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啟英
(2021年1月20日星期三)
在太極拳的前輩們留下來的拳經拳論里,并沒有“胯”一詞,說的都是腰。而腰就包含了胯,對此不應有任何質疑。這是歷史認識的局限性所致。“胯”出現在太極拳的有關論述里,也不過是近幾十年的事。
在日常生活中,人們不需要練胯,因而對“胯”的認識比較膚淺。但是對于習練太極拳的人們,練好胯對于練好太極拳至關重要。
太極拳運動,是一項全身的運動。它將人們平時的直線運動,改變成劃圓的運動。在行拳走架時,為了改變運動的方向,對身體的上、中、下,有著不同的要求和規范。太極拳所有的招式和動作的完成,都與開胯和腰部的緊密配合有關。所以,開胯在太拳運動中有著至關重要的意義。太極拳打得好不好,就看你的胯開得好不好。
一、胯的部位
在太極拳范疇里,“胯”既不是筋骨關節,也不是肌肉,大腿骨與骨盆的髖骨連結的四周,統稱為“胯”,股骨的大轉子與髖臼的連結處稱為髖關節,又俗稱之為胯關節。
太極拳里通常所說的“胯”,指的是髖關節周圍幾個不同的部位:
1、大腿根,會陰穴的兩側,又俗稱胯根。平時所說的“一胯為胯,兩胯為襠”,“兩胯內收內合”,向前頂胯,“前襠”,指的都是這個部位。只有這個部位的內收內合,身體的自重才能沉到腳底,由此顯得尤為重要。所謂“襠開一線”或“開后襠”,是過去老拳的說法,實指“屁股溝”,與胯無關。
2、腹股溝,大腿與小腹之間的接合部。比如:掖胯、抽胯、合胯、扣胯、咬胯、擰胯,指的都是這個部位。在虛實轉換和步伐移動時,擰裹腹股溝是一個很重要的練習方法,身法較低時,腹股溝的擰裹會使小腹貼實大腿。
3、沿腹股溝往上,大腿正上方,股骨與髖骨的接合部。平時所說的松胯、沉胯、塌胯、落胯、送胯、兩胯折疊,指的都是這個部位。這個部位對習練太極拳尤為重要,胸向的任何變化,都是這個部位的松沉引起的。
4、臀部左右兩側的股骨。平時所說的左右頂胯,指的就是這個部位。如果這個部位外頂或外凸,屁股就不在兩大腿中間了,丹田的核心地位就會遭到破壞。
二、胯的作用
1、胯是人體上盤與下盤連接的軸承。通過兩胯的交替松沉,可使上盤左旋右轉,從而帶動四肢。
2、胯是勁力傳遞的樞紐??赏ㄟ^松胯合襠將人體的自重下傳到腳底,使人體上輕下重,底盤穩固;又可將腿腳蹬地之力通過旋轉傳遞到腰。
3、胯可以調整身體的高度。練拳時身法的高低,或平時的下蹲下坐,都是通過兩胯折疊實現的。
4、胯是勁力的發動機。腿腳蹬地首先要通過“松胯下沉”或“旋轉下沉”來發動,并借助地面的反彈力,再通過旋轉將勁力節節貫穿到手。
三、開胯練習是關鍵
胯是下肢股骨和骨盆中的髖骨連接處,也叫胯關節或髖關節,胯關節是人體最大關節,除此之外還有膝關節,踝關節,肩關節,肘關節,腕關節等??柙谔珮O中是最重要關節,和腰的作用等同,一并稱呼為腰胯,是力量的發源地,在技擊的擂臺上,評論員時常說某拳手在用腰胯發力,基本是對拳手的肯定。有的說,教拳不教胯,教胯師傅差。說明師傅在留一手,不然徒弟超過師傅,可見胯的作用。所謂的“開胯”,無非是將髖關節周圍的韌帶和肌肉拉抻開,使襠胯活動起來更加靈活。開胯是指通過專門訓練,把胯關節練得更加靈活,甚至可以做到常人達不到旋轉度,具體說是讓此關節縫隙加大,使其更具有伸縮性和更大旋轉度。不僅太極拳,所有習武之人都強調胯的作用。平常人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不那么需要胯關節做大的折疊和轉動,所以普通人胯關節在練太極拳的眼里是沒有打開的,這里一個重要標志就是打拳盤低架時是否坐胯,就是把上半身的體重絕大部分壓在胯關節上,以減輕膝關節踝關節壓力,沒有開胯的人基本不會坐胯。技擊時,腰胯發出的力量是驚人的。開胯的方法很多種,站樁,蕩胯(低架馬步左右搖臀),盤架,各種壓腿,一字馬等,多數需要師傅現場指導。
太極拳中的開胯,就是將人體下肢承重最大的髖關節鍛練靈活,通過太極拳運動中的特殊圓滑,輕靈,勻緩的動作,讓胯部靈活,輕巧,運動自如,呈圓襠的形態下,通過腰部的前后,上下,左右,運動,讓太極拳運動中的每招每式都在無處不圓的形態下動作,彰顯太極拳的特殊韻味。
習練開胯時,重點在襠部,呈圓襠型,在胯部沉穩不動的情況下,鍛練它的靈活,輕巧的運動方法。配合以腰為主軸,前后,左右,上下,來完成太極拳招式中的連貫動作。開胯好不好,對太極拳打得好不好,有直接的聯系。開胯在所有傳統武術中都很注重的,是至關重要的關健所在。所有修練傳統拳法的習練者,都稱開胯為下盤功夫。傳武行家有一句話:要看功夫好不好,就看下盤穩不穩。
胯在太極拳運動中的作用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