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初中生自主學習
一、初中生不會自主學習的自身原因
1、小學到初中過渡不好
剛升入初中后,學生從小學升入初中學習環境、學習內容、學習方法等方面必然會有許多不適應、不熟悉的地方,需要有一個適應過程。諸如對功課增加的不適應,對老師教學方式改變的不適應,對學習方法改變的不適應等等。例如數學課由算術到代數的過渡,實際上只需要學生抓住初中開頭幾課,就可以完成由小學的算術思想到代數思想的轉變。但許多學生的思維依然停留在算術思維階段。
我們必須看到小升初是一個非常關鍵的時期,是良好學習方法和習慣的養成時期,是為整個中學階段打基礎的時期。可現實狀況卻是多數學生在這一時期過渡得不夠好。
2、多數學生處于被動學習狀態
從調查情況看,這所學校的多學生認識不到學習的重要性,還認識不到學習動機對學習成敗的影響和作用。有許多學生還暴露出小學那種對老師和家長有依賴性的特點,學習上一直處于被動接受的心態。這種適應小學老師講多少學多少的填鴨式灌輸式學習狀態是初中階段養成主動學習習慣的大敵。,
3、部分學生自信心蛻化
升入初中后,智商高低雖然在學習程度上仍然占有很大比例,但會學習還是不會學習已經成為決定學生成績差異的砝碼。
許多小學階段習慣于聽老師話的學生,有的也曾是班干部乃至學校大隊干部的學生,由于缺少老師在學習方法上的指點,學習程度有了差距,成績自然也就出現下滑,因此有些學生萎靡不振,再加上這個時候正好處于學生的青春期,面對家長的埋怨,還要面對中考的壓力,所以孩子的自信心很容易蛻變成自卑和自棄。
探究到以上導致初中生不會自主學習的自身原因后,我又對不同家庭的家長狀況做了調查,發現家長的誤導實際上是導致初中生不會也不想自主學習的重要外因,如果不解決這個問題,孩子想自立自學自強也是難以做到的。那么家長的教育誤區主要表現在哪些方面呢?
二、初中生不會自主學習的家庭原因
下面我以部分知識型家長的教育誤區為例剖析。
1.有的父母以自己現有知識作為指導和評價孩子學習的主要依據,往往導致學生對學校和老師教育的不信任,并且使學生處在根本不知道“自學”為何物的狀態。
其實系統傳授文化科學知識的任務不是家庭教育的責任。
人類知識的大海無邊無際,任何人畢其一生也難了解其萬一。憑一對父母有限的知識要引領孩子全面掌握最有用的科學文化知識是根本不可能的,現代社會也早就不出這樣的“全能父母”。盡管學校教育有諸多缺陷,但經過若干代人的探索,已經揭示出許多被實踐證明行之有效的教育規律。父母要做的是引導孩子按照學校教育的方式健康成長。家長不需要為自己有能力指導孩子去自傲,也沒必要為自己無能力指導孩子學習而慚愧,更沒有必要越俎代庖去承擔本應是教師的責任。
2、有的家長淪為幫助孩子完成家庭作業的工具。
其實,家庭作業完成得好壞,根本就不是家長的責任。許多家長誤認為幫孩子完成家庭作業是父母天經地義的責任,其實是把自己擺錯了位置。
家庭作業通過讓孩子獨立完成某些課業作業練習,不僅是在鞏固課堂所學,也為老師的教學提供改進的依據。對于老師傳授的知識,孩子有權利學會,也有權利沒學會。通過作業的檢測,老師才能有針對性的解決孩子尚未搞懂的問題。可是那些所謂知識型“負責任“的家長用自己的努力大大提高了作業質量,殊不知這種做法同時也阻斷了孩子獨立思考的能力,因此出現“孩子平時學習挺好的一到考試時候就不好”這種現象也就不奇怪了。
3、有的家長生怕孩子沒時間學習,在家中包攬一切,想讓孩子專心致志學習。但結果呢?卻常常事與愿違。這樣做的結果是孩子不但思維能力、生活能力、學習能力受限,心情也往往變得很糟糕。
其實學習和成長是孩子自己的事情,家長不能替代。初中家長的主要責任應當是引導孩子學會做人,學會生活,學會學習,而不是代替他!當你的孩子學走路的時,摔跟頭是不可避免的,世界上沒有哪個父母是因為怕孩子摔疼了而去阻止孩子學步。也就是說,家長應該接受讓孩子遇到挫折的現實,而且不斷鼓勵他前行,而絕不是好多家長現在做的這樣,把“你能行”的鼓勵話語換成了無休止的指責和埋怨。
綜上所述,我認為幫助學生學會自主學習,不但要從學生著手,也要注意提高家長對新形勢下家庭教育重點的認識,更要不斷提升自己作為網校老師的能力和水平,只有“三位一體”才能有學習的高效率,只有和諧才能共贏。
下面我結合自己在網校學員管理過程中幫助學生提升自主學習能力的實踐和體會來加以說明。
案例:
孔同學,男,大連市47中學初一學生,學習成績不理想,出現了一點青春期的叛逆。剛來分校和他溝通時候發現孩子不自信,問他有沒有目標,說沒有,問他平時怎么學習的時候,學生自己對于自己的學習卻說不出章程,說媽媽讓我怎么學我就怎么學,媽媽是那種強勢型家長,對于孩子的學習很有一套自己的方法,但是家長很不滿意自己的付出卻沒換來孩子理想中的成績。
解決策略
1、幫助學生樹立自信
通過溝通,我發現這孩子寫字非常工整,小提琴已經過了八級,找到了一個切入點之后,我不斷的表揚他,那么難學的樂器都難不倒你,讓學生相信自己“行”,讓他意識到學習根本不是一件特別難的事,比學習小提琴容易多了,幫助孩子樹立自信。
2、幫助學生設計美好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