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經(jīng)是暮秋了,荷花池里想必是一片衰殘了。但有一天當我走近,居然看到一支支蓮蓬高擎水面,那么驕傲,那么自豪。
夏日的荷花早已遠去,田田的荷葉也敗折枯萎,秋天的荷塘,因為有了蓮蓬才保留了一份生機。而這些蓮蓬也將隨著秋色的漸深,由青綠逐漸轉(zhuǎn)為堅毅的古銅色。
采擷干蓮蓬,一般要到入冬之后,只有經(jīng)過冬雪的浸滲和冬日陽光的曬晾,蓮蓬內(nèi)在的質(zhì)地才能得到磨礪和蛻變,這樣的蓮蓬就可以永久存放,不生蟲蛀和霉變了。
干蓮蓬,自古以來這是文人案頭清供的愛物,因為“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的荷花作為瓶花并不能耐久,所以與荷花有著同樣高潔寓意,又可以長久擺放的干蓮蓬,自然備受青睞。
其實干蓮蓬并不易得,因為蓮子好吃,又頗具藥用價值,總是被人早早摘去,能留在荷塘里經(jīng)日月洗禮終至干枯成雕塑般模樣的,只能是極少數(shù)了。所以很多藝匠會做出仿真的蓮蓬工藝品,有陶瓷的、青銅的、木雕的,一樣插于瓶中,供于文房,要的就是那種清雅的格調(diào)。
每年蓮蓬上市,我總要買幾個把玩,風干了后,或插于花瓶清供,或擺在茶席上賞玩,或供于書房案頭,或擺在博古架上,增添幾分清雅之氣。也有人把干蓮蓬與鮮蓮藕、荷花同插在一起,這樣可以一瓶看盡前世今生。有了這些紫銅色的蓮蓬,室內(nèi)仿佛便多了一份古風駘蕩,散發(fā)出禪意的芬芳。
蓮蓬與佛教有不解之緣,又被人稱為佛果,和蓮花一樣都具有圣潔、清凈的象征意義,所以佛像多塑造為跣足立于蓮座上。蓮花瓣環(huán)繞蓮蓬,蓮花美麗而精致,蓮蓬厚重和質(zhì)樸,恰好契合了佛教造像中所追求的莊嚴美和典雅美。觀音盤坐的蓮花座,就是荷花的花心,一只碩大的蓮蓬。僧人的住房,也被稱為蓮房。佛堂之上多供奉著蓮花和蓮蓬,煥發(fā)出幽幽禪意。
蓮蓬里多含蓮子,而蓮子又與“連子”諧音,所以古人又寓意為“多子多孫”“子孫滿堂”。此外一對蓮蓬寓意并蒂同心,代表著對美好的婚姻的祝愿。
?
其實,蓮蓬不但蓮子可以食用,蓮房也是能吃的。宋代林洪所著的《山家清供》中記載了一道蓮房魚包菜,把蓮蓬去瓤截底,剜瓤,留孔。用酒釀香料加活鯽魚塊片把空裝滿,仍用截下的底封住,放到鍋里蒸熟。出屜,用蓮、菊、菱調(diào)制成的湯汁做調(diào)味品。據(jù)說,該菜味道鮮美,余香不絕,幾日之內(nèi),若是再食別的菜肴,則是味同嚼蠟。比起清供蓮蓬的觀感,吃貨們似乎更在意它的口感。
六朝樂府歌曲有詞:“乘月采芙蓉,夜夜得蓮子。”這芙蓉一詞指的便是蓮蓬。古人寫荷花的詩多,寫蓮蓬的不多。凡寫到的都是在剝蓮蓬,如彭元遜的“無客同羹莼菜,有人為剝蓮蓬”,洪適的“彩舫下垂楊,深入荷花去。淺笑擘蓮蓬,去卻中心苦”,辛棄疾的“最喜小兒無賴,溪頭臥剝蓮蓬”,還有黃庭堅的“莫藏春筍手,且為剝蓮蓬”。
大自然好像從來不缺少什么,它也不在意什么,就這樣隨著時光一路走下去,沒有什么能夠阻攔 。從夏天到秋日,從荷花到蓮蓬,有一些美好的事物過去了,又會有新的美好出現(xi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