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到周末,冀東的一個古玩市場的廣場外,都會自然形成另外一個古玩市。來自全國各地的古玩商齊聚這里,看貨、議價、交易,人聲鼎沸。與其它古玩攤位比起來,文玩核桃的攤位顯得冷清很多,再也見不到前幾年那種火爆的場面。文玩核桃的價格也是一落千丈,遭遇“大跳水”,即便二三十元一對,都很少有人問津。
“雖說這個文玩市場不大,但就文玩核桃來說,這是文玩核桃的晴雨表,全國各地的文玩核桃基本都是這個樣,基本都低價位運行,基本都爛大街。”一位攤主這樣描述目前文玩核桃的現狀。
據了解,文玩核桃熱銷于2000年左右,而且熱度一路不減,直到2008年達到高峰期。據很多玩家介紹,那時像麻核桃中的獅子頭、虎頭、羅漢頭、雞心、公子帽、官帽等高檔次品種,每對二三千元是平常事,3萬元一對的也有。
當然,那時文玩核桃的熱銷,不排除炒作的嫌疑,這其中更有著資本運作的推手。小小的核桃,變成了“瘋狂的核桃”,這更推動了很多地方的農民,開始嫁接種植名貴稀缺的文玩核桃樹品種。那時的核桃樹,已不再是核桃樹,而成了“發財樹”的別名。
據玩家介紹,2008年可以說是文玩核桃價格的分水嶺,文玩核桃的價格一路下跌,原先3萬元一對的核桃,3000元就可以拿走。而價低的原因,不是核桃品相不好,而是品相好的核桃實在太多,因此原先很多靠炒作核桃發財的人賠得血本無歸。
現如今,“瘋狂的核桃”己不再瘋狂,已經“爛大街”,即便品相不錯的核桃,二三十元一對都少人問津。而面對這些,那些跟風改種文玩核桃的農民,是不是又要刨樹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