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至:麗醫風濕科
作者:麗水市人民醫院 風濕免疫科
痛風是遺傳性和/或獲得性因素引起長期嘌呤代謝紊亂所致的一組異質性、代謝性疾病,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及生活習慣的改變,全球范圍內痛風發病率逐步上升。
在痛風病人的發病過程中,會出現一種堅硬如石的結節,稱為“痛風石”,又名痛風結節。是尿酸鈉結晶沉積于軟組織,引起慢性炎癥及纖維組織增生形成的結節腫。
如何預防巨大痛風石?
在血尿酸大于420μmol/l時,尿酸鹽結晶在關節等部位出現沉積,持續性血尿酸升高,尿酸鹽結晶增多,則可出現巨大痛風石。如果將血尿酸控制在理想范圍(300-360μmol/L),血尿酸則不會出現沉積,且既往尿酸鹽沉積也能出現溶解,所以,將血尿酸控制在理想范圍是治療的根本。
為什么痛風創面破潰后不容易愈合?
痛風石引起機械性擠壓,造成表面皮膚變薄,最終皮膚撐破,皮膚破潰后持續尿酸鹽結晶流出,加之痛風創面血運差,細胞再生力弱,創面經久不愈,繼發感染幾率增加,出現慢性化膿性病灶。
如何處理巨大痛風石和痛風創面破潰?
積極控制痛風關節炎急性發作和血尿酸后,尿酸鹽結晶出現溶解,痛風石可以慢慢變小,所以小的痛風石,在沒有引起關節功能障礙時,不需要手術處理痛風石。
如果出現痛風創面破潰,應加強創面碘伏消毒,勤換藥,如果繼發感染則需行抗感染治療。
如果痛風石巨大引起關節功能障礙,繼發嚴重感染等時,則需要外科手術處理,手術處理前同樣需要積極控制痛風關節炎和血尿酸,痛風石溶解后,尿酸鹽結晶與關節面、肌腱附著力降低,有利于手術清除尿酸鹽結晶,只有這樣才能降低手術造成的關節和肌腱損傷。
手術時,應注意充分清除壞死組織,徹底創口尿酸鹽結晶沖洗,術后勤換藥。術后大部分患者的創面可直接進行縫合,少數患者則需要皮瓣修復。
今日話題結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