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今天講工業工程自明星的開課說明時,有朋友提出一個月看30本自己所選專業的書籍是不是太多了,還有些朋友想了解如何快速的閱讀,看更多的書,消化,吸收更多的知識。我就隨便把我的導師湯老師(體系學習法創始人)以前所分享的如何進行快速閱讀 (看更多的書,消化吸收更多的知識)的學習問題大匯總分享給我的朋友們。希望能解決好這些學習的問題。
我這個人最喜歡看書了,從高中開始就習慣賣書來看,后來大學畢業參加工作也一直延續這個讀書的習慣,看了很多書。一直在南方工作,由于工作原因,經常會搬下家,搬家時,老婆是一袋袋 的衣服和鞋子,而我卻搬的是一箱箱厚重的書。
我記得最清楚,上年搬家的時候,由于嫌麻煩,將一袋書籍賣給了上門收垃圾的阿姨,按斤稱,賣了80多元。
總是經常有人問我,你為什么能閱讀這么多的書?
上次有一個人說,你讀書速度快,估計一目十行。
坦白說,一目十行是我的夢想,也因此專門去參加過快速閱讀的課程,但是在07年的時候這個夢想就破滅了。
我回答他:“現在的真實情況是,我看書的時間是你的N倍,我看書的效率也是你的好幾倍。我每天早5點多就起來看書,并且用思維導圖的高效閱讀模型來看。碎片時間我用來思考,工作時間用來實踐。而你呢,還可能是在睡覺,刷微博呢。“
又有朋友問我,看這么多書有什么用呢?
先要說的是,看書數量多并不一定代表什么。
但是,我是有明確目標的。
一個人看很多書不一定代表這個人他學識就更豐富、能力就更強、智商水平就更高。
除了看書,我平時也喜歡刷微博,刷微信,看公眾平臺的內容和QQ空間的內容,
但是這些都不能替代讀書,每一本好書都是一個完整的系統,它不是碎片化的,它也能經得起時間的考驗。
我現在已經習慣了看書了,如果一周不讀書,我就會感覺失去很多;
很多時候,我在看一本書的時候你會情不自禁的想,我為什么不早些看到這本書呢?
這和很多時候做了一件事情,事后卻想到更好的方法,然后反思:為什么當初不這樣做呢?是一樣的道理。
真的,無論你對任何東西感興趣,都一定已經有人寫了一些這方面的書來讓你深入了解它了。
如果你覺得你對什么書都不感興趣,也許是因為你對什么事情都不夠感興趣。
那么問題就不是在書上了,而是在尋找和培養自己的興趣了。
又有人問我,你看這么多書,有什么目的呢?
這一個問題,是我經常問朋友的。
凡是有人向我推薦書籍,都會問:“推薦一些書籍給我看唄。”
我都會回一句:“你為啥要看書?有啥目的。”
如果不了解對方的背景,年齡,所處階段,看書什么目的,“推薦”兩字,那就是亂推薦了。
對我來說,看書的目的就簡單多了。
階段不同,我的閱讀目的就不同。首先,我會有一個長期的學習規劃和目標,那就是一直在不斷探索“高效學習方法”,只要是這方面的書,基本上都會買回來看。
其次,是問題型書籍。這主要是短期內學習的。
我要策劃一次活動,但是不知道如何舉辦,不知道如何策劃。
那我就會去買這類型的書籍,找這方面的資料等。
朋友問:你看的這么快,究竟是如何看的?
其實我看書并不算很快,以前在不掌握方法的時候,我每本書都必須從頭讀到尾,還要把重要的點和段落都記錄下來。
這時候,我發現問題來了,讀書筆記有很多,但是很快就忘記了,更別說應用和實踐了。
最后發現根源就在于,我在看一本書之前不知道我看這本書為的是什么,我到底要從這本書中學到什么,所以我看書的時候,就是從頭到尾,覺得那里重要就做做筆記。
其實問大家一句:你憑什么認為那些是重點?你的依據是什么呢?
有時候,不知道哪些領域和哪些書要側重,哪些領域和書可以淺嘗一下;
有時候,不知道什么地方應該快讀,或者略讀,什么地方應該精讀。
現在我每看一本書之前都會認真想想,這本書到底能給我帶來什么,我對它的期望是什么,我看的時候是要學什么,我如何衡量我已經學到了。
其次,我會運用思維導圖的高效閱讀模式來看。
在這方面,我現在已經摸索出了一套,能快速,而且高效率閱讀的模式了,2小時內基本上能看完并掌握一本書的核心知識
朋友問:我很愛書,也買了很多,但是讀不完,怎么辦?
這是我遇到的最多人問我的問題。
原則:有舍必有得。
首先,你要明白,書不是用來讀的,是用來實踐和應用的。
一、先看那些對你的工作,或者你的生活有幫助的,能運用起來的書籍。
而不是那些流行的,暢銷的,看起來感覺還不錯的。
其二,像日本翻譯過來的書籍,很多時候都是一個道理,用一本書來說明白的。
像這類型書籍,你完全可以先把這個“道理”掌握了就好了,剩下的不需要深挖,等以后再細看吧。
其三,如果感覺到工作壓力大,需要看很多書和知識來充實自己,建議去選擇參加高效學習方法類的課程,用金錢購買時間。
按這樣,有順序有目的的來看書,慢慢來消化,而不是隨便看。
朋友問:“我要減少我看書的數量,因為我消化不過來了”
這句話完全是扯談,知識還嫌多嗎?
你為什么不說,你現在錢夠了,不想賺了呢?
一個人看書的數量的確不代表什么。
但是,絕大部分人其實是看書太少了,而不是看書太多了。
如果你覺得你看過的書不能被消化,是因為你應用得太少了,或者是亂看,形成不了體系。
如果你遵循吸收--消化--實踐這3個步驟來看書,你就不會這樣說了。
每次你看完書,然后將書的內容通過自己的語言說或寫出來,如果能寫到3歲小孩子都能懂,就代表你消化了。
其次,你可以邊看書邊想,“我如何應用這個?” “這和我的生活還有工作有任何相關的地方嗎?”
如果你看任何一本書以及任何一個知識點的時候都能認真的想一想這個問題,你獲得的會多得多。
朋友說:“我看書太雜了”
剛開始讀書的時候,可以應用韓國作者二志成的方法,先看33本書,用3個月時間來培養學習習慣。
那么,這33本書應該看那方面的呢?不過在選擇之前,先了解你究竟想看那方面的。
千萬不要像很多朋友找到我,第一句話就問,我準備看33本書,推薦一下唄。
一是可以靠你的朋友或專業人士的推薦。
二是可以按你感興趣的領域和關鍵詞來搜索不錯的書。
當然,一次性通過某個領域進行大量的閱讀也很重要。二志成也說了,一個領域看100本書,就成為專家了。
如果我確定了一個領域是我想深入學習的,我會看那個領域的很多書。
同時,如果你懂得創建自己的知識體系的話。
你看完后,你擁有自己的獨特理念了。
朋友問:“我沒時間看書”
這句話的潛臺詞是,我覺得書不太重要,現在我身邊的所有事情都比它重要。
如果一個人說他沒有錢,我可以理解。
但是,上帝是公平的,每個人都有時間,每個人每天都有二十四小時。
如果你很重視它,但是你由于拖延癥等各種原因不去做,還是因為你不夠重視它。
所以不要再說什么我沒有時間看書這種話了,還不如直接說“我覺得看書對我來說不重要”。
我有一個朋友,經常出去打麻將、喝酒,然后他經常給我說:“一直都沒有時間看書。”
朋友問:“我是真的沒有時間看書...”
在生活當中,總是會有一些事,工作被安排得滿滿的,他確實很忙,確實沒有時間。
不過,我還是要說。
你有等待電梯的時間嗎?你有上廁所的時間嗎?你有吃飯的空余時間嗎?
只要善用碎片時間,你總是會有時間能看書的。
關鍵是,你會不會運用?
那么,如何運用碎片化的時間看更多更多的書呢。
簡單了。找一個懂得思維導圖的朋友,每天都看一本書,然后制作成思維導圖,再寫一篇日志來把書里面的內容寫上去。
然后,讓他把這篇日志的內容發到你的微信上。
你一天,大概就只需要5-10分鐘就看完了。
你再用一些零碎時間來思考,如何運用這些知識?那么,你的閱讀量和知識應用量就上來了。
這和我今年想的10分鐘一本書的構想是一模一樣的。只是由于擔心時間管理不過來,我才沒開展。
朋友問:“我很想看書,但是每次看書之前,腦袋就疼,看不下去。”
頭腦疼,有2種因素。
一種是心理因素。一種是生理因素(這個只能看醫生了)。
很多時候,只要書籍很厚,或者是專業書籍。
我們一看到就有畏懼情況,很自然的就感覺到害怕,然后心理反應就來了,頭疼。
這類情況,建議大家就把這本書拆解,只用30分鐘來看一章,將大目標拆解成小目標,養成習慣就好了。
有時候,可能是心理上留下的陰影,小時候或者是上學的時候留下的。
這類情況,完全可以通過與潛意識溝通的方法來解決。
我在簡書發表過某篇文章:如果一看書就頭疼,應該怎么辦?可以去看看。
如果還是解決不了,那就找專業心理醫生來解決吧。
一般來說,我遇到的問題就是這些啦。
如果你有其他問題,也可以在評論欄里面提出,我會進行解答。
我是你的好朋友--向前精益。我將長期專注于精益學習(包括精益生產管理、精益創業、高效學習法)的推廣,專注幫你快速打造你所在領域的學習體系,使你快速成為行業精英。請關注我,加我QQ或微信:1934389598!歡迎添加,向前精益將會為你送上更多的精益干貨,歡迎持續關注!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