚至孩子會覺得爸爸不愛我了,自己沒有手機重要。這樣的情況下,孩子會變得非常的煩躁,甚至想著法子跟家長對著干,以此博得家長的關注。倘若家長不明情況,責罵孩子,孩子會感覺更加的委屈,親子關系也會隨之有了隔閡。
爸爸給孩子最好的愛,就是去愛孩子的媽媽。
在孩子心目中,父親往往是力量和堅強的象征。作為孩子的保護者,父親應當給孩子一個安全的家,而孩子最大的安全感,就來自看到父母彼此相愛,特別是爸爸愛媽媽。而且,父親用行動為孩子做出了愛的示范,孩子從小就可以在父母身上學習到什么是愛,怎樣去愛。
如果父親經常與母親吵嘴,就會引起孩子的恐懼、情緒不穩定。長此以往,容易出現問題行為和心理失衡。
一個孩子如果常常看到母親傷心地哭泣,他會試圖用自己有限的理解力去安慰媽媽。當媽媽情緒有所好轉時,孩子就會把讓媽媽快樂當成了自己的責任,在家庭里承擔了爸爸的角色。但孩子還不具備這樣成熟的知識和心理承受能力,就會出現各種心理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