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痛風的健康教育,醫患必備!
文|蔣雨彤 中山大學附屬第三醫院
來源|醫學界風濕免疫頻道
痛風是一種最常見的關節炎癥性疾病,也是唯一通過簡單、安全、有效的藥物治療方法可以達到治愈的關節炎疾病。但是由于部分醫生和患者缺乏正確對待痛風的知識,許多患者無法得到長期有效的治療,導致反復痛風發作、痛風石形成、痛風性腎病等并發癥的出現,對患者的身心造成巨大的影響。因此了解疾病相關的知識是十分必要的。
由于許多醫生的門診患者數量多,常常無法進行長時間的疾病宣教。因此掌握重點內容有助于快速、全面地傳遞信息,并增加患者的依從性。
★ 問題1:為什么會得痛風?
相信這是每個人都問過的問題。簡而言之,痛風的發生是由于嘌呤代謝,產生尿酸,血尿酸水平高于飽和值,尿酸結晶像鹽一樣析出,逐漸聚集在關節內和關節周圍,直到觸發身體的炎癥反應,且發作次數逐漸增加,影響其他關節,并出現痛風石和慢性關節炎等不良后果。
降尿酸過程就是降低血尿酸水平,使得尿酸結晶不再產生,并促進已形成的結晶溶解,最后結晶溶解,不會再出現痛風發作。
★ 問題2:為什么血尿酸值那么高?
血尿酸值的升高與很多因素相關,我們稱之為危險因素,包括以下幾方面:
①遺傳因素:有些人天生比其他人排出尿酸能力減弱,或者有些人天生會產生過多尿酸;
②體重指數(BMI)值高:俗稱矮胖型身材。尿酸的生成與肥胖正相關;
③高嘌呤飲食:1/4-1/3的尿酸來源于飲食;
④藥物:比如利尿劑會減弱腎臟排泄尿酸的能力;
⑤慢性腎功能不全:慢性腎臟病患者的尿酸值普遍升高;
⑥其他疾病:痛風與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心臟病、腎結石等疾病都有關系。
★ 問題3:該怎么治療痛風?
急性發作期需要休息,短時間冰敷可改善癥狀,同時可使用秋水仙堿、非甾體類抗炎藥(NSAIDs)或糖皮質激素。降尿酸治療可以最終消除尿酸結晶,治愈痛風。開始降尿酸的時候需要加藥預防痛風再發。根據患者的目標值調整降尿酸的藥物劑量。飲食和生活方式調整可以降低尿酸值,但是它們不能替代降尿酸藥物。
★ 問題1:我吃藥尿酸就降下來,停藥就反彈,這說明有藥物依賴,不能再吃藥了。
我國痛風患者缺乏長期降尿酸治療的必要性和降尿酸的目標值。醫生需要向患者解釋達標治療的意義。
★ 問題2:為什么我吃了降尿酸藥物反而發作了?
研究發現只有12%的患者了解為什么初始降尿酸治療能誘發痛風發作。對秋水仙堿、NSAIDs等藥物的使用也未按照醫囑進行,或者自行選擇了療效差的藥物。因此在治療初始對患者解釋降尿酸治療可能會誘發痛風發作,并且選用藥物進行預防,是十分必要的。
★ 問題3:痛風發作一般兩三天就過去,“是藥三分毒”,我忍忍就好。
高血尿酸水平不僅導致反復的痛風發作,對腎功能、心功能等全身系統都有負面影響。局部炎癥反應未控制還可誘發全身性的炎癥“瀑布”反應,筆者的一位患者痛風發作在家拖了幾天,最后忍受不住疼痛和發熱前來就診,住院10天才完全控制住痛風發作。
★ 問題4:我明明戒口了呀,為什么尿酸還那么高?
很少患者知道遺傳因素的作用遠超過飲食攝入嘌呤對血尿酸的影響。所以對于有些不管如何限制飲食,血尿酸值都居高不下,痛風控制不佳的患者來說,降尿酸藥物的幫助是十分必要的。
★ 問題1:痛風的非藥物治療有哪些?
痛風發作時的對癥治療:制動,即休息發作關節炎的部位;
短時間冰敷:注意防止凍傷;
飲食控制:減少痛風發作的危險因素。已有研究證實,限制飲酒(尤其是啤酒、威士忌)、含糖豐富的飲料(包括果汁),紅肉、部分魚、貝殼的攝入,食用櫻桃(提取物)、脫脂牛奶/奶粉、Omega-3脂肪酸、增加維生素C攝入,避免暴露于低溫和脫水狀態,減重,都可能會降低痛風反復發作的頻率。
★ 問題2:尿酸太低好不好?
我們不建議尿酸值降到很低。目前只有一條國際指南反對降尿酸降低到3.0mg/dL。有兩條指南指出在某些觀察性研究發現低尿酸水平和神經系統疾病有關聯,但是并未發現直接的不良后果。
總而言之,痛風作為常見的代謝相關疾病,已影響越來越多的患者,發病年齡趨于年輕化。對痛風的客觀認識有助于醫患雙方攜手共同控制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