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補身體”可不能貪多, 中藥和保健品造成3成的藥物性肝損傷
相對于西藥的說明書里將副作用一一例出,不少保健品和中藥商家以安全、無毒副作用、純天然作為噱頭吸引消費者。不少消費者都抱著這一心理,但事實上,這些看似“無毒害”的藥品已經悄悄將毒素潛入肝臟中,成為藥物性肝損傷的首要誘因。我們吃的食物、藥物幾乎都需要通過血液循環運至肝臟,隨后在肝臟中進行轉化之后才能被人體吸收或排除體外。而藥物的不當使用會加重肝臟負擔,長期以往,肝功能會受到損傷。2019年2月發表的《中國大陸藥物性肝損傷發生率及病因學》研究文獻指出,中國的藥物性肝損傷問題已經不容忽視了。我國普通人群中每10萬人有至少23.8個人患有藥物性肝損傷,比西方國家高,其中造成肝損傷的各類藥物中,中草藥和保健品排首位,達到26.81%,也就是說,每4例藥物性肝損傷患者中,就有1例是因為使用了“安全無害的”中草藥和保健品。其他會造成肝損傷的藥物還有抗結核藥、部分抗腫瘤或免疫調節劑、抗感染藥物和精神類藥物等,但這些可能的不良反應已經寫入說明書,只要在醫生的指導下合理用藥,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不良反應的發生率。許多有藥物性肝損傷的患者早期無癥狀,只能通過實驗室檢查才能發現。部分有癥狀的急性肝損傷患者可能會在服用藥品后出現不適、低燒、厭食、惡心、嘔吐、右上腹痛、黃疸、大便或尿色暗等癥狀。此外,膽汁淤積癥患者可能并發有瘙癢癥,而這種瘙癢癥可能會引起體表擦傷,進一步身體檢查時可能發現肝腫大,部分嚴重的患者可至急性肝衰竭,還可能會發生凝血障礙和肝性腦病。目前對于藥物性肝損傷的主要直接治療方法就是停用相應的藥物,因此患者就診時需要告知醫生目前所服用的包括中草藥和保健品在內的藥物。中草藥和保健品不完全是藥物性肝損傷的“罪魁禍首”,肝損傷的根源在于對中草藥和保健品的不正確使用。大部分中草藥和“天然”保健品歸根到底是多種中藥的混合物,所以造成肝損傷的原因可能如下:“您這段時間有沒有用中藥和保健品?”這是有經驗的臨床腫瘤醫生碰到患者藥物性肝損傷時必問的一句話。癌癥患者常根據自身經驗或周圍影響來服用中藥和保健品“補身體”,希望更好地與癌癥進行抗爭,但結果往往“幫倒忙”,以至于肝損傷在這些癌癥患者中的風險會增加。由于每個癌癥患者都具有異質性,即使是同一類癌癥,這種異質性就導致每個患者對同一藥物的反應各不相同。一些患者有肝毒性易感基因,藥物對肝的損傷在這些患者身上會更容易發生且癥狀加重。我國是肝炎大國,部分癌癥患者有病毒性肝炎、脂肪肝等基礎肝病,所以這類人群的肝損傷程度可能會更為嚴重,且發生肝衰竭甚至死亡的風險更大。因為自身肝臟代謝率低和可能接受過多線治療,女性和老年癌癥患者的肝臟功能相比之下更加脆弱,也更容易獲得藥物性肝損傷。另外,部分患者在醫囑之外服用中草藥和保健品,卻在治療過程中忽視了定期肝功能檢查,以至于出現了明顯肝損傷癥狀時已經為時過晚,毒性根深蒂固,嚴重影響癌癥治療效果。中國人常道“沒事多補補”,但這可能補的不是身體而是毒性。中藥和保健品要起到它們應有的作用,除了需要在正規的渠道購買之外,醫生的合理建議更為重要。
1. Shen T, Liu Y, Shang J, et al. Incidence andetiology of drug-induced liver injury in mainland China. Gastroenterology2019;156:2230-41.e11.2. Hoofnagle JH, Bj?rnsson ES. Drug-induced liverinjury — types and phenotypes. N Engl J Med 2019;381:264-73.3. 中華醫學會肝病學分會藥物性肝病學組. 藥物性肝損傷診治指南. 中華肝臟病雜志, 2015, 23(11): 810-827. 肝臟, 2015,20(10): 750-767. 臨床肝膽病雜志, 2015, 31(11): 1752-1769.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