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不過夕陽紅
溫馨又從容”
養老一直都是大家關心的話題
把父母送到養老機構兒女不放心
而讓他們留在家里
又怕自己忙于工作疏于照顧
如何才能讓咱海淀的老年人
溫馨從容地在家安享晚年呢?
海淀區民政局出新政啦!
讓老人足不出戶就能享受專業服務!
9月30日,海淀區出臺了《海淀區家庭養老床位建設試點實施方案》。從10月份開始,在甘家口、曙光、北下關、西三旗、青龍橋五個街道的部分社區先行開展試點,設立家庭養老床位。
家庭養老床位類似養老院的床位
只不過這張床不是放在養老院里
而是放在老年人家中
這種養老模式
為居家老人提供上門服務
如助餐、助潔、助醫、助行、
助急、助浴、居家康復、專業照護等
相當于把專業養老床位
“搬”進了老人家中
家庭養老床位項目試點之一北下關街道南里二區社區,也是北京市首個進行適老化改造的老舊小區。項目首批簽約人馬爺爺今年已90歲高齡,他表示,比起住進養老院,他更喜歡在家養老,家里很自在,周圍都是熟悉的老友,吃的飯菜也合自己的口味。
無論是心理接受程度還是經濟因素
不少老年人仍偏向于“居家養老”
所以新型的“居家養老”模式顯得尤為重要
根據“就近服務”的原則,在試點階段,家庭養老床位服務機構均是滿足條件的、在海淀區域范圍內設有合法的養老服務機構:如養老機構、養老照料中心、社區養老服務驛站。
項目將通過“海淀區居家養老服務管理平臺”,開展家庭養老床位從申請到服務的全流程服務。同時,民政局將制定罰責制度,對服務不達標、弄虛作假的服務機構,給予相應處罰。街道、社區以及社區居民都可以監督服務質量。
▲海淀區居家養老服務管理平臺
在家庭養老床位項目中
區民政局將按照“保基本,兜底線”原則
為老人、機構發放補貼
具體包括:
服務補貼
建設一次性補貼
機構運營補貼
其中:
服務補貼
年滿80周歲及以上,子女未共同居住且喪偶的獨居自理老人,或無子女、無配偶的孤寡自理老人,或計劃生育特殊困難家庭自理老人,每月最高可享受300元確定的服務;經評估失能失智老年人,在控制額度內可享受實際發生服務費用50%的補貼,其余50%由老年人個人支付予養老服務機構,按照失能等級,控制額度分別為最高500元/月、900元/月、1200元/月。
建設一次性補貼
按照失能等級,輕、中度可享受不超過800元、1500元的適老化改造一次性補貼,重度失能老年人可享受每月最高80元的輔具租賃補貼。
▲家庭適老化改造,政府提供建設一次性補貼
補貼人群
具備海淀區戶籍且實際在海淀區居住的,因政策原因未納入海淀區居家養老失能護理互助保險參保范圍的以下人群:
1.年滿65周歲及以上,經評估喪失生活能力或失智老年人;
2.年滿80周歲及以上,子女未共同居住且喪偶的獨居自理老人,或無子女、無配偶的孤寡自理老人,或計劃生育特殊困難家庭自理老人;
3.年滿60周歲及以上的等級為1-2級的視力、肢體殘疾人和等級為1—3級的智力、精神殘疾人。
▲護理員上門為老人測血糖
海淀區民政局養老工作科工作人員說:“家庭養老床位是我區落實居家養老政策的一項重要舉措,按照‘政府保障基本,市場提供個性化服務’的原則來設定補貼范圍、服務項目和內容,讓居家老年人有切實的獲得感。同時,家庭養老床位的建設能在一定程度上緩解我區養老資源不足的問題。”
接下來
海淀區民政局將在其余街鎮
各選擇一個社區開展試點
從明年開始
根據試點情況和經驗
逐步在全區鋪開
滿足老人不同的需求
為他們量身訂制個性化服務
讓老人安坐家中
也能享受到專業的服務
這樣的項目
各位有意愿的老年人
可到所在的社區居委會
進行咨詢和申請哦!
張紫瑜 / 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