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羊年,可對于羊你又知道多少呢?首先,我可以告訴明確地你,羊屬于牛科。呵呵,估計這個分類知識把你噎了一下吧。的確,在生物學分類中,羊屬于動物界脊索動物門哺乳綱偶蹄目牛科。如不相信,你可以上網去查一查。
“羊”是個象形文字,有“象頭角足尾形”之說(《說文解字》)。上古人過的是游牧生活,羊長得壯、繁殖得多,因此,羊被視為吉祥之物,故“羊”通“祥”。吉羊”即是后來的“吉祥”,《說文解字》解釋為“羊,祥也”。但“祥”字是后來才有的。
因為羊在古人眼中形象是漂亮的,所以,甲骨文的“美”字從羊的形象得來。同時,羊是溫馴忠厚的,便有了“善”字;又有跪乳之禮義,故繁寫的“義”字,也帶有“羊”字。羊肉鮮美可口,可做出各種菜肴,所以“鮮”字從“羊”。還有一個“羞”字,這是一個會意字,甲骨文的左邊是“羊”,右邊是一只手,手持羊表示進獻,張衡在《思玄賦》中說:“羞(進獻)玉芝以療饑。唐人王之渙《出塞詩》中有這樣的名句:“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何謂羌笛?即古代羌族人吹的笛子。“羌”在甲骨文中,上部是一對羊角,下部是個人,表示“羌”人是以牧羊為生的民族。
與羊有關的成語也不少,如“亡羊補牢”,亡:是逃亡、丟失的意思;牢:關牲口的欄圈。丟失了羊,趕忙修補羊圈,比喻事情出了差錯,及時設法補救,語出《戰國策·楚策四》。因兩羊相爭,以角相抵,死不相讓,有一股狠勁,在《史記·項羽本紀》中有這樣的話:“猛如虎,狠如羊,貪如狼,疆不可使者,皆斬之。”于是,便有了“羊狠狼貪”的成語,含有貶義。羊的腸子細長而彎曲盤繞,《易林》說:“羊腸九縈。”于是人們用以形容又窄又長的小道山徑,如“羊腸小徑”。當代著名作家聶紺駑在他的一首詩中說:“山徑羊腸平似砥,掌心雞眼軟如綿。”
羊還象征安泰。古語有“三羊開泰”之說。考“三羊開泰”本應作“三陽開泰”,最早出自《易經》。《易經》以十一月為復卦,一陽生于下;十二月為臨卦,二陽生于下;正月為泰卦,三陽生于下。指冬去春來,陰消陽長,是吉利之象征。對“三陽開泰”的另一種解釋為:十一月冬至日的白晝最短,其后則白晝漸長。古人以為此乃陰氣漸去而陽氣始生,所以稱冬至一陽生,十二月二陽生,正月三陽開泰。因此,舊時常用作新年起始的祝愿之辭。而“羊”與“陽”同音,久之便訛為“三羊開泰”。后人附會出“三只大角羊聚立于一處”之特定造型,成為婦孺皆知的吉亨之象。
羊和人類相伴的歷史可以追溯久遠。在中國古代傳說中,“羊”形象是偉大的,羊則舍身取義為人間盜取五谷種籽。人類感恩于羊的無私,羊也慢慢開始承載許多美好的寓意。其實很早的藝術作品中就已經有羊形象的記載,如今在各大博物館中,我們也總能發現羊的身影,如早期的巖畫、陶器的紋飾中都有羊的形象,商代的“四羊方樽”、“三羊銅罍”,漢代的“羊型銅燈”、唐代的“三彩陶羊”更是著名藝術精品,還有當今的年畫、剪紙、雕塑等各種民間工藝品。羊的美好形象可以說無處不在。
在我國歷史長河中,關于羊的記載比比皆是,而在西方和圣經中同樣有羊。在希臘神話中,羊不可或缺,古希臘最高神宙斯就是羊的化身。在西方文明重要來源《圣經》里,山羊被當做“替罪羊”驅趕到曠野之中。在《圣經》里,上帝把他的臣民稱為綿羊,耶穌是牧人,他教誨信徒,牧人找到一只迷失的羊,得到的歡喜比那沒有迷路的九十九只羊的歡喜還大。迷失的綿羊是耶穌的著名訓誨辭,他認為如果一個罪人改過自新,能帶來比九十九個無需悔改的義人更大的歡樂。因此,在英語里,用迷失的綿羊比喻“因誤入歧途而做錯了事的人”、“迷失正道的人”;因“綿羊”代表“善良的人”,“狼”代表“兇殘的人”。
在傳統的十二生肖中有羊,在十二生肖中,“未羊”順居為老八,“八”同“發”音,寓意吉祥。未羊生肖歌為“未羊順居為老八,吉祥如意百事發。五羊銜穗風光好,跪乳孝行堪當夸。”在古代,與“羊”有關的文字多為美善之意,如羊大為“美”、羊言為“善”、羊我為“義”等等。我國民間流傳有屬羊命不好的說法,對于“屬羊命不好”的說法,沒有科學依據,歷史上不乏屬羊的名人,包括政治家曹操、唐太宗李世民、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歐陽修、《資治通鑒》作者司馬光和民族英雄岳飛等,當代莫言等很多名人和成功人士也都屬羊。順便說一句,本人也屬羊,再有幾個月就光榮退休了,沒有感覺到我的命不好。“十羊九不全”的說法更是無稽之談,據考其說法來源是清末慈禧不得人心,因為慈溪生肖屬羊。十二生肖就像節氣一樣,有自己特定的名稱,沒有好壞之分,但均有吉祥寓意,祖先是不會把一個不吉利的動物納入生肖的。羊年吉祥,羊年大吉。祝大家羊年身體健康,工作順利,多多發財,吉祥如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