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個世界上,“有毒的人”隨處可見,他們可能藏身于家庭中、情侶之間、公司里。心理虐待(Psychological Abuse)的陰險和隱秘本質使其總是像蛇一樣溜走,只留下清醒的人們收拾殘局,而后者的情感、自尊及生活各方面的功能都已支離破碎。
你可能會感覺到自己正被生活中某個人的隱秘行為壓垮。如果是這樣,那你就來對地方了。經歷過心理虐待的人往往很難清楚地描述自己受到的傷害。
你可能會發現,你正處在一段感覺自己像一個悠悠球一樣的戀愛關系中:靠近、遠離,周而復始。施虐者也可能是你的家人或姻親,他們把你當作替罪羊或家里的出氣筒。
你可能正在經歷悲傷,也可能正在為失去一段原以為會得到的感情而難過。施虐者可能是你的老板或同事,他們似乎以折磨你為樂。無論在哪種場合或處于何種關系,總之你完全放下了警惕,最后卻發現自己被他人從背后捅了一刀。他們也許還會讓你為自己辯護感到內疚。
遭受過心理虐待的人知道事情并不尋常。你能感覺到它,有時甚至能短暫地察覺到它對你的日常功能造成了損害。但通常情況下,它就像一條蛇一樣,在你看清楚之前它就飛快地溜走了。
你可能曾試著向人們描述它給你造成的確切傷害。我敢打賭,結果常常是你所說的話顯得你格外狹隘、小氣,甚至偏執。如果沒有一組特定的術語描述施虐者的施虐行為,受害者就會感到很沮喪、很受挫,因為他們無法讓其他人看到他們正在經歷的虐待“游戲”。
這是因為一般人并不知道心理虐待是什么。除非你受過專業的訓練來解釋這種狀況,否則那些惡人的方法就會奏效。他們希望虐待行為一直都是隱秘的,他們刻意將自己的行為隱藏在公眾的視線之外。當人們試圖指控他們時,這種指控往往會一敗涂地。在實施完隱性虐待而離場時,施虐者看起來“清清白白”,而受害者的狀態則顯得極不穩定。
我相信你也會覺得這些情況令人憤怒。心理虐待可能是這個時代最隱蔽的不公正現象,因為它甚至使受害者本人都無法相信自己。他們的生活仿佛被一雙巨大的手猛烈地搖晃著,就像滾雪球一樣,一切都在混亂中打轉。
為什么心理虐待也被稱作“隱性虐待”(Hidden Abuse)?在心理虐待中,施虐者的虐待行為是指一個人或一群人對某個目標長期而重復性地施加傷害。這些行為被偽裝得很好,以至于其危害常常被忽視。就像有人在一杯水里投了無色無味的毒藥,喝下這杯水的人無法看到自己所受到的傷害,直到長期攝入毒素導致身體出現不良反應時才會發現。
這正是施虐者們計劃實施心理虐待的方式。秘密、隱性、偷偷摸摸和不被發現都是他們計劃的一部分。隨著他們與受害者的關系進一步發展,“游戲”也在持續進行。最終,他們的行為變得更加公開,有時甚至引人注目。
當受害者的日常功能受損且其外在表現致使施虐者的行為暴露時,受害者常常已經被徹底摧毀。受害者被成功地操縱了,他們懷疑自己才是問題所在,甚至在某段關系中,自己才是真正有害的那個人。
當心理虐待的受害者開始接受心理咨詢或心理治療(以下統稱“心理咨詢”)時,許多人決定深入地探尋自己的內心來進行自我修復。他們堅信,如果自己變得更強大,就不會再受到這樣惡劣的對待。
大多數愿意接受心理咨詢的人都具有一定的反思能力,他們能夠從事艱苦的工作、應對自己的消極行為。心理虐待的施虐者總是指望他人改變,因為他們自己從來不會改變。接下來,在我們一起度過的這段時光里,我會給出這種觀點的依據。
現在,我只希望你知道,幾乎所有遭遇過心理虐待的受害者都會在某種程度上責怪自己。人們自責的原因是,他們相信如果自己真的沒有做錯什么,家人、愛人或同事絕不會那樣殘忍地對待他們。在心理虐待的環境中,受害者所經歷的自我厭惡的程度可能是毀滅性的。
要想揭穿施虐者編造的大量謊言,弄清事實真相是其中必不可少的部分。作為一名治療師或咨詢師(以下統稱“治療師”),我有幸受到人們的歡迎并進入他們的生活,與許多人一起走完他們的康復之旅,對我來說這是一種榮耀。
當你和我一起在這些故事中暢游時,我將與你分享一些主題和在康復社區中常見的一些概念,以及我作為聯合研究員完成的一個心理虐待研究項目中的某些信息。
出于對那些把他們的生活細節托付給我的人的尊重,我不會分享真實的人物故事。即使隱去了可辨識的信息,把他們的經歷作為例子也多有不妥。所以我用高度虛構的故事展示心理虐待的模式。
看到你正在經歷的事與其他人經歷過的事之間的聯系非常重要,這有助你發現屬于自己的療愈方式。你不是唯一一個目睹過那些最離奇的人類行為的人。我希望你知道這一點,這非常重要。
很多人想知道心理虐待和情感虐待(Emotional Abuse)有何不同,它們是一回事嗎?對我來說,它們是兩種完全不同的虐待形式。我相信,一個人可以在情感上虐待他人的同時仍然能對他人產生共情。
例如,與成癮做斗爭的人為了滿足自己的欲望可能會傷害他人,但他們的核心人格中包含關心他人的成分,只是被毒品和酒精控制下的混亂生活所掩蓋。他們在自己處于致命狀態時才會傷害他人,可一旦他們的成癮行為完全康復,他們中的大多數人都會對自己給他人造成的傷害感到內疚,并給予真正的彌補。
相反,心理虐待的施虐者傷害他人不是由于其自身判斷能力受損,而是他們享受在虐待他人的過程中所獲得的掌控感。對此你是不是感到很震驚?人們常常很難理解世界上怎么會存在如此丑惡的人性,我確信你也是如此。
你很可能已經知道了,心理虐待的施虐者在和受害者“玩游戲”,并且他們清楚地知道自己的所作所為。有些人甚至承認自己會從“游戲”中獲得樂趣,為了取樂,他們把他人當作木偶來操縱,擾亂他人的生活。另外一些施虐者雖然沒有公開透露,但他們的快樂也是從對他人的任意取笑和可惡的攻訐中獲得的。
如果你拿起了這本書,可能是封面或書名吸引了你,或者你對了解更多關于心理虐待康復的過程感興趣,也可能以上原因皆有。
也許還有其他原因使你需要知道從心理虐待中康復的知識。事實上,惡人無處不在。很多人的生活被施虐者攪亂。在梳理傷痛,尤其是心理虐待留下的創傷時,用于幫助受害者康復的可利用的資源很少。
大多數人不知道, 隱性虐待正發生在他們眼皮子底下,而且是由從來不會被懷疑為施虐者的人所犯下的。這種傷害的隱蔽性使受害者被徹底摧毀。有些受害者比其他受害者更能忍受痛苦,但所有的受害者都在以某種方式默默地忍受著痛苦。
大多數遭受過心理虐待的人都不相信自己能真正走過康復的第一階段——絕望。康復的早期階段是孤獨的,在這一階段,他們就像行尸走肉一般。他們形容在那段時間里自己的歡樂和能量好像完全被吸干了。
你能理解那種感受嗎?神清氣爽、頭腦清醒的日子早已一去不復返。或者對于從童年時期就開始遭受心理虐待的人來說,這樣的日子根本就不曾存在。美好的感覺被焦慮,也許還有持續不斷的抑郁取代。
聽起來并不好玩,是嗎?是的。如果你發現自己正處在這種令人絕望的狀態中,我真心希望你能堅持繼續讀下去。即使遭受了心理虐待,生活還要繼續,盡管在今天看來可能并不是這樣。
如果可以,我想請你相信我。我知道,如果你曾遭受過心理虐待,信任可能早就不在你的“情感工具箱”中了。對此我完全理解。盡管如此,請你堅持下去。讓我們一起看一看,在康復之旅結束時,你的感受會不會有所改變。
當我坐下來寫這本書時,我知道有關這一主題我可以寫的內容有很多。我意識到,對于尋求從隱性虐待中康復的人來說,盡可能快速地知道事實的真相很關鍵。
如果你拿起這本書是想要知道在你生命中的某段關系中究竟發生了什么,那么我想說:歡迎你,朋友。現在是最好的時機,請做一個深呼吸,盡可能地讓自己放松,如果你流下了眼淚,那也沒有關系。在這里,眼淚不會嚇到我們。不管你是男性還是女性,哭泣都是被允許的。
如果你像我一樣并不想哭,那也沒有問題。這里是你能夠保持真我的地方。如果你發現自己正處于情緒風暴的漩渦中,那么找一個安靜的地方療傷就顯得至關重要。我希望在你康復的過程中這本書能夠以某種方式幫到你。
也許你會覺得自己也有錯,在導致自己的日常功能受損的過程中也扮演了某種角色。沒有關系,我們將在康復的第六階段——維持誠實地看待這件事。
你可能會說,在一段關系中,任何責任都是雙方的。但是,這種觀點并不一定正確,尤其當這段關系中的某一個人在蓄意為惡的時候,這種觀點則更有可能是錯誤的。
對于你們在這段關系中各自扮演了怎樣的角色,我們需要一步步地了解和梳理。作為一名治療師,我的每一位來訪者幾乎都聽我說過這樣一句話:“小心你的腳趾,我要踩到它們 了。”這是因為心理咨詢要做的并不僅僅是了解那些惡人及他們做過的完 全不可接受的一切。
當然,我們確實花了很多時間對心理虐待的施虐者 控制他人生活的傲慢態度予以批判。從某種程度上講,這是治療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康復的過程中,我們確實需要談論一些糟糕的事情,因此“踩腳趾”是必不可少的。
但是,當治療師在開展所有與此類似的工作時,都必須以溫和的態度及對受害者最大程度的尊重為前提,這是我在這本書中對你的承諾。
任何一本書或工作手冊都不能把每個人所經歷的每件事都記錄下來。但是,它們可以幫助我們理解因為接觸過或正在接觸“有毒的人”而導致的混亂生活。
我的目的是向你們展示,那些向我咨詢的來訪者所經歷的事情,但這并不意味著我要與每位讀者都建立咨詢關系。如果你覺得與一名治療師一起工作是有益的,那我建議你在當地接受心理咨詢。你也可以找一個專門從事這種治療的生活教練。我知道找到一個能理解心理虐待現象的人很難。
在我的咨詢實踐中,我曾專門與心理虐待的受害者一起工作。經過多年的研究,我確定,如果心理虐待的受害者想從虐待性創傷經歷中康復,必須經過六個階段。你所遭遇的虐待可能發生在原生家庭中、戀愛關系中、朋友之間或工作場合。不管虐待發生在哪里,從隱性虐待中康復所需的六階段理論都是適用的。
我發現,不管隱性虐待發生在哪種環境中,其康復過程都極其相似。這是因為心理虐待的施虐者有著共同的性格特質。在心理虐待康復社區,大家開玩笑說,就好像有一本心理虐待指導手冊在外面流傳一樣。大家這樣說是因為,許多極其相似的虐待行為跨越了種族、年齡、性別、性取向、地域及語言的差異而存在。
第二階段——學習是專門為了幫助你識別心理虐待中那些最常見的虐待行為而寫的。當一個剛踏上康復之旅的人意識到自己并沒有“瘋”時,他或她獲得的力量是巨大的。
心理虐待就像一個不斷變化的迷宮,一旦人們發現其中的規律,施虐者就會突然改變策略,然后受害者又一次迷失在尋找真相的過程中。
然而,一旦受害者學習了有關心理虐待的必要知識,戰勝它的信心就會增加。這是一件好事,因為我們無法從我們不能或不愿意承認的傷害中痊愈。
我寫這本書時的另一個假設是,有些人已經在康復之路上跋涉了很久,有些人甚至在此過程中獲得了一些有關心理虐待的知識,但他們還需要更多的幫助。因為當他們想在康復之路上堅持下去時,卻發現自己就像被扔進波濤洶涌的大海里一樣,他們找不到海面,迷失了方向。
在混亂中,許多人可能會游向海底,而非浮上海面。他們過于緊繃,而這是非常可怕的。我希望通過開展六個階段的康復工作,幫助一些人浮出海面,喚醒新生。
讓受害者認識到自己曾經處在一段虐待關系中需要一個過程。心理虐待不會留下外在的傷痕。受害者沒有骨折,家里的墻上也沒有砸破的洞。傷痕、殘缺和坑洞都隱藏在受害者的內心,操縱著他們的生活。
這正是施虐者所期望的。保持自己的雙手“干干凈凈”并能展現出一個良好的公眾形象是施虐者的特征。充分了解施虐者的施虐行為是如何運作的,可以幫助受害者找到喘息的空間。
學習有關心理虐待的知識能夠使受害者結束這種胡亂打轉的狀態,你可能會覺得這聽起來還不錯。其中關于施虐者的內容可以幫你識別那些潛在的惡人,以及他們所揮舞的 “旗幟”。有些“旗幟”非常不顯眼,而一旦你經歷了療愈的過程,就能夠自己發現它們。
不用擔心,你不太可能再受到另一個施虐者的傷害。沒有人愿意一遍又一遍地重復和不同的施虐者建立親密關系進而陷入惡性循環中。在康復的過程中,這種惡性循環能夠而且必須停止。
我從來沒有聽說過有人公開質疑自己是怎樣陷入一段混亂的關系的。當人們能夠意識到自己是施虐者的“特定目標”時,頓悟的時刻就到來了。是的,你被施虐者發現并“選中”了,我得出這個結論的原因有很多,稍后我們將詳細討論。當心理虐待的施虐者開始欺騙人們時,他們很清楚自己在做什么。
事實上,他們比任何人更清楚自己的謊言和耍的把戲,以及自己從掌控他人中獲得的樂趣。你可能不同意我的觀點,你可能懷疑施虐者只是不良生活環境的受害者。
但隨著我們共渡這段旅程,我希望你能改變對施虐者的這一看法,即他們缺乏有關心理虐待的知識。因為我堅信,在受害者從內心深處意識到“有毒的人”是自己選擇成為施虐者之前,會繼續對他們抱有不切實際的期待。
受害者會陷入心理陷阱,這對康復沒有任何好處。我們不應為那些故意傷害我們的人難過,否則我們將無法從他們所施加的沉重鎖鏈中逃脫。憐憫讓位于借口,而借口會軟化任何人的心,這就是人類生活的一部分。
同情是一把雙刃劍,而那些成為施虐者的攻擊目標的人往往富有同情心,也很敏感。在康復社區中,這些人被稱作“善解人意者”。善解人意者和施虐者之間的“舞蹈”在本質上是施虐者對受害者的一種心理控制。
這就是在康復的過程中學習有關心理虐待的知識如此重要且是必不可少的步驟的原因。來自善良的人們的溫柔會被施虐者一次又一次地利用并反過來對付他們。
在這本書中,我們會講述很多內容。我希望你不要過快地瀏覽完這本書。我喜歡慢慢地讀書,邊讀邊思考自己所讀的那些文字。我常常會拿一支筆坐下來,把那些閃現在我眼前的關鍵詞語和句子畫下來。
這樣,以后當重溫這本書時,我就能快速地回憶起那些有意義的內容。我建議你也這樣做。如果你已經讀完了這本書,可以考慮再讀一遍,花點時間好好反思一下。在本書的結尾部分有一個“康復日志”,它可以幫助你記錄個性化的體驗和感受。日志中的問題是為你或你在一個康復小組中使用而設計的。
如何更好地吸收本書中的內容取決于你自己。我希望你能和本書中所提到的概念進行互動。這是什么意思呢?就是我希望在閱讀本書時,你能把突然閃現在腦海中的想法寫下來:當你遇到并不適用于你的情況時,請反駁我;當你讀到能引發共鳴的內容時,請大聲喊出“噢,沒錯”。
在閱讀的過程中,這樣做能起到積極的作用。不要只是被動地吸收本書中的詞匯或內容。作為一個曾遭遇心理虐待的人,你的被動性是導致不良關系持續的原因之一。如果你想康復,就必須生活在一種積極的精神狀態中,即一種與總是被打擊而垂頭喪氣完全相反的精神狀態。
你的康復就是勇敢地站起來,看著別人的眼睛并平靜地說:“我有我自己的觀點,就算你不同意也沒關系。”就以這種強大的姿態閱讀這本書吧。我希望你能找到自己內心的力量。一個堅強的人會向施虐者發出挑戰,而這正是我的目的。我希望讀過這本書的人都敢于向那些潛在的施虐者說“不”。
正如我之前所說,我的愿望是盡可能地突出來訪者走進我的治療室后所經歷的康復過程。我將和你一起一步一步地了解如何與一個新的來訪者合作。作為一名專門治療心理虐待的治療師,我和很多人一起經歷 了他們的整個治療過程,這個過程必須讓人們從傷痛中痊愈并繼續前進。
你可能甚至不知道自己曾經是不良關系的一部分。我希望這本書能成為你的參考資料。即使讀完這本書后,你發現自己現在或過去都未曾陷入心理虐待的關系中,你也沒有浪費時間,因為你已經清楚地知道有心理虐待經歷的人是什么樣的。
這些知識也可以幫助你繼續前進,你愛的某人可能陷入不良的關系中,他們需要你分享這方面的知識。越多的人知道心理虐待的特點越好。施虐者期望自己的行為永遠不會受到譴責,他們認為周圍的人都很愚蠢,他們經常公開地對此表示幸災樂禍。
針對大眾缺乏對心理虐待的普遍性認識這一狀況,社會應該負很大的責任。心理虐待躲藏在陰影里的時間越長,受害者的生活越容易被沉默地、緩慢地摧毀。
治愈隱性虐待:
從心理虐待中康復的六階段之旅
[美] 香農·托馬斯(Shannon Thomas)著
高宜 譯
出版社:人民郵電出版社
贈書第29期
神經現實第29期贈書來啦!
神友們,想擁有這本《治愈隱性虐待:從心理虐待中康復的六階段之旅》嗎?請在本條推文下留言,我們將為留言點贊前三名的神友,各送上一本!活動截止時間為2020年8月29日(周六)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