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下午,記者來到天津市反電信網絡詐騙犯罪中心采訪時獲悉,近期外省市已經出現“冒充公檢法2.0版”電信詐騙套路。據相關負責人介紹,詐騙團伙成員會冒充公檢法執法人員,在電話恐嚇被騙人已經涉嫌違法的基礎上,派人上門持假冒證件進一步恐嚇,冒充公安協勤人員,“監督”被騙人執行轉賬操作。
市反電信網絡詐騙犯罪中心教導員蘇連儒告訴記者,近日在外地,一位老人被新型的“冒充公檢法2.0版”電信詐騙套路騙走了近300萬元,并向警方報案。目前,發案地警方正全力開展偵查。蘇連儒說,“升級版”詐騙套路與之前的版本有著重要區別,改變了以往騙子取得事主信任后僅用電話遙控轉賬的手法,而是會派出“公安協勤人員”前往事主的住所,協助事主利用網銀或隨同事主前往銀行進行轉賬。事主在高度緊張的精神狀態下,遇見上門的“協勤”人員會更加采信。這種套路是騙子精心打造的“線上+線下”的詐騙模式。
嫌疑人提供的“協勤證”
那么,詐騙團伙是怎么得手的呢?
蘇連儒進一步介紹,被騙對象大多為空巢老人。他們的子女不常在身邊,且與人溝通的機會少、聯系方式單一,接觸外界信息渠道相對封閉。
第一步:電話恐嚇。詐騙分子撥打電話到事主家中(或者服務場所等),冒充電信、檢察機關、公安機關等單位的工作人員,稱事主身份已被盜用、涉嫌違法犯罪。如要證明清白,事主必須絕對配合“公安機關”偵查辦案,根據其電話指示對銀行賬戶進行操作。通常會有多名騙子輪番上陣,冒充不同角色、刻意制造緊張氣氛,并要求事主切斷與外界聯系,僅僅與來電的騙子保持單線聯系。
第二步:幫兇現身。冒充協勤人員根據事主的住址上門恐嚇。騙子會提前蒙蔽一批社會閱歷較淺的年輕人(已有女大學生涉案,并被警方刑事拘留),充當詐騙分子幫兇。詐騙分子通過網絡通信工具發送“××市公安機關協勤證”給已被洗腦的青年,當有老人受騙時,他們會持證冒充公安協勤人員到老人的家中,監督老人執行騙子的轉賬操作。
警方提醒:
公安機關不可能與存在重大涉案嫌疑的犯罪嫌疑人直接通話,這是此類電信詐騙所犯的最大邏輯性錯誤。對于案件辦理中出現的涉案財物,公安機關也不會要求任何人將任何資金通過匯款的形式匯入某個賬戶上。請子女們提醒家中父母,電話或人員上門要求向他人轉賬的,都可能是騙局。如發現所謂的“協勤”人員上門督促匯款,請立即撥打110報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