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海之上,有兩女子做法。
只見兩人輕舞水袖,便有萬頃波濤洶涌而來,帶著吞噬萬物的氣勢。
那邊,和尚們手持禪杖,排兵結陣。
強光震蕩下,法力結成的巨大袈裟居然擋住了滔天巨浪。
災難大片?神魔對決?
強悍的商業特效下,又難掩一股山水人文般的東方氣質。
剛柔并濟、古中見新,讓人眼前一亮。
最近,這支預告在網上瘋轉,驚艷眾人——
《白蛇傳·情》
白蛇再現人間,這次大不一樣。
因為它是一部粵劇電影。
粵劇我們并不陌生。
就算不是廣東人,從小看著港片和港劇長大的院長,時不時就能在里面撞見粵劇的彩蛋。
戲曲電影也并不新鮮。
中國電影發軔于傳統戲曲,第一部電影就是京劇《定軍山》。
但,如此大片質感的戲曲電影,我們是頭次見。
作為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粵劇的藝術性自不必多說。但它沒有故步自封,反而大膽探索,尋求破圈。
就拿開頭那支預告片來說——《白蛇傳·情》在B站上的預告片,截至今天已經有超過214萬點擊。
滿屏彈幕透著網友們的興奮和自豪:
“NB!”“真·文藝復興”“雞皮疙瘩都起來了”“國粹一出,誰與爭鋒”……
當戲曲不再局限于一方舞臺,擁抱新技術,擁抱大銀幕,以國內首部4K全景聲粵劇電影的形式呈現。
國粹煥發了新的生命力,無比動人。
從表象到內涵,《白蛇傳·情》全方位詮釋了何謂東方美學。
畫面之美,被打磨到了極致。
預告隨便一截,就是美到窒息的壁紙。
小橋流水人家,荷塘蝴蝶蹁躚。
山石倒映在清池中,錦鯉嬉戲于蓮葉間。
霧靄籠罩著的奇峰峻嶺,有神鹿佇立巨松之下。
意象的豐富、構圖的講究,讓人驚嘆,每個場景就像一句詩,充滿了仙氣與禪意。
景不光負責美,還蘊含心境。
比如白素貞與小青剛出場,全是荷塘泛舟、小橋油紙傘等一派美好的畫面。
江南的煙雨朦朧,恰似女子對愛情的憧憬和未知。
而當白素貞被法海識破真身后,幽暗的樹林里,一片竹葉緩緩落下。
白素貞的黯然心境躍然眼前。
《白蛇傳·情》的故事發生在宋代。
電影的畫面,也美得猶如宋代人文畫。
尤其水漫金山的大戰戲份,色彩簡約、大量留白。
山水占據視覺中心,人要么處于底部,要么處于邊緣。
既符合宋畫的美學傳統,也加強了法術對決的壓迫感和震撼感。
在4K技術的加持下,觀眾更有沉浸感,如在畫中。
難得的是,戲曲之美并沒有被視效吞沒。
在絢麗特效和繪畫藝術風格中,電影仍然保持了粵劇“唱念做打”的美感。
尤其白素貞的扮演者,中國戲劇梅花獎得主,曾小敏。
文戲武功、舉手抬足間,都釋放著名角的魅力。
又柔又颯的水袖動作戲,翩若驚鴻、婉若游龍。
斷橋推傘的神態手勢,將女子的婉約嬌媚表露淋漓。
還有救許仙的高潮戲,情緒感染力不遜于任何電影演員,催人淚下。
眼神、停頓、轉身、手勢,處處藏著真功夫。
在這些獨屬于傳統戲曲的表達中,我們更加真切地感受到了粵劇表演的魅力。
片名在《白蛇傳》后加一個“情”字,不是畫蛇添足。
電影的內核,就在于至情之美。
對于白娘子為救許仙水漫金山斗法海的故事,我們已經耳熟能詳。
而電影劇情的改編合理化了白素貞的千年情深,也讓她的奮不顧身更加感染人心。
包括小青的姐妹義氣、小沙彌的惻隱之心,仙童的手下留情,乃至法海的一點點不忍。
都在給“情”這個字作解。
在離不開遺憾與錯過的青春愛情片的包圍下,有這樣一個相信愛情、保護愛情的傳統愛情故事存在,反倒是5·20最切題的點睛之筆。
如果你愛白蛇的傳說,小時候一定幻想過這些畫面——
白素貞與許仙斷橋相遇,會有多么唯美浪漫?
白素貞為救許仙盜仙草,仙氣縹緲與驚心動魄要如何平衡?
白蛇與青蛇大戰法海水漫金山,又是怎樣的巨浪滔天?
……
曾經的幻想在《白蛇傳·情》中得到了充分的滿足。
甚至可以說,電影里經典戲劇手法與新銳的電影場景、特效的融合,讓故事煥發了新鮮且更富傳奇色彩的生命力,足以顛覆觀眾的想象。
開場沒多久,斷橋相會一場戲便讓我驚艷。
湖水映小橋,紙傘籠美人,荷花接遠空……恍惚間竟覺得影廳里亦有水墨氤氳。這種臨場感讓人瞬間入戲。
更有意思的是一個鏡頭:
白素貞與許仙癡癡相望,一旁的小青看在眼中笑在心里,俏皮地一彈指,打碎了一顆凝固在半空的雨滴,剎那間熱戀之人如夢初醒。
像這樣寫意的戲劇之美還有很多。
但是,電影不能只有精神上的寫意,感官上的刺激同樣不可或缺。
用導演張險峰的話說,“影片呈現的每分每秒,背后都有關于戲曲藝術與電影藝術之間分寸的考量。”
從一開始,《白蛇傳·情》的目標就不僅僅是戲曲觀眾或者粵劇觀眾,而是同樣要征服電影觀眾。
而且,全國首部4K全景聲這個旗號打出來,更要有創新有突破。
拿水漫金山這場戲來說——
如何在戲曲舞臺上表現巨浪滔天?多位演員齊揮水袖,“意”便有了。
但在大銀幕上,這場重頭戲要做得更“實”。
于是,澳大利亞、新西蘭、中國深圳三地特效團隊攜手,將寫意的畫面轉為實打實的宏大場面。
足足6分鐘,每一幀都看得人不敢大口呼吸。
動作戲一樣出彩。
比如白素貞與十八羅漢的纏斗。
面對圍攻,白素貞先用劍對打,之后改為以甩水袖對抗。
動作設計流暢,演員身段優美,每一招一式都極為吸睛。
值得注意的是,這些動作戲都是演員親身上陣,因此即使在大銀幕上細看也無懈可擊,反而自帶爽感。
正如曾小敏所言:
“粵劇演員能真打,不需要替身。”
又比如白素貞為救夫盜仙草一場戲。
昆侖山上白雪皚皚,本就透著清冷縹緲之意,頗有仙氣兒。
白素貞到來后,兩位仙童前來阻攔。
短兵相接,剛勁十足。
倏然間,兩位仙童化回真身——竟分別是白鹿與仙鶴!
再度纏斗,各自動作便多了幾絲戲曲里的輕盈和仙俠劇里的唯美,讓整個畫面既有力量又極具美感。
經典手法結合新銳特效。
戲曲的“唱念做打”與具象化的電影語言融合。
虛實相交之下,精彩加倍,觸動人心的細節也更多了。
這種創新和煥新,是將國粹本身的魅力進一步挖掘、發揮到極致。
《白蛇傳·情》在第三屆平遙國際電影展上斬獲觀眾票選榮譽· 類型之窗·最受歡迎影片獎。
影展組委會的授獎詞,我印象深刻——
“片子有很高的美學層次,以及對戲曲和傳統文化的表達,最令人贊賞的部分是完美的平衡。導演以極強的掌控力和分寸感,在戲曲與電影、文戲與武戲、西方特技與東方審美之間達到了完美的融合。”
“完美的平衡”、“完美的融合”,靠的是在傳統的基礎上尋求創新表達,以西方技術融合東方氣韻,“煥新”經典。
而想達到這種“完美”,需要背后很多人的努力和用心。
美術組繪制了600多幅分鏡圖。
置景部門打造了10個精細逼真的場景空間。
曾參與過《刀背藏身》《繡春刀》等電影的造型指導王曉霞,帶領服裝造型組設計了30款上百件服飾。
美是第一眼印象,再仔細品,會發現每個造型都能烘托情節、升華人物。
電影原聲超出預期的動聽。粵劇本身清音雅致如“南國紅豆”,而尺八等傳統樂器與弦樂、圓號等西洋管弦樂的搭配融合,讓經典唱段更富流行性,現場聆聽時也更加震撼。
經典與新銳融合碰撞出的火花,吸引到的不僅是喜歡粵劇的老觀眾,還有對粵劇不太了解的年輕人。
許多看完電影的年輕觀眾,最大感受就是兩個字——
驚艷。
除了B站,豆瓣和知乎上也有“自來水”為電影賣安利。
知乎有博主更直接表示:
“這是中國戲劇和中國特效電影共同合作的偉大嘗試。”
電影定檔5月20日后,許多人已經搶先預定了電影票,甚至號召提高排片。
不為別的,就為了讓更多人知道:
原來粵劇這么動聽,原來戲曲電影這么美,原來傳統文化在大銀幕上有這么多的可能性!
白蛇的故事穿越千年時空,感動了無數人。
而《白蛇傳·情》的意義,不僅僅在于重新結構了故事。
更在于,它證明了戲曲這一傳統文化形式的強大魅力與生命力——這才是電影出圈的本質原因。
我們的國粹,我們的非遺,每一項都是寶藏,都值得閃光。
只要用心挖掘、創新,經典一定會生生不息。
就像曾小敏說的:
“傳統文化、傳統戲曲是一個種子,這一顆種子其實在大家心里都生根了,只是你沒有覺察。險峰導演發現了這顆種子,它將來會開花結果,結出很多很多果實。”
期待《白蛇傳·情》的上映,能喚起年輕觀眾對傳統文化的關注和喜愛。
期待大銀幕上經典與新銳的融合有更多可能性。
期待未來更多國粹生出“煥新”的果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