簫:周可奇
Xiao-player:Zhou Ke-qi
吉他:黎明
Guitar:Li Ming
錄音時間:2019年3月
Record date:03-2019
悲欣交集別夢寒
長亭外古道邊,
芳草碧連天。
晚風(fēng)拂柳笛聲殘,
夕陽山外山。
天之涯,
地之角,
知交半零落。
一瓢濁酒盡余歡,
今宵別夢寒。
----李叔同
“叔同——”
“請叫我弘一”。
“請告訴我什么是愛?”
“愛,就是慈悲?!?/p>
“你慈悲對世人,為何獨(dú)傷我?
……
一百年前,杭州的西子湖畔,弘一法師李叔同與他紅塵的妻子有了以上的對話。
李叔同是誰?后來又如何成了弘一法師?怎樣的經(jīng)歷,讓他看破紅塵,拋妻棄子,一心向佛?
今天來講講弘一法師“悲欣交集”的故事。
他的前半生是風(fēng)流才子;
他后半生是一代宗師。
他是學(xué)術(shù)界公認(rèn)的通才和奇才,作為中國新文化運(yùn)動的先驅(qū)者,他將西方油畫、鋼琴、話劇等引入國內(nèi),且以擅書法、工詩詞、通丹青、達(dá)音律、精金石、善演藝而馳名于世。
且看,這位不羈的公子:
做音樂,他主編了中國第一本音樂期刊《音樂小雜志》。國內(nèi)第一人用五線譜作曲,是“學(xué)堂樂歌”的最早推動者之一;
寫文字,他“二十文章驚海內(nèi)”。一曲《送別》傳頌至今;
畫油畫,他最早在中國介紹西洋畫知識的人,第一個聘用裸體模特教學(xué);
玩戲劇,在國人上演的第一部話劇《茶花女》中,反串扮演女主角瑪格麗特;
搞篆刻,他是西泠印社的早期成員,領(lǐng)風(fēng)氣之先;
育桃李滿,培養(yǎng)出豐子愷、潘天壽、劉質(zhì)平等大批著名藝術(shù)家。
他玩什么,都玩出了最高境界。
今天奉送的這首簫樂《送別》,就是李叔同的填詞。
然而,他后半生卻遁入空門,一洗鉛華,篤志苦行,成為世人景仰的一代佛法宗師。
他將慈悲留給了眾生,卻將絕情留給了深愛自己的女人。
1880年,李叔同生于天津,幼名成蹊,學(xué)名文濤,字叔同。
15歲讀《左傳》《漢史精華錄》,開始地人生有了思考,一日,他有感于人生,誦出了一句偈子:
人生猶似西山日,
富貴終如草上霜。
----李叔同
少年的李叔同迷上了唱戲,迷上了伶人楊翠喜,可惜這段感情無疾而終。
1897年,18歲時,李叔同奉母親之命,娶茶商之女俞氏為妻,并開始學(xué)習(xí)音樂和作曲。
28歲時,東渡日本留學(xué),留日期間,與一日本模特產(chǎn)生感情,隨后,此名模特隨其一同回國。
其后身名漸顯,在音樂、話劇、金石等方面均有成就。
1916年,37歲,入杭州虎跑定慧寺,試驗(yàn)斷食17日。
入山前,作詩曰:
一花一葉,
孤芳致潔。
昏波不染,
成就慧業(yè)。
----李叔同
1918年39歲,農(nóng)歷七月十三日,入虎跑定慧寺,正式出家。取名演音,號弘一。
與他從日本來中國的“妻子”,那位可憐的異國女子,那位到現(xiàn)在也不知她的姓名的女子,當(dāng)年為了他離開故國,與他一同來到語言不通的中國,聽說他出家后,攜子從上海匆匆而來,尋遍蘇杭兩地,終于在虎跑寺找到出家的丈夫。
這是兩人相識的第11年,在這以前,他們曾經(jīng)是恩愛有加,相濡以沫的夫妻。
然而,在這寺院門前,這位曾經(jīng)的丈夫卻連門都沒有讓妻子進(jìn)。
西子湖畔,曾經(jīng)的愛人,四目相對。
于是,有了文字開頭的那一番對話。
妻子大哭而去。
緣來緣去,緣盡緣滅。
西子湖上,弘一遠(yuǎn)去,只留下霧氣氤氳里的一個漸行漸遠(yuǎn)的背影。
至此,世間少了一個才子李叔同,多了位弘一法師。
1942年,弘一法師圓寂于泉州,圓寂前手書“悲欣交集”四個大字。
半世浮華半世僧,弘一法師終成一代大師。
我想,在他圓寂的那個夜晚,
他應(yīng)該不會想起二十多年前的西湖邊的那個大哭的日本妻子;
不會想起年少時他與愛慕的名伶楊翠喜共同唱過的小曲;
不會想起在家照顧老母兒子的結(jié)發(fā)妻子俞氏;
不會想起這旋律中的“夕陽山外山”;
……
李叔同的父親李世珍,老年得子,當(dāng)年的他肯定也沒有想到,這個兒子將來會看破紅塵,遁入空門。
今日方知心是佛,
前身安見我非僧?
----弘一法師
樂譜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