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开心久久婷婷综合中文字幕,杏田冲梨,人妻无码aⅴ不卡中文字幕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世界交通史上第一個公路隧道長僅15米,卻成就了一座書法博物館
userphoto

2022.05.28 廣東

關注

世界上最早的交通隧道出現在古巴比倫城,是人行隧道,連接皇宮與神廟之間,建在公元前2180~2160年間,長度約1公里,施工期間將幼發拉底河水流改道,用明挖法建造,所謂明挖就是從地面直接開挖,然后在隧道頂部回填。

世界上最早的公路隧道出現在中國,在歷史上赫赫有名的褒斜道上。稍微科普一下褒斜道,它是中國古代穿越秦嶺的山間大道,是巴蜀通秦川的主干道,全程249公里,前314年,秦派張儀、司馬錯伐蜀,大軍即途經此道。此后,褒斜棧道一直是南北兵爭軍行和經濟、文化交流必行之道,很多歷史大事件發生在這里。褒斜道南起褒谷口(漢中市大鐘寺附近),北至斜谷口(眉縣斜峪關口),沿褒斜二水行,貫穿褒斜二谷,故名,也稱斜谷路。

褒斜道風景

棧道在山谷間穿行,難免被山石阻擋,必須要開辟隧道。褒斜道上的隧道工程主要是石門隧道。石門位于褒谷口河西岸,這里有一高聳的山嘴,側身探入河中,形勢陡峭,近乎直立,人無法從岸邊通過,只有鑿通山嘴,挖洞而過,當時無隧道之稱,便叫石門。

石門復原效果圖

一、開通褒斜道

東漢永平四年(61),漢明帝劉莊下詔,在阻礙棧道之地開鑿穿山洞,漢中郡太守鄐君奉詔承辦。經過一年準備,漢中太守鄐君組織兩千多人于永平六年開工,永平九年完成,前后花了3年時間。《漢鄐君開通褒斜道摩崖》載:“永平六年,漢中郡以詔書受廣漢、蜀郡、巴郡徒二千六百九十人開通褒斜道”。

褒斜道遺跡

這段隧道長度僅15.75米,是在山石上直接開鑿,在沒有炸藥的時代開鑿的難度之大可以想見,但石門內壁并無斧、鑿、鉆之類的工具所留痕跡,巖面修整平順。清人羅秀書等人記載,石門為火燒、水激或醋激后敲擊而成。《褒谷古跡輯略》所載梁清寬書賈漢復《修棧道歌》中有“積薪一炬石為圻,錘鑿既加如削腐”的詩句,說明石門采用火燒水淬的辦法破石開鑿的,石門內能并行兩輛馬車。

中國是書法的國度,高大的建筑物,重大工程怎么可能少了書法的參與,刻石立碑才是一項工程宣告竣工的最后儀式。為紀念石門隧道的開通,當時鎮守漢中的郡守君下令,將石門隧道開通的過程以文字的形式刻于山崖之上,史稱《漢中太守都君開通褒斜道碑》,這塊石刻,字體寬博,結構外緊內松,書體為篆書向隸書過渡的典型代表。

開通褒斜道摩崖拓片

開通褒斜道摩崖拓片

石門隧道開創了隧道交通歷史的先河,是世界上第一個公路隧道。但在開通后,60年未維修,以致“橋梁斷絕”,行人不得不改走子午道。

路斷了,《開通褒斜道摩崖》也就無人問津了,時間長了長滿苔蘚雜草,不再有人知道。直到一千多年后的,南宋光宗紹熙五年(1194)三月,才被南鄭縣令發現,并刻長篇題記于其旁。當時在書法上,二王帖學一統天下,文人書法家沒有人在意出自工匠之手碑刻摩崖,此后六百余年又滿被苔蘚,無人問津。到清乾隆間,陜西巡撫、金石家畢沅撰《關中金石志》,被他重新搜訪找到,遂有拓本傳世,此時碑學大盛,《開通褒斜道摩崖》才被推崇備至,直接啟發了眾多的碑學書家。

二、祖孫三代石門緣

褒斜道和石門的整修推延到漢安帝(劉祐)延光四年(125)十一月,司隸校尉楊渙(字孟文)奏請結果,朝廷“詔益州刺史,罷子午道,通褒斜路”。遂整修褒斜棧道,化險為夷,行旅稱便。這次整修過后,又刻了一塊摩崖,這就是著名的《石門頌》,歌頌了司隸校尉、犍為(今屬四川樂山)人楊孟文“數上奏請”修復褒斜道的事跡。由當時漢中太守王升撰文、書佐王戎書丹刻于石門內壁西側的一方摩崖石刻,是隸書書法作品。與《開通褒斜道摩崖》相距60年,可以看到隸書走向成熟。《石門頌》多用圓筆,逆鋒起筆回鋒收筆,線條沉著柔韌,筋骨內含,結字舒展放縱,體勢瘦勁,飄逸自然,有隸書中的草書之稱,是漢隸中的精品佳作。《石門頌》是中國書法史上的一座豐碑,它與《郙閣頌》、《西狹頌》并稱為“漢三頌”,是漢代頌體代表作。

石門頌原碑

石門頌拓片

石門頌拓片

石門頌拓片

我本人對《石門頌》用力了一年之久,自感《石門頌》很容易寫成鋼筆字,還不能做到瀟灑放逸。

我臨摹的《石門頌》

48年后,東漢熹平二年(173)二月,楊孟文的同郡后輩卞玉路過石門,瞻仰了《石門頌》,他和楊孟文的孫輩楊淮、楊弼兄弟非常熟悉,有感于楊氏祖孫業績,又出資刻了一塊摩崖,全稱“司隸校尉楊淮從事下邳湘弼表記”,亦稱“楊淮碑”“楊淮表記”。書法奇逸古雅,用筆有篆隸筆意,與《石門頌》相近。

楊淮表記

楊淮表記

我在寫《石門頌》的同時,也臨過《楊淮表記》,兩碑風格接近,但后者更恣肆跌宕,更有天趣。

我臨摹的楊淮表記

三、以草作楷的摩崖《石門銘》

褒斜道因自然條件原因,時斷時修,漢永壽元年(公元155年)、曹魏景元四年(公元263年)、西晉太康元年(公元280年),都曾因道路阻塞而對褒斜道進行復修。隨著褒斜道的幾修幾廢,石門通塞不定。石門一帶的摩崖石刻一塊塊增多,達官貴人、文人墨客在飽覽秦嶺風光,石門的人工奇跡之余,記事詠物,抒懷為文,鐫刻于石門內外的崖壁上,世代不絕。這樣就形成了蔚為壯觀的石門摩崖石刻。

石門銘

北魏正始元年(公元504年),漢中歸屬北魏,北魏宣武帝命梁、秦二州刺史羊祉,再次整修開通原褒斜舊道。工程自正始四年(公元507年)興工,至永平二年(公元509年)正月竣工。這次整修又留下一塊著名——《石門銘》贊頌羊祉、賈三德奉詔修復廢置已久的褒斜道閣,重新開通并拓寬石門之功。近代思想家梁啟超說:“《石門銘》筆意多與《石門頌》相近,彼以草作隸,此以草作楷,皆逸品也。”《石門銘》雖然時楷書,但在線質上依然時篆隸筆意,因為是刻在并不憑證規則的巖石上,因勢造型,結體多呈欹側之勢,靈動活潑。

我臨的石門銘

我臨的石門銘

四、民國年間的“新石門”

進入20世紀,隨著工程技術的進步,公路在中國不斷延伸,古老的褒斜棧道也發生了新的變化。

民國23年(1934)4月,因修建寶漢公路,勘察至棧道“石門”和對岸“石虎”附近,此時的石門及摩崖石刻都被列為重要文物,當時的國家經濟委員會公路處長趙祖康與工程師張發端、張佐周商議決定,由雞頭關北架橋跨河,沿褒河東岸設線,為了保留“石虎”虎形地貌,在下部開鑿連環三隧道,共長66米。大橋施工時,張佐周常去棧道“石門”觀看棧道遺跡和摩崖石刻,最后決定恢復一段古棧道的面目,在石門北口外依遺跡孔洞用木材修復了一段仿古棧道,并在終端峭壁的頂部修筑一亭。河東公路隧道口,又由交通界葉恭綽先生命名題字:“新石門”,刻于洞口崖石上。這樣,古今的兩條公路在這里相會,相得益彰,讓人感概。設計雞頭關大橋的錢予格工程師即興作詩曰:“絕壁深深立,寒波咽咽流,削平石虎腳,直下古梁州”。“新石門”附近壁崖上又有很多名流題字刻石,稱贊古、新石門。

新石門

五、后續

20世紀70年代初,因根治褒河的水利建設需要,在石門所處峽谷修建水庫,國務院將水庫淹沒區內摩崖石刻中的十三種碑刻包括漢刻八品、曹魏和北魏摩崖各一品、南宋刻隸書三品等評定為“一級甲等文物”,并將石門洞及這些精選出的代表性石刻共17方鑿取下來,遷移入漢中市博物館,專列一室保存,陳列室取名“石門十三品陳列館”。十三款摩崖石刻書法作品,故而被稱之為“石門十三品”。沒被鑿取的石刻,只能沉入水底了,不能不說這是一件憾事,但是好是壞也很難說得清。

漢中博物館

石門十三品陳列館

在微信上,我曾請去漢中博物館游覽的同道好友傳照片給我看,可惜隔著玻璃拍攝,效果差強人意。將來一定要親眼看一看這些書法瑰寶。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石門十三品
【學術】《石門頌》緣何成為千古杰作
周鐵株 | 褒斜棧道~“走向圣地”手記系列之二十六
昨日參觀漢中博物館,“石門十三品”指的是...
8東漢-書法-《漢中石門摩崖石刻》
漢中石門棧道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系客服!

聯系客服

主站蜘蛛池模板: 班戈县| 礼泉县| 阿克陶县| 嘉峪关市| 遂溪县| 高邮市| 洪雅县| 永春县| 淮阳县| 大新县| 奎屯市| 伊宁市| 房产| 淳安县| 宁远县| 汝城县| 台山市| 禹城市| 汶川县| 安陆市| 朝阳区| 和静县| 庄浪县| 广安市| 衢州市| 黎城县| 博乐市| 武城县| 本溪| 黎平县| 扶沟县| 通化县| 时尚| 安龙县| 兖州市| 霍山县| 崇文区| 唐河县| 太仆寺旗| 西乡县| 武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