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溫莎
2016年的“黑色星期五”,在美國留學的凱西在各大購物網站上瘋狂采購,有的衣服甚至不同尺碼各買一件,因為美國大部分購物網站提供無理由退貨服務,連運費都包了。凱西只需從眾多款式和尺碼中跳出最合意的,剩下的統統退掉即可。
如今,網購已不能用盛行來形容,而是人們生活的一部分。剛剛過去的感恩節,美國實體店鋪的營業額和客流量都在下降,網絡銷量卻不斷攀升。據美國數據分析網站“Adobe”估算,在今年的“黑色星期五”,美國在線購物交易額首次突破30億美元,創歷史新高,達到了33.4億美元(約合人民幣230億元)。
越來越多的人選擇在家購物,吸引他們的不僅是免費送貨政策,還有無條件的退換貨服務。美國《企業家》雜志網站寫道,網購客戶不想去店里試穿衣服和鞋子,他們從自己最方便的角度做出選擇;零售商不僅接受了這種“任性”,還主動迎合。
《華爾街日報》援引美國零售聯合會發布的報告稱,早在2015年,全美就有大約49%的零售商提供免運費的退貨服務。為了保持競爭力,這一數字在不斷增長。
顯而易見的是,免費的退換貨服務增加了零售商的成本。但美國TrueShip公司業務發展部負責人克里斯·鄧恩(Chris Dunn)表示,這種趨勢已無法逆轉,因為這是在電子商務的世界里做生意必須付出的成本。
“零售業的退貨率約為8%,但對電子商務而言,這一比例還要高,尤其是網上銷售的服裝類產品,退貨率甚至達到30%?!?/div>
美國零售聯合會的調查顯示,2015年,該國有價值約2600億美元(約合人民幣1.8萬億元)的商品被退貨,其中很多可被再次銷售。部分退貨由于高昂的檢測費用(確定退回貨物的真假及安全性)或復雜的包裝程序,使得商家不愿意再次售賣。
這些讓零售商頭疼的退貨,在其他企業看來,卻是不折不扣的商機。Optoro是專為大型網絡零售商處理退貨的轉售平臺。它會分析退回貨物的價值,其中一部分經修整和重新包裝后返還給零售商再次出售;零售商不想要的產品,則配送給相應的折扣店銷售;一些轉售價值較高的商品,會被放到Optoro自營的電子商務平臺出售。
Optoro宣稱在他們的幫助下,零售商可獲得退回貨品50%~70%的價值,而靠零售商自己,只能收回20%~40%的價值。在很短的時間內,Optoro飛速發展壯大,如今已與20家大型零售商合作,每年處理價值數百萬美元的退貨。
還有一些初創企業試圖從客戶端簡化退貨程序。
大衛·索比(David Sobie)和馬克·蓋勒(Mark Geller)發現,由于擔心商品可能在郵寄時丟失,或是嫌叫快遞和包裝太麻煩,越來越多的消費者更愿意自己到實體店退貨,立刻拿到退款。因此,HappyReturns正在建立專門接受退貨的實體店,幫助消費者將貨物退還給零售商(他們將向店家收取一定的傭金)。
此外,快遞業的巨頭如聯邦快遞也開始涉足退貨業。去年,該公司以14億美元(約合人民幣96億元)收購了Genco。
摘自《青年參考》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