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足太陰脾經 二十一穴 經脈流注 靈樞經脈篇曰
脾足太陰之脈,起于大指之端(隱白),循指內側白肉際(大都),過核骨后(太白,公孫),上內踝前廉(商丘),上踹內(三陰交),循脛骨后(漏谷,地機),交出厥陰(陰陵泉)之前,上膝股內前廉(血海,箕門),入腹(沖門,府舍,腹結,大橫),屬脾,絡胃,上膈(腹哀,日月,期門,大包,食竇,天溪,胸鄉,周榮,中府),挾咽,連舌本 ,散舌下。其支者:復從胃,別上膈,注心中。
一 脾經即足太陰經,足大拇指內端隱白起,沿大拇指側白肉際大都,核骨即大拇指第一節基底部后側出,經太白,公孫,上行到內踝前廉即舟狀骨和內踝中間陷中的商丘,從內踝前廉沿著脛骨后側,上行臑即腓腹筋,經三陰交,漏谷,地機,在地機上交于厥陰肝經。從陰陵泉上膝關節內側,經大腿內側前廉的血海,箕門,到達鼠溪外側的沖門。從這里入腹從府舍在任脈的中極,關元交會。再經腹結,大橫兩穴在任脈下脘交會,經腹哀,日月(膽經),期門(肝經),沿本經內側下到任脈中脘屬于脾絡胃。
此外 從腹哀穿過橫膈膜上到胸部,沿食竇,天溪,胸鄉,周榮,再從周榮曲折上心到大包,再從大包上行到肺經中府交會,繼續上行到達人迎里,挾咽喉到舌根散于舌底。(這是本經).
二 其分支從胃即中脘分開穿過橫膈膜到胸中部,在膻中注入心臟。也就是足太陰脾經到手少陽心經。
僅僅依據 以上的經脈流注中經脈篇的內容還不夠完善,需要借鑒十四經發揮中不少說明。
主要穴 在脾經上主要穴有隱白,公孫,三陰交,地機,陰陵泉,血海,箕門,腹結,大橫九穴。中間最重要的是三陰交和血海。三陰交是調月經不調的名穴,血海是下淤血的重要穴。地機是胃病重要穴位。
足太陰脾經經穴 各二十一穴,左右合四十二穴
隱白 在足大指內側端,去爪甲角如韭葉(發揮),足大指端內側,去爪甲如韭葉(甲乙)。靈樞中足大指端內側也,為井(本輪篇)。穴在大拇指去爪甲內角一分許處。
主治 急性胃炎,膽結石痛,小兒夜驚。也用于精神亢奮上逆。
參考 別名鬼壘,鬼眼。足太陰脈所出,為井(甲乙)。脾經的井穴。雖然井穴都是用于急救,但此穴要慎重。
大都 在足大指本節后陷中(發揮,甲乙).靈樞中本節后下,陷者中也。為滎。但在經穴匯解中認為應該把靈樞經中后改為前。中國大部分書中都和發揮一樣為后。如果是后則和太白位置一樣應該前才正確。醫學綱目的注釋中按本節后,疑后字當做前。和漢三才圖會,醫學至要抄,十四經和語抄,針灸拔萃大成,針灸指導,腧穴弁解等日本的諸書大部分都是改為前。即穴在大拇指第一節基底部前下陷中。腧穴弁解中本節前,曲指內側橫紋角即是。
主治 第一指基底關節炎,痛風引起的關節痛。
參考 足太陰脈所溜也,為滎。(甲乙)。脾經的滎穴。
太白 在足內側,核骨下陷中(發揮。甲乙)。腕骨下也,為俞(靈樞)。腕是核的誤寫。核骨是大拇指第一節和第一中足骨的關節后內側突出的骨頭。即穴在其后側陷中,赤白肉際處。
主治 腳大拇指麻痹。痛風,,關節風濕引起此處腫痛時候有效。
才能考 足太陰脈所注也,為俞(甲乙)。脾經的腧穴。
公孫 在足大指本節后一寸,別走陽明(發揮,甲乙)。本節后去一寸別走陽明(靈樞)。即穴在太白和舟狀骨突起不連接線中點陷中。第一契狀骨直下。俞穴弁解中大指本節后,以指按上推停止地方。
主治 足底痛,大拇指麻痹,胃痛,食欲不佳。消化不良,高血壓。和漢三才圖會中治三十種疾。非常重要穴位。
參考 太陰絡也(甲乙)。脾經的絡穴。經脈篇中其別者入絡腸胃,厥氣上逆則霍亂,實則腸中切痛虛則鼓脹,取之所別。可以知道這個絡是絡腸胃,厥氣是上逆之氣。霍亂是現在的急性腸胃炎。
商丘 在足內踝下,微前陷中(發揮,甲乙)。內踝下,陷者中也,為經(靈樞)。即穴在內踝和舟狀骨突起間的陷中。此穴和中封,照海(澤田流太溪)的關系在神應經中寫有前有中封,后有照海,此穴居中。
主治 足跗關節炎即風濕,此外治療扭傷引起的腳腫脹。針可刺一寸。脫腸有效
參考 足太陰脈所行也,為經。脾經的經穴。
三陰交 在內踝上,骨下陷中(發揮,甲乙)。內踝上三寸,骨后筋前(醫學入門)。骨下是脛骨后,上文中三寸是從內踝下廉開始算起(十四經發揮抄)和去踝算起(和漢三才圖會)兩種。我取后者。經穴匯解中肘后曰。踝尖上三寸。金鑒。從之非也。凡踝上踝下之屬。皆除骨言之。一般用四橫指為三寸,從內踝上四橫指上取穴。(古書四橫指為一夫)。即穴在內踝上三寸,脛骨后陷中,腓腹筋和脛骨之間。
主治 月經閉止 月經不調,不孕,子宮內膜炎,白帶病,怕冷,胎兒位不正等婦科疾病。此外下腹脹滿腎炎,膀胱炎,淋病,足關節痛,下肢麻痹,腳氣,胃腸炎等有效。常用穴位。和漢三才圖會中治二十種疾。但妊娠初期不適宜針灸。
參 別名承命,太陰。甲乙經中足太陰厥陰少陰之會。是足太陰脾經,足厥陰肝經,足少陰腎經交會處所以稱為三陰交。一個穴和三陰經有關所以極其重要。此穴自古以來認為針灸會導致孕婦墮胎所以禁針灸。我也遵從。石坂宗哲中古人有此事耶。予不敢信也。但還是遵從古人說法適宜。某人說針刺合谷和三陰交成功使之人工流產有很多例子。我選擇在妊娠初期不針灸。但四個月后則無礙。
漏谷 在內踝上六寸,骨下陷中(發揮,甲乙)。穴在三陰交上三寸,脛骨后陷中,脛骨和腓腹筋中間。
參考 別名太溪絡,甲乙經中足太陰之絡。
地機 在膝下五寸(發揮)。足太陰之郄,別上走一寸空,在膝下五寸(甲乙)。穴在景觀內關節髁(脛骨側)下五寸,漏谷上二寸,脛骨后陷中,脛骨和腓腹筋中間。(三陰交到陰陵泉中間的穴位在脛骨側下到內踝的骨度是13寸)。在神經經路上。
主治 大腿神經痛,下肢麻痹,腳氣,下肢水腫,膝關節炎,消化不良,急性胃炎,胃潰瘍,糖尿病。對胃酸過多有顯著效果。
參考 別名脾舍,甲乙經中足太陰之郄,脾經的郄穴。
陰陵泉 在膝下內側,輔骨下陷中(發揮)。膝下內側,輔骨下陷者中,伸足乃得之(甲乙)。靈樞中輔骨下陷者也,伸得之。為合。即穴在脛骨的脛側顆下脛骨后陷中。用手指陽脛骨后側向上推,手指停下地方。
主治 膝關節炎風濕,下腹痛,逆氣。
參考 足太陰脈所入也,為合(甲乙)。脾經的合穴。合主逆氣而瀉。靈樞九針十二原疾高而內者,取之陰之陵泉疾高而外者,取之陽之陵泉也。類經圖翼中和陽陵泉內外相對。
血海 在膝髕上內廉,白肉際二寸中(發揮)。在膝髕上內廉,白肉際二寸半(甲乙)。諸說異同。今從甲乙。發揮的中字是半的誤寫?穴在膝蓋骨內上角上二寸半肌肉陷中。此處在膝蓋骨下分布的神經通過。所以針刺膝關節中有反應。澤田先生有特殊的取血海方法,膝蓋骨上緣中央直上二寸取穴。
主治 膝關節炎,風濕,膝蓋疼。子宮內膜炎,月經不調,月經痛,更年期障礙,淋病有效。也是下淤血的名穴。
參考 別名百蟲巢。血海是血之海,氣海是主氣,血海是主血。所以血海是調血。淤血多的人在此穴有反應。澤田先生說兩膝張開60度,左右血海和臍下氣海組成正三角的金字塔。
箕門 在魚腹上,越筋間,陰股內動脈中(發揮).在魚腹上,越兩筋間,動脈應手。太陰內市(甲乙)。陰股(內襠)形狀像魚腹稱為魚腹。越筋是大腿內側筋(十四經發揮抄)。經穴匯解中認為是起筋誤寫。動脈可以觸摸到是股動脈的經路上。太陰內市在千金,外臺等寫為陰市內,相對于胃經的陰市,在太陰脾經內檔匯聚所以稱陰市的意思?即一般認為穴在血海上六寸,即內檔中央部。
主治 股神經痛,閉鎖神經痛,足靜脈瘤。雷諾病,脫疽的情況針刺動脈有效。針灸說約中按專治轉筋痛不可忍。針一寸久留之。
沖門 上去大橫五寸,在府舍下橫骨端約中動脈(發揮)。上去大橫五寸,府舍下橫骨兩端約紋中動脈(甲乙)。穴在曲骨外方去三寸半腹溝中。前腸骨棘內側約2寸處。大橫下五寸,府舍下七分。股動脈上。
主治 腹水脹滿。股神經痛,陰囊腫。間隙性跛行針刺有效。
參考 別名慈宮或上慈宮。甲乙中足太陰厥陰之會。脾經和肝經交會處。針灸說約中奔豚氣上沖心不得息。奔豚是指從臍下向心下面氣沖急速劇烈的狀態。子宮痙攣也屬于。沖門是上沖的門,需要注意穴名。澤田先生的說法章門(脾募)和沖門(脾經)的治療效果一樣。治療腹水的名穴。千金方中若泄利所傷,煩欲死者,灸慈宮二十七壯。
府舍 在腹結下三寸(發揮,甲乙)。在中極外側,大橫下四寸三分。沖門上七分處。
參考 甲乙經中足太陰陰維厥陰之會。即脾經,肝經,陰維經的交會處。脾經是從此穴驗證任脈中極關元兩穴到腹結。此外此脈上下入腹絡胸,結心肺,從脅上至肩,此太陰郄,三陰陽明之別。
腹結 在大橫下一寸三分(發揮,甲乙)。肚臍和前常骨棘連線和乳中線交點。右在盲腸部位,左在下行結腸部位。
主治 便秘(左側)。慢性盲腸炎(右側)。下痢。腹部單側痛的腸病。便秘可針刺。腸骨下腹神經痛有效。
參考 別名 腹屈,腸結。腸窟
大橫 在腹哀下三寸五分,直臍旁(發揮)。腹哀下三寸,直臍旁(甲乙)不管三寸五分還是三寸。我遵從三寸說法。穴在肚臍外側四寸或四寸五分處。大體在乳中線上。但稍微往里點。(兩乳間是九尺五寸的話,乳中線去正中線是四寸七分五厘)
主治 便秘,腹水,腹膜炎,月經不來。
參考 別名腎氣,或人橫。甲乙中足太陰陰維之會。經絡在此絡任脈下脘至腹哀。下脘是足太陰任脈之會。
腹哀 在日月下一寸五分(發揮,甲乙)。穴在大橫上三寸。任脈的建里外側。日月下一寸五分。大致在乳中線上。日月是膽經的穴位。
參考 甲乙中足太陰陰維之會。經絡在此分成兩支,一支經日月,期門屬脾絡胃。一支直至食竇。
食竇 在天溪下一寸六分。舉臂而取之(發揮)。在天溪下一寸六分,陷者中。仰而取之(甲乙)。穴在古根外兩寸。(乳中線到腋下線為四寸,以下從之).第六肋骨間。十四經發揮抄中相對中庭。
天溪 在胸鄉下一寸六分。仰而取之(發揮)。在胸下下一寸六分。陷者中仰而取之(甲乙)。穴在乳外二寸。第五肋間中。發揮抄中相對膻中。
胸鄉 在周榮下一寸六分陷中。仰而取之。穴在膺窗外二寸。第四肋間。發揮抄中相對玉堂。
周榮 在中府下一寸六分陷中。仰而取之(發揮,甲乙)。穴在屋翳外二寸第三肋間。發揮抄中相對紫宮。
參考 經絡從這里下行到大包或上行到中府。
大包 在淵腋下三寸(發揮)。在淵腋下三寸,脾之大絡,布胸脅中,出九肋間,及季脅端,別絡諸陰者(甲乙)。靈樞經中脾之大絡,名曰大包,出淵腋下三寸,布胸脅。增注重從肋下到季肋一尺二寸,此穴居中。即穴在腋窩到第十一肋骨端的連線中點。腋下六寸(淵腋下三寸)肋間陷中。此處是第九肋間。
參考 脾之大絡(發揮甲乙)。古今醫統中脾之大絡,總統陰陽。由脾灌溉五臟。經絡由此上行到交會在脾經中府。足太陰到手太陰。
脾經我見
一 此經中用的最多是三陰交。可以說運用無限。三陰市肝,脾,胃的交會處。單獨一穴可以對三經絡有影響。即可以用于這三經絡的病癥。腎病,胃病,男女生殖疾病。(肝經是圍繞陰器)。
二 三陰交是調月經不可缺的穴位,多治療月經滯后。所以妊娠初期不易使用。古代有針刺孕婦三陰交則引起墮胎的危險。雖然不是絕對,但有時也會出現這些事情,最好還是尊重古人說法比較安全。
三 需要注意絡脾經的關元,中極。關元,中極是血海。可以知道月經不調需要調脾經和下腹部病氣需要用脾經。還可以知道針刺關元或中極還可以治療因為脾經病引起的關節炎,風濕。
四 淤血,月經不調,婦科病的時候基本在三陰交有反應和壓痛。這是通過多數人實驗得到令人信服的結果。
五 根據內經脾胃為表里。古人所說的脾中還包括胃腸的消化功能。所以消化不良,食欲不振等胃病在脾經中的反應也有不少。這時在地機穴有反應。因為地機是脾經的郄穴。
六 糖尿病也屬于脾病。不僅在脾俞和胃俞有反應而且在地機有反應。
七 脾經和脾俞有關,還和胃俞,胃倉,意舍有關。這三穴有反應的同時脾經某處也有反應。脾俞和脾經相互關聯
八 需要注意脾經從大包到中府。肺是土子。也就是脾之子。可以知道治療肺時候也要治療脾。
九 手太陰和足太陰相互關系非常重要。用手太陰可以治療足太陰。反之也可以。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