攔馬墻古道漢柏 145x214cm
寂 140x70cm 2017年
風日晴和 68x136cm 2012年
秋思 50x55cm 2015年
初雪 180x90cm 2014年
《心清尤帶小荷香》 68×68cm 2010 年
貓 68x68cm 2009年
秦天柱
一覽眾山小 68x192cm 2008年
擅長寫意花鳥畫,
在中國當代花鳥畫領域獨樹一幟。
主張借物傳情、有感而發,
通過平實的物象宣泄情感。
作品重意境、講構成,
奔放而不粗狂、精細而不拘謹。
畫面清新淡雅、疏朗空靈,
在傳統的基礎上凝煉新意,
有詩一般的意蘊。
絕頂 240x121cm 2010年
古榕白鷺 98x180cm 2013年
胡楊秋色 68cm×137cm 2013年
文/黃胄
在繁多的花鳥畫中,秦天柱的畫格調清新、節奏明快、構圖嚴謹,使你感到有一股靈氣,仿佛又齊白石,仿佛又潘天壽,仿佛又古代別的什么大師的影子。然而定睛一看,確又分明是他自己。
毋庸置疑,秦天柱在研究中國藝術之傳統,在繼承傳統之精華,在精華中凝練新意,并將新意融貫于生活方面是下過一番功夫的。
畫家心中的點、面如同文學家筆下的字、詞、句,行話謂之“繪畫語言”。這種使用一旦與人的情感、見解、靈氣融為一體,風格就形成了。
秦天柱熟練的運用繪畫語言,有的畫以意象的葉子(點)為主,藤蔓之線連之;有的畫以面為主(幾片闊葉或幾團怪石),點以苔點,雀鳥醒之;有的畫以盤纏交錯的枝蔓為主,配以疏密濃淡、錯落有致的點……點滴線團,錯落起伏,疏密濃淡,動靜明暗—形成鮮明的節奏。
強調畫面的對比卻又注重使其和諧也是秦天柱繪畫的一大特點。有些東西歷來被認為是繪畫技法所應回避的,然而經過畫家深思熟慮后巧作安排,這種“回避”竟成了作品全新的風格,幾點墨色缺乏變化的枯筆小鳥配在一叢潤澤蒼翠的枝葉間顯得很有精神;翎毛在秦天柱筆下很靈巧,在稚拙的環境的陪襯顯更是別具一番情趣;有的畫在構成上顯得巧,他就用粗拙的筆墨來處理。
如果說攝影上注重“反差”的話,那么借用一下,這里也可稱合理使用“反差”了。人類有“大智若愚”的說法,帶有一種哲理上的平衡,這種平衡在擎天柱的筆下,則是一種獨到的和諧。
在此之上,當你被那種鮮明的節奏所觸動,被那種對比強烈的畫面所感染時,你還會感到作品有一種內聚力,一種只能意會、不能言傳的賞心悅目,領略到一點裝飾味。這些就形成了他作品明快和清新的格調。
總的來說,秦天柱的花鳥畫是重情而不落俗套的。他所追求的既不是文人仕大夫的筆墨情趣,也不是故作老到、賣弄學問的玄奧之作,而是誠實的將其對傳統文化的涵養、對自然、對人生的感受和理解所契合生發出來的情趣直瀉筆端,透過元氣淋漓的畫面你可以看到他繪畫時那種無拘無束的輕松,可以想到他沉湎于草木、溪流、山澗和花鳥蟲魚的情態。
秦天柱還年輕,愿他在藝術創作上有更多的發現和更高的成就。
香港《美術家》雜志1989年第66期
怒憑嘴爪決雌雄68x100cm
《晴空一鶴》國畫 68cm×136cm 2016年
半醒齋囈語
文/秦天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