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有一句古話:三百六十行,無祖不立。意思是說,天下所有的行業,離開祖師爺都無法創立。比如,魯班是建筑業的祖師爺,蔡倫是造紙業的鼻祖,蒙恬是制筆業的創始人等。
在中國古代的三百六十行中,有一個比較特殊的行業,被人們所不齒,那就是娼妓業。而娼妓業的祖師爺,正是大名鼎鼎的管仲。
管仲名夷吾,又名敬仲,字仲,春秋時期齊國潁上人,周穆王的后代,春秋時期齊國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管仲少年的時候,父親就去世了,他與母親相依為命,過早地挑起了家庭的重擔。為維持生計,他與鮑叔牙合伙經商,后經鮑叔牙推薦,成了齊國的上卿,被稱為“春秋第一相”。
當時,齊國國力空虛,很多男子都娶不到妻子。于是,管仲想了個一石二鳥的辦法,由國家創辦“女閭”,也就是現在所說的妓院,專門招收有才藝、姿色的女子到那里提供服務,國家從營業收入中收取稅金。不過,當時的妓女并不像今天人們想的那樣,她們大多是家境貧寒、才貌雙全但又沒有職業的女子,官稱為“閭女”。
“女閭”制的建立,標志著娼妓業合法化、正式化的開始。管仲共設“女閭”300,一閭是25家,總共7500家。作為一名政治家,管仲建立“女閭”制主要有4個目的:一是為了增加國家收入;二是為了緩解社會矛盾;三是招攬游士,網羅人才;四是供齊桓公享樂。
管仲設立市妓和妓院,對中國以后的社會制度產生了非常深遠的影響。在他的影響下,春秋各國紛紛效仿,后世的封建統治者也建立了相應的娼妓制度,使娼妓業合法化。
朱哥亮評
其實,不管是什么原因,打著什么“愛國”的名義,凡是違反人性,摧殘婦女的制度,都是野蠻落后的。
一種新事物的產生,是與當時的社會制度密切相關的,我們不能用現代的眼光審視封建社會的“妓女”。
在男尊女卑的封建時代,她們也是可悲可憐的受害者,而且都身懷才藝,見識不凡,絕不是招蜂引蝶的蕩婦 ,中國婦女的地位在幾千年的封建時代一直都很卑微底下。今天中國婦女的地位確實是值得贊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