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諾貝爾獎獲得者、物理學家恩里科·費米在與同事閑聊時,話題跑到了UFO和外星人身上,費米提出了這個著名的悖論:“他們在哪里? ”這個問題里的“他們”所指的就是外星人了,他的意思并非探尋外星人的位置,而更像是理直氣壯地質問:“外星人為什么還沒有出現在我們面前? ”
這樣的問題,就像是屈原的《天問》一樣,已經超出了人的范疇,成了向天提出的問題,向宇宙提出的問題。“宇宙顯著的尺度和年齡意味著高等地外文明應該存在。但是,這個假設得不到充分的證據支持。 ”這便是費米悖論一個比較完整而正統的表述了。這個悖論,既是物理學、天文學的問題,更加是科幻的問題。
兩部關于外星人的科幻電影——《獨立日》和《黑衣人》從兩個截然不同的角度闡述了費米悖論的問題。電影《獨立日》中,接觸是為了毀滅。外星人的飛船可以說是相當招搖過市了。如同小行星一樣龐大的母艦;遮天蔽日、讓整個城市陷入黑暗的巨星飛碟;妖魔化外星人必備的武器——擊垮帝國大廈的死亡光束。除開精彩的特效場面,我們還能夠看到電影對這些外星人的設定——高科技蝗蟲。它們擁有遠超地球人的科技、它們擁有穿過茫茫太空降臨陌生行星的能力,但是它們不具備任何文化道德體系,它們唯一目的和動機都一樣——侵略。這部電影對費米悖論的解釋就是:只有侵略者才樂于尋找外星人,沒有外星人造訪地球,也許是一種幸運。
電影《黑衣人》中,外星人就藏在我們身邊。有一個關于它的段子:如果你突然發現自己想不起剛剛打算做什么,不用焦慮,你并不是突然失憶了,而是你剛剛遇到了外星人,然后被黑衣人清除了那段記憶而已。這部電影對費米悖論的解釋就是:外星人就在我們身邊,只是藏得很好。
小說《三體》中,暴露會招致毀滅。而正是這種強大,導致了文明之間的接觸成為了不可能。這就是劉慈欣在小說中提出的“黑暗森林法則”,他在書中寫到:“宇宙就是一座黑暗森林,每個文明都是帶槍的獵人,像幽靈般潛行于林間,輕輕撥開擋路的樹枝,竭力不讓腳步發出一點兒聲音,連呼吸都必須小心翼翼:他必須小心,因為林中到處都有與他一樣潛行的獵人,如果他發現了別的生命,能做的只有一件事:開槍消滅之。在這片森林中,他人就是地獄,就是永恒的威脅,任何暴露自己存在的生命都將很快被消滅,這就是宇宙文明的圖景,這就是對費米悖論的解釋——被發現,即被毀滅! ”這是一種非常宏觀的進化論解釋:嘗試與其他文明接觸的行為會導致本文明的滅亡。換而言之,存活的文明就是不與其他文明接觸的文明。
當然,費米悖論無論是對于天文學界,還是對于科幻圈來說,都是一個開放式問題。每個人都可以提出自己的答案,在真正接觸到外星文明之前,沒有人知道這個問題的真正答案。
果殼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