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的《將進酒》膾炙人口,題目中的“將”字今天普遍讀為“qing”。前段時間,有微信公眾號發表了葉嘉瑩談“將”字讀音的視頻,對這一似乎已經達成共識的問題提出了疑問。葉先生認為,《詩經》中“將仲子兮”(《詩經·鄭風·將仲子》)、“將子無怒”(《詩經·衛風·氓》)中的“將”字因是表示柔婉的語氣詞,故讀作“qing”,而“將進酒”之“將”不是女子對男子,不表示柔婉之意,故應讀作“jing”。筆者認同葉先生的結論,但論證有所不同。
在唐代,即李白生活的時代,“將”字或平聲,或去聲,但字母是同一的。按照現存巴黎法國國家圖書館的《守溫韻學殘卷》,“將”所屬字母為“精”母,而無“清”母的讀音。平聲字是虛詞,或者說是發語詞,而去聲字是實詞,是將帥之義。不太貼切地說,“將”,唐人無“qing”這個音。
從清人段玉裁《說文解字注》與嘉慶、道光年間呂世宜纂《古今文字通釋》來看,“將”平聲“清”母字讀音占有越來越重要的地位,乃至在《古今文字通釋》中壓根就沒提平聲“精”母字的讀音。由此來看,明清,尤其是清后期,“將”字今天所謂“qing”這個音占據了主流。
今人之所以有讀“qing”這個音,是沿襲清代語音,是清人的習慣。從語言發展演變的角度,恢復李白所處時代的唐音是不必要的,沿襲明清,更不必要。
現代漢語中,“將”字只有“jing”和“jiàng”兩個讀音,分別表示形容詞、副詞詞性和名詞詞性。根據音韻學普遍認可的規則,所處時代讀音為何即為何,而不必亦不應該強行改變現有讀音去恢復所謂的古音。所以“將進酒”之“將”應讀為“jing”。
?。ā豆饷魅請蟆?.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