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开心久久婷婷综合中文字幕,杏田冲梨,人妻无码aⅴ不卡中文字幕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乙肝會不會癌變?抗病毒治療何時能夠停藥?新型生物標志物來了……


HBcrAg可預測CHB患者抗病毒治療停藥復發!



慢性乙型肝炎(CHB)是由乙型肝炎病毒(HBV)持續感染引起的肝臟慢性炎癥性疾病。完善的病毒學檢測是HBV感染篩查、監測、診斷和治療的基礎。以往臨床上,常用來評價抗病毒療效的生物標志物有血清HBV DNA和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
 
近些年隨著分子技術的進步,逐漸出現了一些新的、更加敏感的HBV生物標志物,比如像肝細胞內的HBV cccDNA、血清乙型肝炎核心相關抗原(HBcrAg)定量、血清HBV RNA定量、和血清抗-HBc定量等等[1]。這些新型生物標志物在HBV感染的診斷、療效監測與預測、疾病進展判斷等方面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其臨床價值也逐步得到廣泛認可。
 
今天我們就來說說其中非常有前途的新型HBV生物標志物HBcrAg。
 
HBcrAg與HBV cccDNA
 
我們知道,HBV進入肝細胞以后,會在DNA聚合酶的作用下,形成一個共價閉合的環狀DNA(cccDNA)。cccDNA很難從體內清除,其長期存在也是導致CHB難以治愈的關鍵因素[2]
 
理論上來講,消滅cccDNA就代表著病毒的清除,因此cccDNA的測定是CHB治療過程中的重要一環。但事實上,肝內HBV cccDNA的檢測需要進行肝活檢,在臨床上屬于有創檢測,較難開展。尋找一種操作方便、能反映cccDNA水平的無創血清學替代檢測指標,變得尤為迫切。
 
隨著HBV生物標志物研究的不斷深入,越來越多的研究學者們肯定了HBcrAg在CHB抗病毒療效評價和臨床轉歸預測中的價值,認為HBcrAg是肝內HBV cccDNA的可靠血清學替代檢測指標[3]
 
HBcrAg由HBV前C/C區基因編碼的HBcAg、HBeAg和p22Cr(22kDa precure protein)3種蛋白質組成[4]
 

HBcrAg的起源和組成部分
 
四川大學華西醫院唐紅教授團隊的一項研究發現,通過檢測外周血HBcrAg水平,的確可以反映肝內HBV cccDNA水平[5]
 
研究共納入了139例在華西醫院接受肝活檢的CHB患者,其中有59例處于免疫耐受期(IT)、52例處于免疫清除期(IC)、18例處于低復制期(LR)以及10例處于再激活期。所有處于IC階段的患者都接受了抗病毒治療,其中有32例患者在抗病毒治療24個月的時候進行了第二次肝穿刺活檢。最后研究人員采用化學發光酶免疫分析(CLEIA)檢測外周血HBcrAg水平,并分析血清中HBcrAg、HBsAg、HBV DNA水平與肝內cccDNA水平的相關性[5]
 
結果發現,血清HBcrAg水平與肝內HBV cccDNA水平呈顯著相關(r=0.92,9P<0.001),這一相關性明顯優于血清HBsAg定量(r=0.742,P<0.001)和HBV DNA(r=0.854,P<0.001)與肝內HBV cccDNA的相關性。
 

HBcrAg等三種血清學標志物水平

與肝內HBV cccDNA水平的相關性

 
由此可見,HBcrAg是肝內HBV cccDNA的一種潛在可靠的替代生物標志物。除此之外,越來越多的研究結果提示[6-8],HBcrAg水平還可以用于評價核苷(酸)類似物(NA)和干擾素的抗病毒效果,預測NA治療CHB患者停藥后的復發風險。
 
HBcrAg可預測CHB患者抗病毒治療停藥復發

目前CHB患者抗病毒治療安全停藥的公認標準為HBsAg消失或血清學轉換[9]。但想要實現HBsAg消失或血清學轉換并不容易,即便實現,仍有部分患者出現復發,這說明停藥復發可能還受其他因素的影響[10]
 
中國臺灣的一項研究就HBcrAg聯合HBsAg對NA停藥后復發的風險進行了預測[11]
 
研究納入了135例持續使用NA治療至少3年的CHB患者,這些患者在治療期間都實現了HBV DNA不可測(<20IU/mL)和HBeAg陰轉,觀察停藥復發(ALT>2ULN且HBV DNA>2000IU/L)率和HBsAg消失率,并用Cox比例風險模型評價HBsAg和HBcrAg水平是否可用于指導停藥。
 
結果顯示,在中位隨訪(25.9個月)期間,共66例患者發生了臨床復發,統計得出3年和5年累積發生率分別為52.7%和56.1%。臨床復發率隨著停藥時血清HBsAg和HBcrAg含量的增高而明顯增加(P<0.0001) 。此外,有8例患者在隨訪3年內發生HBsAg消失,累積發生率為8.8%。多變量Cox比例風險模型分析得出,在治療結束時HBsAg水平、HBcrAg水平、年齡、ALT都是臨床復發的獨立預測因子。
 
這一結果也解釋了為什么臨床上有一部分血清HBsAg低水平甚至消失的CHB患者在停藥后又出現肝炎復發,對于這一部分患者如果能同時檢測血清HBcrAg與HBsAg水平或可避免一些看起來比較樂觀的停藥決策。
 
香港大學的一項研究顯示,經NA治療的血清HBV DNA不可測的CHB患者中,仍有78%的患者可以檢測出血清HBcrAg的存在。即使是在出現HBsAg消失或血清學轉換的患者中,也有21%的患者可檢出血清HBcrAg的存在[12]。因此,想要檢測患者停藥后是否能夠始終處于非活動性攜帶者狀態,還需要血清HBcrAg與HBsAg定量結果結合,共同鑒定。
 
HBcrAg可預測肝細胞癌(HCC)發生及術后腫瘤復

實際上,血清HBcrAg水平檢測在整個HBV感染治療過程中,都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疾病進展判斷方面。
 
肝細胞的炎癥刺激和HBV基因整合被認為是HCC發生的主要原因,而持續的cccDNA存在是HCC的高危因素。在HCC患者中,血清HBcrAg與肝內HBV cccDNA同樣存在較高的相關性,故有學者推測CHB患者外周血中持續高水平HBcrAg可能與HCC的發生發展有關[2]
 
為了解血清HBcrAg水平是否與HCC發病率存在相關性,香港中文大學的研究團隊進行了一項大型回顧加前瞻性隊列研究,結果發表在今年的《胃腸病學雜志》上[13]
 
研究納入了1400例自2005年12月以來接受NA治療的CHB患者,檢測基線血清HBsAg和HBcrAg水平,研究的主要終點是HCC的累積發病率。
 
結果顯示,在平均隨訪45±20個月內,共有85例患者進展為HCC。多變量分析顯示,基線時血清HBcrAg水平高于2.9 log10U/mL是HBeAg陰性患者發生HCC的獨立因素,調整后風險比為2.13(P=0.025)。研究人員進一步對PAGE-B評分高的患者和肝硬化患者的HCC風險進行分層,發現在所有患者或任何亞組中,血清HBsAg水平均與HCC風險無相關性。而在所有患者和HBeAg陰性患者中,血清HBcrAg水平與HCC累積發生率顯著相關(P=0.018,P=0.043)。
  

高HBcrAg水平為在HBeAg陰性患者中,HBcrAg>2.9 log10U/mL,在HBeAg陽性患者中,HBcrAg>4.9 log10U/mL;低HBcrAg水平為在HBeAg陰性患者中,HBcrAg<2.9 log10U/mL,在HBeAg陽性患者中,HBcrAg<4.9 log10U/mL
 
由此可見,血清HBcrAg水平可預測NA治療的HBeAg陰性CHB患者HCC的發病風險。這一結果也提示在抗病毒治療過程中,追求病毒學應答的同時,盡可能將血清HBcrAg控制在最低水平以最大限度降低HCC的發病風險。
 
總之,血清HBcrAg是肝組織內HBV cccDNA較好的無創替代指標,其有望成為疾病監測、抗病毒療效評價和預測停藥復發和HCC發生的新標志物。當然作為一項新的指標,血清HBcrAg還需要進行更廣泛的臨床驗證。
 
獲取更多感染性疾病、肝炎及艾滋病等領域最新文獻、指南與前沿資訊
歡迎關注“吉智醫”

參考文獻:

[1]唐紅. HBV 感染 “新型” 生物標志物的 “前世今生”[J]. 臨床肝膽病雜志, 2019, 35(10): 2137-2139.

[2]陳恩強, 唐紅. 一種有前途的新型 HBV 血清標志物——HBcrAg[J]. 臨床肝膽病雜志, 2019 (10): 7.

[3]Mak L Y, Wong D K H, Cheung K S, et al. hepatitis B core‐related antigen (HB crAg): an emerging marker for chronic hepatitis B virus infection[J]. Alimentary pharmacology & therapeutics, 2018, 47(1): 43-54.

[4]Rokuhara A, Tanaka E, Matsumoto A, et al. Clinical evaluation of a new enzyme immunoassay for hepatitis B virus core‐related antigen; a marker distinct from viral DNA for monitoring lamivudine treatment[J]. Journal of viral hepatitis, 2003, 10(4): 324-330.

[5]Chen E Q, Feng S, Wang M L, et al. Serum hepatitis B core-related antigen is a satisfactory surrogate marker of intrahepatic covalently closed circular DNA in chronic hepatitis B[J]. Scientific Reports, 2017, 7(1): 1-8.

[6]Lutgehetmann M, Volzt T, Quaas A, et al. Sequential combination therapy leads to biochemical and histological improvement despite low ongoing intrahepatic hepatitis B virus replication[J]. Antiviral therapy, 2008, 13(1): 57.

[7]Wong DK, Yuen MF, Yuan H, et al. Quantitation of covalently closed circular hepatitis B virus DNA in chronic hepatitis B patients. Hepatology. 2004;40:727‐737.

[8]Caviglia G P, Abate M L, Noviello D, et al. Hepatitis B core‐related antigen kinetics in chronic hepatitis B virus genotype D‐infected patients treated with nucleos (t) ide analogues or pegylated‐interferon‐α[J]. Hepatology Research, 2017, 47(8): 747-754.

[9]Kim G A, Lim Y S, An J, et al. HBsAg seroclearance after nucleoside analogue therapy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hepatitis B: clinical outcomes and durability[J]. Gut, 2014, 63(8): 1325-1332.

[10]Hsu Y C, Mo L R, Chang C Y, et al. Association Between Serum Level of Hepatitis B Surface Antigen at End of Entecavir Therapy and Risk of Relapse in E Antigen–Negative Patients[J]. Clinical Gastroenterology and Hepatology, 2016, 14(10): 1490-1498. e3.

[11]Hsu Y C, Nguyen M H, Mo L R, et al. Combining hepatitis B core‐related and surface antigens at end of nucleos (t) ide analogue treatment to predict off‐therapy relapse risk[J]. Alimentary pharmacology & therapeutics, 2019, 49(1): 107-115.

[12]Wong D K H, Seto W K, Cheung K S, et al. Hepatitis B virus core‐related antigen as a surrogate marker for covalently closed circular DNA[J]. Liver International, 2017, 37(7): 995-1001.

[13]Liang L Y, Wong V W S, Toyoda H, et al. Serum hepatitis B core-related antigen predicts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in hepatitis B e antigen-negative patients[J].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2020: 1-10.

聲明:本內容僅針對中國醫療衛生專業人士,旨在向且僅向醫療衛生專業人士提供科學信息,用于個人學習和參考之用。如果您不是醫療衛生專業人士,請勿參與或傳播。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前沿】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療相關新型標志物及其臨床應用
唐紅:一種有前途的新型HBV血清標志物——HBcrAg
傳統乙肝標志物在部分患者中失靈 新型標志物正走來
慢性乙型肝炎和慢性丙型肝炎抗病毒治療療效評價指標
APASL精彩報告丨預測核苷(酸)類似物停藥的生物標志物
【HBV RNA與NAs治療停藥】王揚 鄭素軍 段鐘平《肝臟》:血清HBV RNA在慢性乙型肝炎核苷...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系客服!

聯系客服

主站蜘蛛池模板: 米脂县| 平果县| 南投县| 海林市| 宾川县| 崇州市| 弥渡县| 河池市| 菏泽市| 衢州市| 平山县| 邢台市| 阳高县| 海盐县| 林周县| 楚雄市| 涞水县| 南投县| 得荣县| 台湾省| 延长县| 林周县| 浦东新区| 永平县| 巨野县| 湛江市| 津南区| 嘉祥县| 彭泽县| 新龙县| 镇安县| 札达县| 休宁县| 襄城县| 通州市| 中宁县| 岗巴县| 香港 | 游戏| 定兴县| 松江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