巖彩技藝被不少人誤認為源于日本,85后姑娘把中國流失的藝術重新帶回國內。
巖彩色彩艷麗,不像國畫般單薄清透,不像水彩般推彩走水,更不像油畫般厚重艷麗,它充滿濃濃的東方韻味。巖彩既是一種材料,也是一種技法,最早可追溯到原始彩陶、馬王堆的帛畫和漆畫,而后鼎盛于唐代。早期的敦煌壁畫、龜茲壁畫皆為巖彩畫的集大成者,后來隨著佛教繪畫傳入日本,在中國卻因宋代文人水墨畫的興起而逐漸走向邊緣。
2013年,蓮羊無意中看到了一幅巖彩畫,被那古香古色的韻味“一擊即中”,她欣喜若狂地去找相關資料,拜師走訪,東渡日本,重拾快要流失上千年的巖彩文化。技術日趨成熟后,蓮羊不斷跨界合作,為南派三叔的小說《藏海花》典藏版做過封面和海報,為游戲王者榮耀楊玉環的形象設計敦煌飛天巖彩畫《舞樂飛天》,由騰訊贈送給法國國家博物館聯合會,被法國吉美博物館收藏......
蓮羊是85后,本名吳洋,小時與所有愛畫畫的人一樣,用鉛筆或是圓珠筆在課本上涂鴉。進入川美附中后,用鉛筆畫素描、水粉畫色彩、水彩畫涂鴉成為了她的日常生活。高考進入中央美術學院后,她接觸到了3Dmax、maya等繪圖軟件,逐漸將手繪的素描底稿與電腦上色相結合,還因畫龍而走紅網絡。中國神話傳說中的浪漫敘事,被她畫得生動有趣又古意盎然,她也因此被業界譽為'中國最年輕的造龍師',其作品《龍肆》還獲得過2012年第三十屆巴塞羅那國際漫畫節評委會特別獎。
她在多種形式的藝術創作中迷茫過,嘗試過油畫、丙烯、版畫、重彩,甚至還去過景德鎮燒青花。直到遇見巖彩,她才覺得是她真正想要的。無師難通,她便前往敦煌、西藏等地求學。有位老師對她說出了中國巖彩的現狀:國內這批巖彩老先生,都是90年代去日本學成歸來的,你干嘛不去日本直接學呢?
2017年,她辭掉了所有的工作,解散了團隊,從零開始,前往日本多摩美術大學進修,要把中國流失的藝術重新帶回國內。日本各美院的教學要求你必須會造紙、磨石成粉、熬膠調制顏料等等工序。天然礦石中的紅珊瑚、綠銅礦、瑪瑙、辰砂、藍銅礦、黑曜石,打磨出來的顏色都讓她迷戀。寶石堆疊后會有立體感,她會再用淺浮雕、貼金箔去凸顯層次,不同角度不同光線去看,才會看到它的色彩構成、閃光、質感,很有視覺沖擊力。
蓮羊說她希望傳統文化能成為作品的底蘊,而不只是各種元素的堆砌。她大量涉獵周易、佛經、茶道、國畫等古典文化。《花冠小仙》系列采用了唐宋的窄邊掛軸裝裱,上下兩邊的綾子吸收了敦煌壁畫的紋樣特色,小仙身著華服,頭戴翼善冠,金箔覆蓋的簪花繩,驚蟄從二十四節氣中跳脫而出成了畫中的符號,這些傳統文化中的碎片,與巖彩古樸的礦物交融在一起,形成了復古又新潮的視覺語言,《花冠小仙》與《扎基拉姆》系列并列為最受藏家們追捧的作品。
蓮羊喜歡在社交媒體上分享她作畫的過程,不少人都說她落筆成畫的速度快,卻不知那些看似簡單的表情、設色,是她畫草稿和速寫練習了一個月的成果。蓮羊說她并沒有天賦異稟,而是愛畫畫至死不渝并不斷突破自身缺陷和極限的那種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