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牛舐犢 雛烏反哺 驚鵬 ---致網上來訪諸君書札之十二
(釋文)
網上來訪諸君共鑒:
炎風消夏,淡月橫秋。爽氣朝來,新涼初透。氣候多變,至祈珍攝!
我國中唐時期著名的苦吟詩人孟郊曾有一首千古絕唱《游子吟》:“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這是一首母愛的頌歌,詩中親切而真淳地吟頌了最偉大的人性美---母愛。寫出了母子相依為命的骨肉之情,表現了慈母感天動地、催人淚下的深篤之愛。同時又以通俗形象的比喻,寄托了赤子熾烈的情意:對于春天陽光般博厚的母愛,小草似的兒女,怎能報答于萬一呢?大有“欲報之德,昊天罔極”之意。全詩飽含著濃郁醇美的真情厚意,千百年來一直膾炙人口,引起萬千游子的共鳴!
當今的中國,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社會的逐步變遷,無論城鄉,離家外出的游子恐怕是歷史上最多的時期。每聽人言,特別是在鄉村,年輕男女基本上是十室九空。他們背井離鄉,浪跡天涯,或外出打工,或城鎮創業,或負笈求學,或遠嫁他鄉。許多家庭只剩下年老的父母和幼女稚童。年邁之人不僅要日出日落肩負稼穡的艱難;含辛茹苦,承當撫育幼孫的重任,而且,對顛沛流離、萍蹤四海的兒女,也朝思暮想,魂牽夢繞,掛肚牽腸,憂心如結,常常依門依閭,望眼欲穿,真是“世間爹媽情最真,淚血溶入兒女身。殫竭心力終為子,可憐天下父母心”!
父慈子孝,這是中國數千年來倫理思想中父子關系的規范,即父母對子女慈愛,子女也應當對父母孝順。孝,指的是子女對父母所應當盡到的職責和義務,包括尊敬、瞻養、侍病、送終等等內容。在動物界中存在著“反哺”的現象,人類的孝在生物意義上也是以這種“反哺”為基礎的,但是人作為一種“道德動物”,這種“反哺”就具有了較之動物界的本能現象遠為復雜的含義。“孝”是全人類所共有的倫理行為,在中國更有著悠久的優良傳統和重要意義。不管歷史如何演進,它永遠都是一條顛撲不破的真理,永遠都應當是人們遵循的一條道德規范!
基于上述感悟,筆者最近又草創了《兒行千里》、《女兒長大兩個家》兩首歌詞,聊抒胸臆并寄厚望。現不揣淺陋,奉呈諸君一覽,并望惠示鴻訓,大加斧正!
肅修尺素,不盡神馳。
即頌
安健
驚鵬 謹啟
一二年八月二十五日
兒行千里(歌詞) 劉恒森
農家是這樣安靜,
鄉老是這樣思念。
家家都有離家的游子,
戶戶都有遠行的兒男。
兒行千里呀,
家門上都鑲嵌著一雙
慈母懸望的老眼!
朝朝暮暮呵,
歲歲年年。
萬水千山呵,
天遙地遠。
兒呀!你在何方?
娘怎么看也看不見!
思念是這樣沉重,
期盼是這樣久遠。
老牛都有舐犢的情愛,
母親都有對子女的眷戀。
兒行千里呀,
家門上都鑲嵌著一雙
慈母惦記的淚眼!
朔風陡起呵,
要加衣御寒。
肩負重擔呵,
要步步穩健。
兒呀!你可知道?
娘的心時刻貼在你的胸前!
藍天是那樣高遠,
云霞是那樣燦爛。
鄉間的道路越走越寬廣,
神州大地處處氣象萬千。
山歡水唱呀,
家門上都鑲嵌著一雙
慈母開懷的笑眼!
農家好男兒呵,
志在四方。
心懷天下呵,
立地頂天。
兒呀!我看見你了,
娘也看見明天的輝煌燦爛!
12年5月23日
女兒長大兩個家(歌詞) 劉恒森
女兒家呀女兒家, 女兒成人一枝花。
像春夜柳梢的新月, 似黎明天邊的彩霞。
待到芳菲怒放時 , 披上婚紗羞答答。
女兒從此家兩個, 一個是娘家一個是婆家。
兩個家呀兩個家, 兩根藤共一枝花。
生我養我的是爹娘, 知我疼我的是爸媽。
托在手心當明珠, 含在咀里怕溶化。
萬千慈愛女兒身, 父母恩情比天大。
兩個爹呀兩個媽, 女兒心中全裝下。
羔羊跪乳養育恩, 雛烏反哺作報答。
貼心孝敬我的公婆. 殷勤奉養我的爹媽。
四個父母一樣親, 女兒雙手托起兩個家!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