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治療這類腹瀉時,醫生會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給患者開具藥物,通常包括這三類: 抗菌類藥物,例如:氟哌酸、黃連素等; 止瀉類藥物,如蒙脫石散或混懸液等; 益生菌類藥物,如乳酸菌素片、雙歧桿菌三聯(四聯)活菌片、凝結芽孢桿菌活菌片等。 這些藥物在治療急性腹瀉時應該怎么吃呢?可以一起吃嗎?今天我用一個小小的胃腸道戰爭來簡單講解一下,這三類藥物究竟該怎么吃。 首先看一下三種藥物的作用特點: 1.抗菌藥物。對于急性重癥細菌性感染性腹瀉,選擇合適的抗菌藥物控制感染十分重要,如感染控制不佳,患者可能會出現腎衰、脫水、腦水腫甚至休克等現象,嚴重威脅患者的生命安全[2]。抗菌藥物能夠殺滅腸道內的過度繁殖的微生物。就像戰爭時候使用的炮彈一樣,能夠快速地消滅敵人。當然也可能會對腸道正常菌群造成影響[3]。 2.止瀉藥——蒙脫石。它是一種高效的腸黏膜保護劑,對消化道內的病毒、病菌及其產生的毒素有極強的固定、抑制作用。可以理解為戰爭后清理戰場的工具,能夠讓腸道恢復干凈。臨床觀察證實,口服該藥對腹瀉尤其是感染性腹瀉有確切的良好療效[4]。 3.益生菌是對宿主健康有益的活生物體,研究表明,益生菌菌株可以通過調節內部生態系統直接或間接影響腸道環境,創造更有利的腸道環境,支持健康的消化道和免疫系統[5]。最后使用益生菌制劑幫助快速恢復腸道正常菌群。可以理解為戰爭后的重建工作。 藥師提示:腹瀉是由多種病因引起的消化系統常見病,臨床主要表現為大便糞質稀薄,含水量增多,嚴重時大便呈水樣。腹瀉從病因上可以分為兩大類:感染性腹瀉和非感染性腹瀉。感染性腹瀉是指由細菌、病毒、寄生蟲等病原體感染腸道所引起的腹瀉;非感染性腹瀉是指由腸道內理化因素刺激、腸道蠕動活躍、神經敏感性增強等因素導致的腹瀉。所以,在自己不能明確判斷病因和嚴重程度時,切勿擅自用藥。及時到正規醫院在醫生的指導下用藥才是正確選擇。 參考文獻: END
錢昌勝 鄂爾多斯市中心醫院藥師、執業藥師。擅長藥學咨詢,藥學科普。曾發表專業藥學科普文章二十余篇。擁有個人加V頭條號@藥師科普小蜜蜂,每日更新科普內容,獲得今日頭條平臺第二期#健康科普挑戰賽#第一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