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嵕山——昭陵陵山
昭陵六駿——
東側: 特勒驃 青 騅 什伐赤
西側 : 颯露紫 拳毛騧 白蹄烏
——百年前的模樣——
昭陵六駿石刻在一百多年前就已經離開了這里,1914年,颯露紫和拳毛騧就已經流落到了美國,剩下的四駿幾經磨難以破損的身影留到了西安碑林博物館里。
六駿是在被盜時被割裂分身以易于搬運嗎?
從1907年法國漢學家沙畹拍攝的影像看,似乎破損早已有之。
老照片上看,已塌毀了半邊屋頂的廊坊內,青騅還是完好無損的。單獨的照片看,颯露紫也完好,其余四駿依然斷裂,特別是駿馬的腿部,全部殘損。
——金代的畫卷——
留存至今的金代畫卷里,有一幅《唐太宗六馬圖》,繪者趙霖將昭陵的六駿石刻以圖畫的形式展現,色彩濃郁可推想閻立本繪畫石刻底本的樣貌,只是那最初的石刻底本早已不見蹤跡。
——宋代的碑刻——
昭陵陪葬李勣墓被改建成了昭陵博物館,館內有宋代六駿的線描碑刻。小碑林之稱的展館內,唐碑林立,書法高絕,這塊“昭陵六駿”上的線描畫,駿馬神似陵山上的石刻,筆意纖巧文弱,少了英武雄健之氣,特別是眼神,大唐的氣度,與馳騁疆場的驍勇未顯,流露出的倒像是宋代國防的被步步緊逼,金占領北方,何其不是也這般的境遇?
這只是一幅臨摹之作,也描摹出了宋金的氣韻。
——西安碑林里的原石——
西安碑林里的石刻館正門內,六駿中的四駿居中陳列,是館內的重要珍藏,站立于原石跟前,如此巨大的石刻見證了昭陵的千年歷史,駐足于它們之前的瞻仰人該有千萬人了吧,從帝王到文臣武將,再到蕓蕓眾生,不知生發了多少懷古之思。
六駿的眼睛,飽滿鼓舞,凜然無畏,屹立疆場而巋然不動,沖鋒陷陣義無反顧,大唐的雄風與大唐的氣度,“眉睫之前,卷舒風云之色”,六匹馬的鼻息聲里醞釀著蓄勢待發!
盛唐的大幕,六駿已經拉開了大幕。
——陵山上的舊址——
昭陵的建筑與石刻在原址統統沒有了,碑刻中清代狀元畢沅的昭陵碑立于神道最前方,享殿與曾經建筑的遺址上,復刻了六駿的身形。六駿北望云天,依舊護衛著身后長眠于九嵕山中的太宗李世民。
車轔轔 馬蕭蕭
九重宮闕 萬乘千騎
長槍在手 弓箭在腰
架鷹 攜犬
大唐的男兒
長安的王者
跨馬而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