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嘍,大家好,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蘇軾的被貶歷程,話不多說,Let’s Go!蘇軾是中國歷史上名氣非常大的一位文人了,只論名氣的話,只有李白和杜甫等人能和他齊名了。蘇軾并不是浪得虛名,他有著與名氣匹配的才華。
蘇軾是北宋中期的文壇領袖,在詩、詞、散文、書、畫等方面都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堪稱宋代文學最高成就的代表。他的文風縱橫恣肆,具有極高的藝術成就。在詩方面,其詩題材廣闊,清新豪健,善用夸張比喻,獨具風格,與黃庭堅并稱“蘇黃”。在詞方面,其詞開豪放一派,與辛棄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稱“蘇辛”。
“詞至東坡,傾蕩磊落,如詩如文,如天地奇觀,豈與群兒雌聲較工拙?”這樣的稱贊,怕是只能用在蘇軾身上吧。在文章方面,其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與歐陽修并稱“歐蘇”,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蘇軾亦善書,為“宋四家”之一;擅長文人畫,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著作有《東坡七集》、《東坡易傳》、《東坡樂府》、《瀟湘竹石圖卷》、《古木怪石圖卷》等傳世。
在大家的心目中,蘇軾是一位天才的文學巨匠,他在每個方面取得的成就,都值得別人學習一生。時至今日,我們依然學習蘇軾的各種詩文,在各種教材上經常能夠看到蘇軾文章的身影。
蘇軾對中國古代文學的影響之大,絕不亞于李白和杜甫。雖然蘇軾在歷史上的文學成就極高,但是這樣一位文采斐然的文人卻在政治面前連連敗下陣來。蘇軾一生因為從政被貶過多次,最后也是死在從被貶之地回來的路上。
一代文豪這樣死去,實在令人惋惜。蘇軾曾在一首詩中總結過自己的一生。“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問汝平生功業,黃州惠州儋州。”黃州惠州儋州說的就是自己被貶的一生了。
蘇軾第一次被貶是因為熙寧變法。宋神宗上臺后讓王安石做了宰相,王安石大力推行熙寧變法。變法的目的,是為了改變宋朝當時財政困難、民窮兵弱的局面,擺脫落后挨打的境況。
這本是一件好事,但是由于急于求成,對推行變法的官吏過于苛責,導致許多官吏在其中渾水摸魚,魚肉百姓。這時的蘇軾正在基層做著一個小官,蘇軾對百姓的痛楚有了切身的體會,所以對這個變法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建議。
當時的宋神宗著急看到成果,自然不喜蘇軾提出的意見和建議。這種事情被御史們看出來了,為了討好皇帝,御史們無中生有的想陷害蘇軾。他們細細的看了蘇軾以往的文章和詩詞,為蘇軾安了些莫須有的罪名。
特別是從蘇東坡的奏表《湖州謝上表》,還有詩歌《王復秀才所居雙檜二首》中,找到了蘇東坡一些發牢騷的句子,以譏謗皇帝、攻擊新法的罪名,彈劾蘇東坡,蘇東坡因此入獄,坐了一百多天的牢,史稱“烏臺詩案”。出獄后,蘇軾就被貶到了黃州。
其實蘇軾本人并沒有反對王安石的變法,僅僅只是為變法提出了些建議,便落得如此下場。蘇軾本人和王安石的私交一直不錯,他也欽佩王安石的才華和能力,事情做后弄成這樣,這能說是蘇軾運氣不好了。
蘇軾第二次被貶是因為得罪了新宰相章惇。宋哲宗啟用章惇為相,章惇上臺后恢復新法,對以前持反對態度的人非常的痛恨。蘇軾又因為“烏臺詩案”被牽連,被章惇怪罪,從而把他將蘇東坡貶至嶺南惠州,為寧遠軍節度副使。
蘇軾第三次被貶也是因為章惇。當時蘇軾在惠州,即使是被貶,蘇軾也是悠閑自得,他曾作詩曰:“為報詩人春睡足,道人輕打五更鐘。”多么的悠閑自在!但是蘇軾過得好卻讓章惇不高興,他想看到的是蘇軾過得凄苦,所以又把當時已經61歲的蘇軾貶到了海南的儋州。當時的海南是荒蕪的外放之地,基本沒有人煙。后來的蘇軾在回京的路上死了,享年65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