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扭傷尋梁丘,關節積水犢鼻求,
膝蓋發涼找昆侖;膝痛中渚要常揉,
再加膽經膝陽關;手三里處病不留,
跪膝引血下行法;膝病肘治解憂愁。
一、膝蓋左上方,常隱隱作痛,走久了,感覺明顯的肉痛,有時侯腿部還會突然失去知覺,這是勞損所致的病痛。因為關節軟骨沒有血管、神經及淋巴組織,修復能力有限。正常關節面有透明軟骨覆蓋,一旦損傷透明軟骨,會引起關節的疼痛、不穩和僵硬,加速關節退變,導致骨關節炎的發生。嚴重的膝關節勞損會造成關節的功能障礙,還可誘發急性創傷性滑膜炎。
二、膝關節平時不痛,盤腿或抻拉就痛,有可能是韌帶拉傷導致的疼痛。“急性扭傷尋梁丘”(膝蓋骨上方貼近股骨邊緣敏感之處),是胃經的“郄穴”。郄穴的特點是善于調治各種急性病,能最快的調節胃經氣血的有余與不足狀態,不但能治療急性胃痛、胃酸、乳房痛、腸胃炎等本經之病,還對急性腿痛、腳痛、膝蓋痛有手到病除之效。
對于陳舊性的膝蓋疼痛,“膝痛中渚要常揉”,“下病上治”多按“中渚”穴(掌心向下,中渚穴位于手背部位,小指與無名指根間下二厘米手背凹陷出,用力按壓,會有力量脫落的感覺),它是三焦經的“俞穴”,這個在前面的《五俞穴的介紹》里已經講過了,同時,它也是止痛的要穴。《難經》上說:“俞,主體重節痛”;膝蓋的疼痛正好也在它的主管范圍,“中渚穴”敏感的患者平時可常按它,緩解關節疼痛。
三、老年人膝蓋疼痛;不能打彎晚上睡覺會疼醒,走路時很痛,是風濕性關節炎。疼痛是“風濕病的”主要癥狀,也是導致功能障礙的重要原因。在“風濕病”中,對于關節及其附屬結構的疼痛最為常見,“類風濕性關節炎”常有“對稱性”的關節腫痛,在手指關節、腕關節尤為明顯;強直性脊柱炎有腰背痛,休息時加重,可伴有足跟痛、紅眼;風濕性多肌痛有頸肩痛、肢帶肌的疼痛及肌無力。
“再加膽經膝陽關;手三里處病不留”,多揉大腿膽經上的“膝陽關”穴(膝外側,當股骨外側上方的凹陷處)。“膝者,膝關節也;陽者,陽氣也;關者,關卡也”,是膝關節氣血下行的必經之地,常按摩此穴對緩解疼痛有作用。另外,還要在大腸經上刮刮痧或拔拔罐,著重按摩“手三里”穴(曲池穴下兩寸處),不僅能治療肘關節疼痛還對膝關節疼痛有特效,這就是“下病上治,膝病肘治”的治療方法。
四、看膝蓋痛點壓迫在哪條經絡上,然后從此經絡的大腿穴位開始到踝骨附近的穴位做按摩,不要按摩關節的痛點,否則會起反作用,造成關節深度損傷或變形。 五、對于類風濕膝關節疼痛的患者“犢鼻、陽陵泉、陰陵泉、委中、梁丘、豐隆、足三里等穴均可取之治療,哪個敏感就取哪個。
四、膝蓋出現充血腫脹或腫痛無力、酸漲、關節積液,活動下蹲困難,功能受限等現象,是“滑膜炎”。
“關節積水犢鼻求”“犢鼻穴”(膝蓋外側有一個窩,也叫“膝眼”)。“犢鼻者,小牛之鼻也。”,“牛氣沖天”,一個強身健體的穴位。
老年氣血弱,氣血不易到達腿部和足部,影響腿腳的微循環,使膝蓋缺少潤滑劑造成膝蓋的硬性摩擦,從而產生疼痛。由于膝蓋是“諸筋之府”,“腰力發于腿,腿力源于膝”,“人老先老腿”。
要想身體健康就必須要打通“犢鼻穴”,平時讓膝蓋少受些力,多按按此穴,多敲敲大腿的經絡,時間長了就一定有效果的。“引血下行三部曲”(推腹、跪膝、金雞獨立)是患者自治的最好良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