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开心久久婷婷综合中文字幕,杏田冲梨,人妻无码aⅴ不卡中文字幕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連續5年超6.5億噸,是誰給糧食產量“增了肥”?

◎ 余磊 科技日報記者 過國忠 喬地 劉廉君 李麗云 王延斌

“從青島起航的海水稻,今年在青島、濰坊等各地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在全國總計推廣海水稻10萬畝,開展鹽堿地改造100萬畝。未來,力爭在全國布局1000萬畝的鹽堿地改造項目,為帶動全國改造一億畝打下堅實的基礎。” 5日,中國工程院院士、“中華拓荒人計劃”發起者袁隆平在視頻連線中給我國9913萬公頃鹽堿地指明了一個新的改造方向。

“芒種才過雪不霽,伊犁河外草初肥”,各地正式進入收獲的時節。田間地頭,一派繁忙和豐收的景象之時,袁隆平院士的一番話,為將來提高鹽堿地利用率和鹽堿地糧食產量,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實現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樹立了信心。

那么,除此之外,還有哪些高新農業科技,在力保中國糧食安全,實現糧食的年年豐收甚至增產?又是哪些獨家“秘方”,給糧食的產量“增了肥”?

另辟蹊徑,“開拓”十萬畝示范種植地

5日,由袁隆平院士海水稻團隊組織發起的全國海水稻聯合插秧活動,在各地陸續啟動,活動范圍覆蓋了我國主要鹽堿地類型,拉開了2020年海水稻十萬畝示范種植與產業化推廣序幕。

鹽堿地,指的是那些鹽分含量高,pH大于9,難以生長植物尤其是農作物的土壤。根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和糧農組織不完全統計,全世界鹽堿地的面積為9.5438億公頃,其中我國為9913萬公頃。


早在2018年,袁隆平院士團隊就在青島城陽萬畝鹽堿地稻作改良示范基地,發起了中華拓荒人計劃,將“開拓億畝荒灘,增加億畝良田,多養活一億人”作為拓荒人的夢想,提出“拓荒人精神,薪火相傳”的口號。

經過近年來的辛勤耕作和持續發展,海水稻產業內涵不斷演進,由耐鹽堿水稻種業,發展到鹽堿地稻作改良產業,又整合了華為的全線ICT技術,形成了以“九天芯”“后土云”為代表的智慧農業產業。

目前,海水稻產業在繼續向我們的餐桌邁進。2019年,在山東省濰坊市寒亭區第一年種植的1000畝海水稻,于6月份插秧,10月份便喜獲豐收,畝產達到536公斤。今年,該區落地的袁隆平現代高效數字化海水(鹽堿)稻示范園項目計劃開發1.6萬畝海水稻試驗田,引進青島海水稻研究發展中心海水稻種植的成功經驗,整合華為物聯網系統、土壤定向調節劑、植物生長調節素及抗逆性水稻四大要素的技術,建成后可年產640萬公斤優質大米。

科學育種,給農作物傳授“十八般武藝”

中國地勢西高東低,呈階梯狀分布。山地、高原面積廣大,氣溫降水的組合多種多樣,形成了多種多樣的氣候。讓農作物能夠適應各地不同的環境,充分利用好土地資源,離不開農作物的科學育種。


位于鄭州黃河北岸的原陽縣的河南省農科院小麥育種基地,是我國小麥育種研究最大的試驗基地。“今年,優質小麥新品種的表現依然相當出色!” 河南省小麥產業技術體系首席專家、省農科院小麥研究所所長雷振生臉上洋溢的幸福感,與金色的麥田交相輝映。

“經過幾代小麥育種人的不懈努力,我們新育成的優質強筋小麥品種‘鄭麥369’,普遍畝產量能夠達700公斤以上,在高產地塊可以達800公斤以上,是發展前景良好的‘潛力股’。” 輕輕摩挲著田間的麥穗,雷振生自豪地說。

地處柴達木盆地西南部的青海省格爾木市,平均海拔2800多米,這里一處育秧大棚中嫩綠的秧苗,與遠處的山脈形成了高原上新的風景線,在記者眼里,這些發育中的秧苗和正規的水稻品種沒有太大區別。


但在青島海水稻團隊眼中,這是他們第一次在高寒、高海拔地區做水稻種植實驗,通過對水稻耐鹽(堿)試驗、耐寒試驗、耐旱試驗等方法,篩選和培育處耐寒耐旱水稻新品種。

“從播種到插秧,已經過去了30多天,秧苗的長勢令人欣喜。”據該種植基地的負責人張國東介紹,這里種植的鹽堿地改良及高寒耐鹽堿水稻試種,有望打造“鹽堿地改良+海水稻種植+數字化農業”的新模式,為格爾木乃至青海地區農業種植結構調整提供優質稻種。

2500公里外,河北省唐山市曹妃甸區,這里地處北緯40度,植物生長周期長、日照充足、干濕度均衡,是適合優質水稻生長的黃金寶地,更是頂級粳米的傳統種植帶。

依托得天獨厚的氣候條件,當地的水稻種植專業合作社,與河北省農林科學院濱海農業研究所成立了技術服務隊,從新優品種的引進,到大棚育秧的管理,培養出的“柏各莊大米”,被原國家質檢總局批準實施地理標志產品保護,在當地形成了從田間農業生產到觀光旅游開發的全產業生態鏈。

創新農業生產模式,加速無人農機推廣

走進黑龍江省普陽農場的田間地頭,這里的水稻秧苗像“稻兵”一樣筆直排列,茁壯成長!


第七管理區種植戶王宏偉說,他今年承包種植了600畝水田,并將“衛星平地+減埂擴池+無人駕駛插秧+側深施肥”技術貫穿于春耕生產全過程,使生產效率、作業標準、土地利用率和產出率大大提升,原本半個月的插秧工作今年僅用了8天,且生產成本較往年至少節省2萬元。

“我們推廣了多種新技術新機械,加快了格田標準化改造和農機更新換代的步伐,促進農業、農機標準化水平進一步提升。”普陽農場農機科科長李百春介紹,今年,農場充分發揮好種植示范戶的帶動引領作用,讓更多的種植戶認識到科學技術是農業的第一生產力,從而擴大新技術在農業生產中的覆蓋面,促進農業生產高質量發展。

在青島城陽上馬鹽堿地稻作改良示范基地,一臺插秧機特別引人注目,既沒有操作員,也沒有駕駛員,正獨自在水田中工作著,一株株的秧苗整齊地插進水田中。這是無人插秧機首次在海水稻插秧中實驗應用。無人插秧機熟練地進秧、插秧,到了田埂還可以自動轉彎、掉頭,秧苗間距整齊,深度均勻。

“一臺無人機一天可以完成50畝的作業面積,不僅效率高,而且作業標準化、程序化,質量更穩定,將來結合智慧農業后土云平臺在大面積的鹽堿地上應用,優勢會更加明顯。”負責上馬基地種植管理的王亞菲說。


“抓好糧食生產,事關14億中國人的‘飯碗’。糧食生產是糧食安全保障的核心基礎。‘無人化’生產技術能夠形成可復制的體系和模式。在國內逐步推廣,對于我國夯實糧食生產基礎和確保穩產增收,有著特別重要的意義。” 中國工程院院士、揚州大學教授張洪程說。

金黃色的麥浪,在農民眼里,代表著糧食的豐收;在科學家眼里,是科研成果的落地。近年來,我國糧食生產保持穩定,糧食產量連續5年保持在6.5億噸以上,2019年達6.6億噸,創歷史最高水平,實現創紀錄的“十六連豐”。

糧食生產持續向好向優,農業科技功不可沒。

來源:科技日報 受訪者供圖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耐鹽堿的“海水稻”在我國種植大有可為,可解決一億人的口糧問題
[轉載]海水種稻----轉載
高分紀錄片《超級工程Ⅲ》開播,一個細節震驚網友……中國奶牛都有美甲師了!
農業界有什么名人?
大國農情|小麥:面食之源
豐收背后,種子安全隱憂浮現:洋種子會否成為農業“芯片”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系客服!

聯系客服

主站蜘蛛池模板: 台南市| 大英县| 怀集县| 深水埗区| 天长市| 凉城县| 万全县| 诸城市| 望江县| 安平县| 巨鹿县| 博罗县| 泸定县| 巩留县| 汾西县| 肃宁县| 英吉沙县| 观塘区| 公主岭市| 怀集县| 徐州市| 曲水县| 枝江市| 宁明县| 八宿县| 乐平市| 安吉县| 岑巩县| 沂水县| 罗山县| 新丰县| 承德市| 革吉县| 霍邱县| 上栗县| 桂平市| 喀喇沁旗| 民勤县| 黔南| 台湾省| 蒙自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