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適逢甘霖噴灑,有《聽雨》作伴,為之一快,酣暢淋漓。
▲簫:譚寶碩
少年聽雨歌樓上。紅燭昏羅帳。 壯年聽雨客舟中。江闊雲低,斷雁叫西風。 而今聽雨僧廬下,鬢已星星也。 悲歡離合總無情。 一任階前,點滴到天明。
天高云淡,夜涼如水,一輪明月,在空中緩緩穿行。
臨江的堤岸,一去三四里,東西走向,護住了半個城區。堤下,江水拍岸,激起了脆脆的水聲,蕩起了淺淺的浪花。
這里,曾經水清草幽,是漁船停泊的港灣,多少年過去,城市的變遷,一條防洪大堤面江而立,寬闊平整的堤面成了人們休閑健身的去處。入夜 ,江堤上燈火通明。歡悅的的歌聲,輕快的曼舞,演繹了一曲現代生活的旋律。一份恬淡,一份閑適,退避了一隅。只在那長堤的盡頭,隱約幾盞燈火,那是漁家在守護著一份自己的靜寂。
江心,有一小洲,高空俯瞰,像是天上落下一把金梭,鑲嵌水中。每逢夏秋的夜晚,洲頭灘尾常有小漁舟出沒。星火點點,蕩舟撒網,好一番捕魚的忙碌景象。
還在兒時,常有這樣的記憶:夜深了,人靜了,漁人們也收網安歇了。此時,月照淺灘,波光粼粼,一陣夜風兒輕輕吹過,水中泛起一片碎金細銀,流水汩汩,滑過灘頭,爾后,留下一片夜的靜謐,夜的空闊。
驀然 漁舟上傳來一陣低細的簫聲,如舟下的洄流,如空中的清風,若隱若現,不絕如縷。簫聲清越,時而婉轉,時而輕揚,悠悠綿綿,低徊如訴。
淡淡的水氣彌漫江面。月光溶溶,夜色迷蒙,簫聲在空中輕輕地飄蕩,慢慢地漾了開來,聽得人如癡如醉,像是把人的魂兒也勾了遠去。
兒時的記憶,已逝去的遼遠,靜夜的簫聲,卻讓人夢繞魂牽。
月行中天,大堤上的人群漸漸散去。溯堤而上,江風拂岸,垂柳依依,空中彌漫著一股水邊特有的清新。
忽然間,那不遠的幾只閃爍暗淡燈火的漁船泊岸處,一縷樂聲緩緩飄來,柔綿,輕細,卻穿透了夜空。那聲音,分明是久違了的簫聲!
簫聲,依然是那樣的低徊幽婉,依然是那樣的讓人怦然心動,只是,歲月的滄桑,在往昔那清柔靈空的音律中平添了幾分的惆悵,沉淀了幾分的凝重。
似秋江夜泊,暮云疏星楓橋客,如古剎幽境,黃卷青燈風雨樓。一支玉簫,吹歡了柳梢的葉兒,吹落了天邊的孤月。
江水,在夜幕下悄無聲息地流淌。岸邊,間或一只水鳥撲棱棱的飛過, 掠起水花點點,漸漸遠去。
此時,夜空如洗,天高地闊 。
起樂了!簫聲如歌,簫聲如咽,簫聲在夜空里回環,盤旋,漸漸的,蕩了開去,聽簫的人,心兒如醉。
文/流水橋邊
《聽雨》出自譚寶碩2014年7月30日發行的專輯《靜夜簫聲》
簫 ——譚寶碩
古琴——王 燕
古箏——徐美婷
笙 ——梁仁昭
琵琶——黃璿僑
二胡——趙冠傑
曲目
01 聽雨
02 秋月
03 長相思
04 秋山
05 秦樓夜月
06 子夜吳歌
07 夜霧飛花
08 巴山夜雨
09 水墨茶花
10 二月山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