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定喘湯(張時徹) 哮喘①。
(《攝生眾妙方》)
【歌訣】
定喘白果與麻黃 款冬半夏白皮桑
蘇杏黃芩兼甘草 肺寒膈熱②喘哮嘗
【詞解】①哮喘即是呼吸急促,升多降少,喉間有
痰聲象青蛙叫一樣。
②肺寒膈熱:指素體多痰(膈間有痰),又外感風寒,
肺氣壅閉,不得宣降(即肺寒),痰不得出,郁結生熱(即
膈熱)。
【組成】白果二十一枚(9克) 麻黃款冬花 半夏 桑
白皮各三錢各9克) 蘇子二錢(6克) 杏仁黃芩各一錢五分(各
6克) 甘草一錢(3克)
【用法】上9味水煎服。
【功用】宣肺降氣,祛痰平喘。
【主治】風寒外束,痰熱內蘊。癥見哮喘咳嗽,痰多氣
急,痰稠色黃,或有惡寒發熱,舌苔黃膩,脈滑數。
【分析】外感風寒,肺氣失宣,氣逆哮喘為本方主證。
痰熱內蘊為本方的兼證。咳嗽為次要癥狀。故方中用麻黃解
表散寒,宣肺平喘,為君藥。白果澀收苦降,斂肺氣定痰
喘,與麻黃相配,一散一收,既加強平喘之功,又可防麻黃
耗散肺氣;蘇子、杏仁、半夏、款冬花降氣平喘,止咳祛
痰,與麻黃相伍,則宣降并用調暢氣機,共為臣藥。桑白
皮、黃芩清瀉膈熱,止咳平喘,共為佐藥。甘草調和諸藥,
為使藥。“諸藥合用,使肺中風寒解散,壅塞宣通,痰熱得
清,,則哮喘可平。
按:本方主要用于素體痰多,氣不通利,又感受風寒,
致肺氣壅閉,痰不得出,氣逆而喘之證,且痰隨氣動而有聲
為哮。若新感風寒,雖惡寒發熱,無汗而喘,但內無痰熱
者,不宜使用本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