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人之所以多病的根源是:饑寒和感冒未治愈破壞了人保持身體正常的一切基礎,使新陳代謝不能正常進行。對此每個人都要及早重視,以防患于未然。
我在《饑寒論》中,把疾病的整個過程按照發生的先后順序分為“饑寒、腫、破、少、多”五個證型。感冒屬于“腫證”,實質是饑寒量變達到了一定程度,發生了第一次質變,具體表現為人體發生了Ⅰ型超敏反應。
按照目前西醫的治病理念,西醫西藥就治不好感冒,僅僅是緩解癥狀,不管是普通感冒還是病毒性感冒;中醫中藥也只有在處方對癥,療程足夠的情況下能治愈感冒,一般需要吃藥14天,感冒痊愈以后,還要趕緊補養身體,糾正人體營養不夠的問題,這需要一邊根據個人的體質特點吃藥調理,一邊重視補充營養,只有恢復了人的營養平衡,這才算感冒治好了。
現實中絕大部分人從第一次感冒就沒有治愈,只是把癥狀緩解了。感冒沒有治愈,實質就是人體的Ⅰ型超敏反應沒有消除,只是緩解了,簡單說就是身體上一直有炎癥,只是表現的不是很強烈了。但這Ⅰ型超敏反應不會停滯不變,而是會繼續往Ⅱ、Ⅲ、Ⅳ型超敏反應的方向發展,讓人很快或逐步出現“破、少、多”證。
感冒未治愈對人體健康的危害是長期和全面的,主要是在以下幾個方面造成影響:
1、讓人在免疫上“裸奔”。Ⅰ型超敏反應涉及人體全身的皮膚和黏膜,炎癥的存在破壞了人體免疫系統的第一道防線,即皮膚、黏膜對異物、病毒的直接阻擋,以及黏膜的分泌物,如乳酸、脂肪酸、胃酸和酶等的化學屏障作用。在人體遭遇病毒時,就會任由病毒侵入人體細胞,繁殖出更多的病毒,繼續侵害更多的細胞。
2、讓人缺氧。呼吸系統炎癥的存在,降低了氣體交換的效率,降低了血氧濃度,使人體組織、器官、細胞缺氧成為可能;
3、讓人營養不良。消化系統炎癥的存在,降低了人的進食量,以及對食物的消化吸收能力,使人體營養攝入不足,新陳代謝以及能量供給的物質基礎降低;
4、讓人血液循環不良。循環系統炎癥的存在,使血細胞聚集、微血管畸形、狹窄、微循環不良,日久大血管亦受影響,引起心血管疾病;
任何人身體健康的基礎都是“營養平衡、免疫平衡、血液循環正常、新陳代謝正常”,感冒未治愈既使人防御能力的降低,又使人缺氧和缺營養,還有長期的血液循環不良,這必然影響人體組織、器官、細胞的新陳代謝,造成結構和功能不正常,因此,人體虛多病就是必然的。
所以我說:“治病要有效,但有效不是治病,比如西醫治感冒,就是在把小病養成大病”。而現在的醫療追求的就是有效,當時看病是好了,實際上就沒好,病一直在人體內。如果不打破“饑、寒、感冒未治愈三者”的惡性循環,病不但好不了,還會一步一步加深。
《饑寒論》認為:及時正確治愈感冒,就避免了人以后的其他病,這就是中醫所說的“上工治未病”。
從古到今,不管你愿意不愿意,每一個人不但都要親自體驗,還要親眼看著自己最親、最愛的人的疾病和痛苦來思考:人為何會“半百而衰?”如何才能讓人“春秋皆度百歲,而動作不衰?”這就是著名的“黃帝之問”,是由五千年前的黃帝提出來的。每一個醫生,終其一生都是在研究這一黃帝之問。
我所著《饑寒論》一書,講述了“人體營養、免疫和微循環管理學”這一理論;具體就是如何能讓人的身體在六七十歲時依然保持得像三四十歲之前那樣健康,能為所欲為......這個方法只適合有思想、有遠見、有經濟能力、對身體健康有追求的人,還要在人身體健康沒有發生質變之前行動。
黃醫生所寫的一部分書:
《人體營養、免疫和微循環管理學概論》
《把衰老推遲20年》
《健康的秘密》
《青萍之末》
《一家之言》
《雅望》
《前列腺炎以癰論治》
《隨心所欲》
《饑寒論》
《用現代科學知識講中醫的理論和概念》
《如何健康舒服的活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