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饒歲月 作者:方佳林
退休后的一段時間里,作息不再按部就班,生活也就失去了重心。玩象棋或許能打發寂寞,然而,馬腳被別住還只顧跳,讓鄰人質疑“冠軍”獎狀的來路。那就待在家中吧,擦擦桌子,抹抹椅子,掃掃地兒,只是活兒太有限。有經歷的人,枯坐會陷于往事的回憶。我奇怪地發現,少時的許多往事,都在記憶與遺忘的門檻打盹,一經復蘇,沒有絲毫的遙遠之感,仿佛就在昨天。
馬提亞爾說:“回憶過去的生活,無異于再活一次。”只是,腦海中浮現的,大多為年少時讓人欲言又止的事,這讓我錯愕。這有悖記憶的屬性。回憶應該是一種精神享受,因為記憶這位編輯,通常都是自作主張地收容它所喜歡的東西,而對那些不盡如人意的則大刀闊斧剔除。這是種帶有太多偏見和情緒的剪輯,美好的時光就被珍藏在時光瓶里,而不稱心的日子它總是充耳不聞,任其淡漠,直至消失。難道記憶在跟我鬧別扭?
有“吾日三省吾身”之說,那是古人,我只會憑著一股熱情大膽而使勁地行事。招工招生開始后,鄉親們首批推薦了我。淚水濡濕眼眶的同時,我心里暗暗發誓,此后要步步踏在路中央,再瞎折騰出現笑話,會辱沒了鄉親們的厚愛。
人的成長是有過程,但驚覺只在瞬間。在工作崗位上,還真佩服自己的約束力,不僭越,不旁逸斜出,規規矩矩做著分內之事。即便言語不慎沖撞了領導,也會適時檢討是“口誤”;性子來時做錯了事,更會自我譴責是“一念之差”,認錯悔過。要說這就是“省”,我坦言,不是發自內心的。我的“口誤”,其實是性格使然、真情流露;“一念之差”也是矯言,這“一念”在日常里早已多次思慮過,不過是情緒激越時付諸實施而已。可見,我的這種“省”,不是古人推崇的那種修養。家里的父輩們卻是夸我成熟了。我可圈可點的應該有,想多憶起一些,很遺憾,從風華到遲暮,彳亍而行、似乎少有成績也少有錯誤,都是些無痕舊夢。能形成語言的,也就是我在一所名氣還算不錯的學校里扎了根,沒有被“甩”這“甩”那。
眨眼間到了退養年齡。在崗幾十年里,年少的經歷被我等閑略過,成年人要面對的事物龐雜,即便提及,也是一笑置之。可是今天,卻如此癡迷地陷入那段生活的回憶,像是心弦被撥動了,顫音不可抑制。
今天人們的生命健康狀態,60歲并非垂暮。當我試圖開啟另一段生活時,才發覺賦閑之初的心緒日不能平,靈魂夜不能寐,是希冀后半生再做點什么,不甘于人們戲謔的坐以待“幣”(養老金)。也醒悟到,我對少時的省察,其實是懷念,因為,我需要找回彌散了的勇氣和信心。雖說那段生活成年后也覺得夠莽撞荒唐的,但不可否認的是:我努力了,也成功了(獲得推薦)。我沒有蹉跎時光,沒有虛度韶華。
那應該是一段崢嶸歲月。不然,不會為記憶珍藏。
怎樣生活,選項很多。曾經,我努力把自己變成一個成熟的人,現在,我還得努力做回一個孩子去。毛頭后生的單純與膽氣,世故的成年人是不具備的。畢加索說過這樣的話:“我花了一輩子學習怎么像孩子一樣地畫畫。”柯羅也說:“我每天祈禱,愿上帝讓我早晨起來像嬰兒一般地看這個世界。”現在,我有了實際的領悟。
人生的每一寸光陰都有用,歲月不饒人,也不要饒過歲月。
摘自《黃山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