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風是怎么痛的?
你該如何預防和應對痛風?
視頻版
↓↓ 看完這個視頻就知道了 ↓↓
↑↑ 信我,真的超級好看 ↑↑
圖文版
痛風, 又叫「代謝性關節炎」,它的罪魁禍首,是你的尿酸。
你吃的食物和你自己的身體里,都會產生一種叫嘌呤的代謝物。而尿酸,就是嘌呤被肝臟分解后產生的廢物,僅微溶于水。正常情況下,尿酸會隨著血液經過腎臟,經腎小球濾過,隨尿液排出體外。
但如果身體中的尿酸過多,腎臟忙不過來,多余的尿酸就會在血液中累積,然后在關節、組織內沉積,形成針狀結晶。此時,你的痛就開始了。
請注意,「你」,主要指正在看視頻的男性。因為痛風「重男輕女」:
女性體內的雌激素則能促進尿酸的排出,在絕經后才相對容易患病;而男性體內的雄激素,反而會促進腎臟對尿酸的重吸收,抑制尿酸的排出。
根據流行病學調查,痛風患者中大約 95% 都是男性。所以,請男性朋友們坐穩扶好,要開始痛了。
痛風的痛一共分為四個階段。
第一階段,是尿酸在血液中逐步積累,形成高尿酸血癥。
溫度越低,尿酸越不易溶解。所以過量的尿酸,最容易沉積在血流緩慢、夜間體溫較低的關節處。第一跖趾關節,也就是你大腳趾的這個地方,是其中最高危的關節。
半數以上的痛風患者,第一次發病都是疼在這里;在整個痛風的發病過程中,九成左右的患者都會感到這里疼痛。
但在第一階段,你通常還沒有任何癥狀。不過在出現一些外部刺激,比如關節受傷、走路過多、過度疲勞、受冷受潮、飲酒,甚至穿鞋過緊,你就會進入疼到哭爹喊娘,懷疑人生的第二階段:急性痛風關節炎。
往往是在體溫較低的夜間,你血液中的白細胞開始攻擊并吞噬盤踞在關節處的尿酸結晶,一般幾小時內,就能讓癥狀發展至高峰。
除了第一跖趾關節外,你的其他跖趾、踝、膝、指、腕、肘等關節和周圍軟組織,都可能出現明顯的紅腫,讓你感受到劇烈疼痛。
在這個階段,醫生通常會建議你直接吃藥。
秋水仙堿,是應用時間最長的一種抗痛風藥物。它可以降低白細胞的活動,減輕炎癥反應,消腫止痛。
問題是,秋水仙堿同時又是一種劇毒物質,攝入過量可能會直接死亡。即便是低劑量的秋水仙堿也可能引發一系列不良反應,損傷肝、腎等重要器官。
所以目前更常用的,是這些非甾體抗炎藥。
簡單來說,當你體內有炎癥時,大量破裂、死亡的白細胞會被分解,產生前列腺素,這就是劇痛感的來源。許多女性痛經,同樣是由于體內前列腺素含量過高導致的。而非甾體抗炎藥可以減少前列腺素生成,從而消炎、止痛。
一般來說,急性痛風來得快,去得也快,通常兩周內便會康復。不過你也能看出,這些藥物只能止痛,但無法降低尿酸,治標不治本。
在體驗過難忘終身的首次發病之后,你將會進入痛風的第三個階段——間歇期。
在這個階段,你不知道下一次劇痛會不會來,或者什么時候來,只能干等著。決定因素,就看你有沒有控制好血尿酸的含量。
做到這一點并不容易,絕大多數患者正是因為沒控制好,導致血尿酸在全身的軟組織、骨骼中沉積、結晶,最終演變到第四個階段:慢性痛風石和慢性痛風性關節炎。
到了此時,你的痛風發作會越發頻繁,發作時間變長,藥物治療作用變差。逐漸地,你的關節附近會形成痛風結節或痛風石,導致關節炎,最終出現關節畸形。
這時,短痛就變成長痛了。
現在你已經知道,痛風和尿酸直接相關,而尿酸又是嘌呤的代謝產物,所以預防痛風,避免發病,最重要的就是控制體內的嘌呤含量。
動物內臟、紅肉、海鮮、火鍋、濃肉湯等食物中含有大量嘌呤,痛風患者必須忍痛割愛。
更需要注意的是,有些食物雖然本身不含嘌呤,但卻會阻礙尿酸排出,也要忌口。
比如酒精會加速嘌呤代謝,讓尿酸含量迅速增加,誘發急性痛風。長期大量飲酒還會導致體內乳酸增多,影響尿酸的排泄。所以酒,尤其是本身就含有嘌呤的啤酒,要和痛風患者告別了。
同時告別的還有奶茶、可樂等深受歡迎的含糖飲料。因為它們含有高果糖漿,消化分解后會產生大量果糖,間接導致尿酸排泄減少,加重痛風。
不過,也不是所有高嘌呤食物都不能吃。
實際上,動物性食品和植物性食品對血尿酸影響不同。攝入含有高嘌呤的新鮮蔬菜,和血尿酸含量之間并沒有顯著關系。所以新鮮蔬菜,以及黃豆、豆漿等新鮮豆制品雖然含有嘌呤,但都可以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