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導讀:2003年,西華縣成功舉辦了“西華縣首屆逍遙胡辣湯美食節暨胡辣湯大賽”,同年,逍遙胡辣湯一舉獲得由中國烹飪協會授予的“中華名吃”稱號。多年來,西華縣人抓住商機,瞄準市場,外出經營以胡辣湯為主的餐飲業。截至目前,西華縣外出經營逍遙胡辣湯者已達到8萬人,年創收6億多元。
胡辣湯,是河南小吃的一絕,最正宗的當屬河南周口市西華縣逍遙鎮的“逍遙鎮胡辣湯”,但在西安這地方分為兩種,一種是河南人做的,陜西人一概稱之為河南胡辣湯,也有叫肉丁胡辣湯的。一種是本地回民做的,稱之為肉丸胡辣湯。
胡辣湯源于清代中葉,大興于民國初年,之后花樣不斷翻新。至今你若行走在洛陽大街小巷口,隨處都能見到它的身影。小小一碗胡辣湯,緣何會歷久不衰呢?它以大眾化的品位和低廉的價格,始終成為人們早餐時的首選。
胡辣湯是怎樣做成的呢?簡單的做法是先將紅薯粉條和切碎的肥豬肉放入鐵鍋里燉,同時加入花生仁、芋頭、山藥、金針、木耳、干姜、桂仔、面筋泡等。待八成熟后勾入適量精粉,注意攪拌。然后兌入配好的調料及花椒、胡椒、茴香、精鹽和醬油,略加食糖少許,一鍋色香味俱佳的胡辣湯就做成了。
胡辣湯無冬夏之分,四季皆宜,其味美可口,深得人們的青睞。因此,日后你若能到河南各地一游,可千萬別錯過喝碗此湯的 機會。
逍遙鎮胡辣湯據傳其始創于明朝中葉,由由名貴中藥和主料熬制而成,一度被封為宮廷飲品。明末清初,天下大亂,御廚趙杞為避戰禍,遂攜秘方隱居于西華縣逍遙鎮,從此之后逍遙胡辣湯普及民間,香澤大河南北。而逍遙鎮也因此成為胡辣湯的原產地。
2003年,西華縣成功舉辦了“西華縣首屆逍遙胡辣湯美食節暨胡辣湯大賽”,同年,逍遙胡辣湯一舉獲得由中國烹飪協會授予的“中華名吃”稱號。多年來,西華縣人抓住商機,瞄準市場,外出經營以胡辣湯為主的餐飲業。截至目前,西華縣外出經營逍遙胡辣湯者已達到8萬人,年創收6億多元。
正宗河南肉丁胡辣湯的制作方法如下:
原料:熟羊肉1.6公斤,羊肉鮮湯10公斤,面粉1.5公斤,粉皮(或粉條)500克,海帶100克,油炸豆腐150克,菠菜250克,胡椒粉15克,五香粉8克,鮮姜20克,鹽10克,香醋500克,芝麻油150克。
工藝分為原料加工、洗面筋、制湯三道工序。
(1)原料加工。熟羊肉切成小骰子丁;粉皮泡軟后切成絲;海帶脹發后洗凈切成絲,用開水煮熟淘去粘液,再用清水浸泡;油炸豆腐切成絲;菠菜揀去黃葉,削根,洗凈切成約2厘米長的段;鮮姜洗凈切成或剁成米粒狀。
(2)洗面筋。將面粉放入盆內,用清水約1公斤調成軟面團,用手蘸上水把面團揉上勁;餳幾分鐘,再揉上勁,然后兌入清水輕輕壓揉,至面水呈稠狀時換上清水再洗。如此反復幾次,直到將面團中的粉汁全部洗出,再將面筋用手攏在一起取出,浸泡在清水盆內。
(3)制湯。鍋內加水約5公斤,加入鮮羊肉湯,再依次放入粉皮絲、海帶絲、油炸豆腐絲和鹽,用大火燒沸,然后添些涼水使湯鍋呈微沸狀。將面筋拿起,雙手抖成大薄片,慢慢地在盆內涮成面筋穗(大片的面筋用搟杖攪散)。鍋內燒沸后,將洗面筋沉淀的面芡(將上面的清水瀝去)攪成稀糊,徐徐勾入鍋內,邊勾邊用搟杖攪動,待其稀稠均勻,放入五香粉、胡椒粉,攪勻,再撒入菠菜,湯燒開后即成。食用時淋入香醋、芝麻油。
而回民的胡辣湯,是受河南胡辣湯啟發而開始從回民傳統燴菜上開始改進的,在漢民聚集的地方想要從事飲食業又要出眾,就只能在調料上下功夫,故此屏棄了酸味,改用西北人更適應的咸味來映襯羊肉湯、牛肉湯的香味。煮牛羊肉那可是回民的傳統項目,調料的豐富和火候的把握自不待言。把重口味的胡椒分量減輕,以便更加能突出肉和菜的口味。放棄小氣的河南人丟進去的那一點點肉丁:),用回民更常用更大氣的牛肉丸子(牛肉絞碎和面合,下水煮),更有口感和實在。輔料增多,加白菜、土豆塊、胡蘿卜塊、木耳、黃花、腐竹、冬瓜等,下輔料的時間次序也不同,務必使每種菜軟硬得當,看起來也有賣相、頗有點晶瑩剔透的感覺。
等到熬得了,大鍋連爐子擺在門口,師傅一手掌勺攪動鍋,一手叉腰開始吆喝:肉丸~糊辣湯 ~~。走上前去,要一碗糊辣湯(必是肉丸極多的),澆香油,覆油潑辣子,再拿一個陀陀饃,這陀陀是回民常見的面食,一個面餅怕有20cm的直徑,1cm多的厚度,真個扎實。掰開了泡進湯里,比羊肉泡饃要粗疏的多,掰上個拇指第一節大小也就差不多了,按個人喜好而定。大冷天吃一碗下肚,只覺得一股熱流從胸腹之內直散到肌膚毛孔之末,出汗也出的暢快淋漓,更有一份西北人的豪氣從胸中開始擴展開來。
好一碗熱辣辣的胡辣湯,你知道做法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