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組成】蓮蕊 芡實(shí) 石蓮子各3O0克 金櫻膏15O0克
【用法】
① 以金櫻煎膏如湯,入前三味藥末,如梧桐子大。
① 每服 30丸,日服二次,空腹鹽酒送服。
【功效】補(bǔ)腎固精。用于腎虛精關(guān)不固,遺精滑泄,神倦乏力。
【組成】紫河車1具(米泔水洗凈少加酒搗膏,以山藥末收燒干;或洗凈新瓦上焙干) 龜板(酥炙)60克黃柏(鹽酒炒) 杜仲(酥炙)各45克 牛膝(酒洗)天門冬 麥門冬各36克 熟地75克(用砂仁末20克,茯苓20克,絹包酒煮七次,去茯苓不用)
【用法】
① 除熟地外,余藥為末,用酒煮米糊同熟地膏揚(yáng)丸如梧桐子大,或作蜜丸。
① 每服 50一90丸,空腹臨臥鹽湯或生姜煎湯送服,冬日溫酒送服。
【功效】滋補(bǔ)腎陰。用于腎陰虧虛,腰膝足脛酸軟無力、眩暈、耳鳴、神疲、失眠、多夢。
【組成】地骨皮 茯苓 牛膝 熟地黃各 30克
【用法】
① 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① 每服30丸,日服二次,空腹溫酒送下。亦可漸增至50丸,口服二次。
【功效】補(bǔ)諸虛、安五臟、堅(jiān)骨髓、養(yǎng)精神。久服去百病,須發(fā)黑潤。
【組成】何首烏 蒼術(shù) 枸杞子 小茴香各等份
【用法】
① 上藥四味,搗末,酒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① 每服 30至 40丸,日服二次??招暮镁扑头?。
【功效】補(bǔ)腎養(yǎng)肝,明自強(qiáng)腰。用于肝腎虛、視物模糊、眩暈、腰酸膝軟。
【組成】生地黃汁 2500毫升 棗膏 300克 白蜜 350克 酒 500毫升 牛酥200克 生姜汁150克 紫蘇子500克(以酒500毫升絞取汁) 鹿角膠120克(炙末)
【用法】
① 上藥八味,先煎地黃等三份減一,納蜜、酥,以蜜調(diào)入膠末,候煎成,以器盛之。
① 日服二次,酒調(diào)服。每服 200毫升。
【功效】補(bǔ)虛損、填骨髓、長肌肉。用于虛損、精髓不足、久病肌肉大脫、神倦疲力、喘促短氣等癥。
【組成】熟地(酒拌蒸,臨時(shí)作成膏,忌鐵)15O克牛膝(去蘆,酒洗)120克 黃芪(破開,蜜水拌透,炙)12O克 五味子(去核)60克 覆盆子120克 地骨皮 白茯苓(去皮) 白蒺藜(另持凈炒) 桃仁(去皮尖)各120克 胡桃仁(溫水浸去皮)150克 菟絲子(先用水洗凈,次用好酒拌,浸透半濕時(shí)擰成餅,煉干為末)150克
【用法】
① 除胡桃仁、桃仁、熟地?fù)v成膏,余藥同為細(xì)末,和入前藥再入煉蜜,共作勻,丸如桐子大。
① 每服 50至 70丸,晨晚好酒進(jìn)服或間用鹽湯下。
【功效】滋腎強(qiáng)精,益氣助陽,活血化瘀。用于腎虛、腰膝酸軟。氣短乏力、眩暈、視物昏花。
【組成】黃柏(酒炒)25O克 知母(酒浸炒) 熟地黃各90克 龜板(酒浸)120克 炒白芍 陳皮 牛膝各6O克 鎖陽 當(dāng)歸各45克 虎骨(酒浸酥炙)30克
【用法】
① 上藥十味,搗末,酒煮羊肉為丸,如梧桐子大。
① 每服五十丸,鹽湯下,日服二次。
【功效】補(bǔ)腎養(yǎng)陰,瀉火清濕熱。用于腎陰虛,相火旺,或有濕熱下注,萎弱無力等癥。
【組成】黃芪 川芎 茯苓 五味子 防風(fēng) 澤瀉 獨(dú)活 人參 玄參 牛膝各180克 麥門冬 地骨皮240克 桂心 炙甘草各90克 丹參150克
【用法】
① 上藥十五味,分作十四帖。加生姜 30克(切片),杏仁十四枚,以水1.5公開煮一帖,取50O毫升。
① 每服 500毫升,日服一次。
【功效】調(diào)營衛(wèi),除風(fēng)氣。用于風(fēng)氣、痰飲,腰腿不利,耳目不聰。
【組成】金櫻子 芡實(shí) 白蓮花蕊 煅龍骨各 15克
【用法】
① 共為細(xì)末,米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① 每服70丸,鹽酒湯送下,每天二次。
【功效】補(bǔ)腎固精。用于腎虛精關(guān)不固,遺精、滑精。
【組成】金櫻子 15克 梗米 50克 冰糖適量
【用法】
① 金櫻剖開,除凈其中的核及毛刺。粳米用水淘洗干凈;兩者同置鍋中,加水適量煮粥,一般取400毫升;粥成后,加入冰糖適量即可。
① 每日二次,每次 200毫升,喝粥。
【功效】益腎固精,澀腸縮尿。用于腎虛遺精、小便頻數(shù)、腹瀉屬虛者。
【組成】枸杞根、葉、花(不拘多少,搗爛,水煮一復(fù)時(shí),絞取濃汁2500毫升,加酒2500毫升同熬膏) 蓯蓉 附子 白術(shù)各60克 熟地黃 何首烏 補(bǔ)骨脂各90克
【用法】
① 上藥七味,搗末,以煎膏為丸如梧桐子大。
① 每服 3O丸,空腹溫酒送服,日服二次。
【功效】滋陰補(bǔ)陽。用于肝腎明虧,脾腎陽衰,眩暈,目視昏暖,早衰發(fā)白,食少無力者。
【組成】炙龜板 18克 生牡蠣 菟絲子各12克 蛤粉 炒鹿角膠 熟地黃 茯苓 牡丹皮 石蓮肉各9克 蛤蚧尾1對 炒杭芍 益智仁 山藥 山茱萸 金櫻子 澤瀉各6克 五味子3克
【用法】
① 上藥共研極細(xì)末,飴糖為丸如綠豆大小。
① 每服 6克,開水送服,日服二次。
【功效】補(bǔ)腎固精。用于中老年人精血衰、氣短、神疲、失眠、多夢、健忘、遺精、早泄。
【組成】黃芪 麥門冬 熟地黃 天花粉 桑螵蛸 茯神 澤瀉 龍骨 白石脂各30克 炙甘草3克
【用法】
① 上藥十味,搗篩為散。
① 每次 12克,加生姜 5克,大棗 10克,水煎 200毫升,分2次服用。
【功效】益氣養(yǎng)陰血,補(bǔ)腎止白濁。用于腎虛,心神煩悶,小便白濁。
【組成】熟地黃150克 山茱萸 山藥各60克 茯苓 澤瀉 牡丹皮 芍藥 地骨皮 龜板各60克 黃相知母 青蒿 五味子各 37.5克 牛膝 杜仲各45克
【用法】
① 煉蜜為丸。
① 每服 6一 15克,日服二次,溫開水送服。
【功效】滋腎陰,降心火。用于腎陰虛,虛火妄動(dòng),五心煩熱,盜汗、遺精、夢交、失眠、神疲乏力、腰膝酸軟、耳鳴。
【組成】生地黃 10千克(搗取汁) 生牛膝 5000克(搗取汁) 生姜1500克(搗取汁) 苣勝子(九蒸九曬) 菟絲子(酒浸三日搗末) 杏仁 桃仁 白蒺藜500克 白蜜500克(上四藥各搗末)【用法】
① 上藥九味,先煎地黃汁,次下牛膝汁,又下生姜汁,武火煮沸;次入杏仁,桃仁末,再入苣勝末,再下蒺藜末,最后下菟絲子末、白蜜,攪至可為丸,丸如梧桐子大。
① 每服30丸,日服二次,空腹,溫酒或開水送服。
【功效】補(bǔ)腎鎮(zhèn)精。用于腎精不足、臟腑失潤、腰酸腿軟、視物不清、耳鳴、耳聾、頭暈。
【組成】熟地黃 干地黃 石斛 黃芪 菟絲子 防風(fēng) 車前子 茺蔚子 覆盆子 肉蓯蓉 地膚子各30克 兔肝45克(炙)【用法】
① 上藥十二味,搗末,蜜丸如梧桐子大。
① 每服30丸,日服二次,空腹開水送服。
【功效】補(bǔ)益肝腎。用于肝腎不足、精血虧虛、視物昏花、神倦乏力。
【組成】生地黃5000克(洗,搗絞取汁) 鹿角膠5O0克 紫蘇子1000克 酥750克 生姜250克(續(xù)取汁)蜜1000克 酒2000毫升
【用法】
① 上藥七味,先前地黃汁一二沸,以酒研蘇子取汁投入,煎二十沸下膠,候膠消盡,下酥、蜜、姜汁等同煎稠如湯。
① 每服取20毫升,溫酒或開水調(diào)服。日服二次。
【功效】補(bǔ)精、充髓、養(yǎng)血。用于陰血精髓不足、眩暈、耳鳴、視物不清、疲乏無力。宜于精血不足而以肺腎癥狀為主者。
【組成】牛膝(酒浸切焙 )大豆(炒熟) 生地黃各 500克
【用法】
① 上藥三味,同蒸出,絹袋盛,以酒浸一宿。
① 每服30~50毫升,口服二次,空腹溫服。
【功效】養(yǎng)腎除痹。用于風(fēng)濕痹痛日久傷腎,肌肉消瘦。
【組成】熟地 生地 山藥 茯神各90克 當(dāng)歸 澤瀉 黃柏(鹽酒炒)各45克 山茱萸 枸杞子 龜板(酥炙) 牛膝 黃連 牡丹皮 鹿茸(酥炙)各30克 甘草15克
【用法】
① 為細(xì)未,煉蜜為丸,朱砂 30克為衣。
① 每服 15克,日服二次??崭?,鹽湯或溫酒送下。
【功效】補(bǔ)腎澀精,交通心腎。用于腎虛、潮熱盜汗、遺精、心悸、怔仲、腰膝酸軟乏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