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之大,無奇不有,這一段時間,我逛網絡,發現一個奇怪現象。
有粉絲在各大平臺,發起這樣一個話題,想法設法讓自己偶像碰瓷張國榮。
“承認張藝興民國裝,你張國榮好看,有那么難嗎?”
還有更大膽的,一些粉絲開始盤算,自家偶像,“什么時候會成為張國榮接班人?”
我看到這些,只有一個感覺,就是:尷尬;第二個感覺:超級尷尬。
要知道這么多年,張國榮儼然成了國內各路明星最喜歡的碰瓷對象(還沒有哪個明星有過張國榮這般待遇,不服氣的,我接受挑戰)。
#未來的張國榮# #第二個張國榮# #張國榮接班人#,這些標簽,每過一段時間,總有人想法設法往自家偶像身上蓋一下。
好像這樣一蓋,自家偶像,就能一統江湖,萬壽無疆了。
張國榮去世后,儼然成了娛樂圈的唐僧肉,被各路妖魔鬼怪鎖定,都想湊上去吃一口。
可惜的是,世間只有一個張國榮,很難很難再出現第二個張國榮。
要弄明白為什么這么多粉絲,喜歡把自家偶像,和張國榮對比,我們首先要知道張國榮的魔力。
事情有些魔幻,張國榮已經離開我們十六年了,到今天依然讓人魂牽夢繞,當今飛快的商業社會,很多當紅流量十六天不發微博可能就被人忘了。
因為他長得帥嗎?
因為他性感,色氣十足?
因為他逗逼可愛?
被黃霑和倪匡倆老濕盤了
這些確實都有。
但反常的是,雖然他光芒閃耀,但我卻總覺得他離我并不遙遠,在我的認知里,他完全不像一個偶像。
說這是接地氣吧,有點俗,張國榮更像是個熱衷做自己的,一個不帶任何人設光環的真實的人。
有人說自家偶像和張國榮很像,模仿聲音和外形,一舉一動照搬難度都不大,但他那股收放自如的灑脫勁兒,這么多年來始終都是獨一份兒。
無人能仿。
從業務能力來說,他留下了那些經典熒幕形象,本身更是眾多小生難以逾越的高峰。
我們拿哥哥的最后一部電影《異度空間》舉例。
電影里,他飾演一個患有嚴重精神分裂的心理醫師,一到夜晚就會看到令人恐怖的幻覺。
他的眼神從最初的溫柔慢慢隨著劇情發展一層層褪去光芒,還原內心的真實恐懼,在孤獨中尋找救贖。
電影中角色歇斯底里的狀態,也仿佛能讓觀眾透過銀幕看到張國榮當時的生活。
當然有人會說,一個悟性聰穎的小生碰到了好導演也能出一部影視精品。
但張國榮的重點在于無人能模仿,以及他那自成一派的藝術家氣質。
他那幾場親自設計的經典演唱會就是最好證明,一旦張國榮自己當了話事人,就更沒人拽得住他了。
假如你發揮列文虎克(人名,荷蘭顯微鏡學家、微生物學的開拓者)的死盯精神,從舉手投足到目光流轉,每個細節都能讓你欲仙欲死。
比如這場跨越97演唱會,和現在的小生販賣人設,有著絕對的差別。
什么叫臺風瀟灑,什么叫動靜皆宜。往那一站就是飄逸從容,一言一動都在撩撥著觀眾的小神經。
既耍得了帥也賣得了萌,每個細節都像精心設計過,這些動作要是別的明星來做,反正上熱搜被群嘲是肯定的。
哥一開場就是一身出人意料的鬼魅造型。
一首攝人心魄的《紅》,亮閃閃墊肩西裝配上紅色高跟鞋,這該死的性感。
雖然我們一遍喊著哥你太美,可這種嫵媚風格很多人乍一看確實有些理解不了。
其實張國榮經常嘗試女裝造型,模糊男女之間的性別界限,展示自己跨越在兩性之間的美。
也就是在那一年,張國榮公開了和同性伴侶唐鶴德之間的關系。演出中張國榮向唐鶴德大方表白,一首《月亮代表我的心》百轉千回。
他稱呼唐先生為摯愛的朋友與親人,把唐和自己的母親放在一起。
張國榮成了香港地區第一位公開性取向的藝人。
二十世紀尾聲的人們還沒怎么開化呢,香港社會普遍將同性或雙性人群戲說丑化,可哥不在乎。
就在98年香港金像獎頒獎晚會上,黃子華吳鎮宇張達明仨人在臺上拿《春光乍泄》開涮,導播頻頻把鏡頭掃向張國榮。
跨越97的演出就像一個信號,張國榮做的事都只為了活出自我,不怕任何人逼逼賴賴。
相比于張國榮跨越97的干凈薩利,到了2000年的熱情演唱會他就更放飛自我了。
而這場演出,也成為了張國榮生命中的點睛之筆。
那天他接了一頭長發,用裙子、緊身衣等各種裝扮輪番轟炸歌迷的雙眼。這些“出格”的服飾并非為了博人眼球,哥是有表達的。
從天使到魔鬼,人這一生誰也別想跑。身穿浴袍的張國榮,慵懶地走在舞臺上,就像在紅浪漫澡堂子一樣來去隨我,揮灑自如。
張國榮站在舞臺中央馮虛御風,羽化登仙。
這場空前絕后的演唱會堪稱完美,然而卻在各路媒體扭曲的報道下被很多人誤解。他直面自我,無良媒體給他的卻是各種指指點點。
香港傳媒對熱情演唱會中的造型一通猛噴,用“貞子化身”、“扮女人”等污名諷刺。更有電視劇以“人妖”、“變態”來影射張國榮。
張國榮一直太超前了。
換個思路,假如當年張國榮不那么沉迷自我表達,活得虛偽一點,像現在的眾多流量人設明星,讓你看到的是你喜歡看到的一面,不讓你看到的是你不喜歡看到的一面。
不去挑戰世界,不去招惹大眾脆弱的小神經,否認自己的愛人,不創作爭議作品,活著欺騙你的世界里,給你一個假的幻相。
結果又會是怎么樣?
只隨著大流走,賣個假人設,還會遭受到那么多的口誅筆伐嗎?
他的一生,哥哥的一生,是不是會更輕盈一些?
畢竟他那么可愛,只要在鏡頭前說一些大家愛聽的話,一路逢場作戲,依然還會有很多人愛他。
可這樣,對哥哥來說,活著又有什么意義?
我們愛他,恰恰因為他是最真實最混不吝的哥哥。
《沉默是金》歌詞怎么說的?
笑罵由人,灑脫的做人。
哥哥把《我》放巡演最后一場壓軸的位置,答案已經顯而易見。
做人嘛,就是得瀟灑磊落,無論身處怎樣的位置。
反觀現在的當紅明星,更多的作用是供人觀賞,伸不開胳膊腿更不敢輕舉妄動。
假如王家衛突然想不開了打算要拍個《春光乍泄》續集,想找個年輕明星來舊夢重溫,誰敢來?
蔡徐坤?鹿晗?
大家說他們家的粉絲,會不會把他們給打出屎來?打到生活不能自理?
張國榮為什么會成為張國榮?
要我說,張國榮先生就是摩登人群人性解放的先驅,我們普通人也會羨慕他,誰不想像張國榮那樣扔掉面具生活?
有個故事說拍攝《霸王別姬》的時候,張國榮教訓了一個家暴妻子的京劇演員。那天對方不少武生朋友都在場,要打張國榮,張國榮肯定吃虧。
英達回憶,但張國榮就那么男人地站出來,說了自己心里想說的話。
在張國榮眼里,他不僅把你看成一個普通人,還能把你看成一個會疼的肉體凡胎。
身為明星的他,身上散發著神性。
那些粉絲老想著碰瓷張國榮,我想說得是,別光碰瓷啊,讓你們的偶像想辦法去靠近,達到他的境界,學著他,成為他啊。
如果想碰瓷,就碰得精準一點,碰最值得碰的地方,別光碰皮毛。
畢竟作為觀眾,我比誰都渴望張國榮的接班人能誕生。
看完右下角點個在看,謝謝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