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因為良效賦予了苦澀味。
你,因為良藥選擇了接受苦口。
但有多少人能做到欣然捧起碗,
不捏鼻,不皺眉,喝苦不色變。
那么,真的沒有什么操作可以
不損藥效,讓我們少受點苦嗎?
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主管藥師譚漢添
出了好招!
每種中藥都有不同的味道,不同的味道代表不同的藥性,加了糖會影響藥性,影響藥效的發揮!因此一般不建議加糖!
但是個別情況是可以加糖的,比如補血虛、缺糖的中藥,可以加一些紅糖進去,效果會來得更好!一些滋陰潤燥的中藥加一點冰糖進去也是可以的!
把握服藥時間
研究發現,一天24小時內人體吸收藥物的“黃金時期”分別在上午的8-10點鐘和下午的2-3點鐘,這個階段正是機體新陳代謝最旺盛的時侯,藥物的苦味不容易對機體產生明顯的刺激反應。而飯后半小時以上服藥不僅可以防止惡心、反胃,還能減輕藥物味苦的感覺,所以味苦的中藥可在上述時間段的飯后半小時以上服用。
02
掌握服藥溫度
正常人口腔內的溫度為36.2℃-37.4℃,舌根下高于舌面0.5℃。味覺神經纖維大多分布于舌面,當湯藥溫度與舌周圍溫度相近時,味覺神經處于最佳工作狀態,對五味的感知最靈敏,此時喝湯藥味道最苦。因此,苦味中藥湯劑的溫度應控制在15-37℃,這樣既可防止燙嘴,又可減輕苦味。
03
減少舌尖與藥物接觸的機會
原理:我們的舌頭是用味蕾來感受不同的味道
↓↓↓
因此,當藥液入口后,最好迅速將其含貯于舌根部,然后自然咽下,亦可用湯匙直接將藥液送至舌根而順勢咽下,盡量減少湯藥與舌尖部的接觸和在口中的停留時間,這樣可以明顯減少藥液苦口的感覺。
04
一邊吃甜食一邊喝藥
可以一邊喝藥一邊吃蜜棗或者陳皮等甜食。
05
喝完藥喝水
喝完藥可以喝水,緩解口中苦味,但不建議馬上喝水,像滋潤生津、止咳化痰的中藥,藥液需要在咽喉處停留一段時間,但是不要喝飲料,因為飲料糖分極高,忍著苦澀味道喝進去的中藥遇上飲料,藥效也是會降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