臘月里,天氣不再一陣風一陣雨地反復,每天清晨,輕霜滿地,太陽悠悠閑閑地升起,天空瓦藍瓦藍的,有些微風,有些微云。心里不由想起這正是曬臘肉的好日子。這些曬臘肉的風景早已殘留在記憶的深處了,但那種興沖沖的趣味還是令人難忘。
那年月,一進入臘月,家家屋檐下就飄散著臘肉的香味。每到冬季,單位往往想辦法分給各人好大一塊肉,用來腌臘肉。先是把肉切成十幾條,然后用滾熱的水燙過,讓風吹一夜,第二天就用鹽、醬油、燒酒、糖、姜汁(有人還用豆醬)腌泡,反反復復地揉搓,再腌上一兩日后,就把肉一條一條地掛起來,輕寒的風溜過去溜過來,吹得臘肉晃晃蕩蕩的,陽光中彌漫著一種咸甜的醬香……
臘肉的味道十分香,南方人愛吃新鮮清淡的東西,可對臘肉也情有獨鐘。我特別喜歡用臘肉來做糯米飯。先將糯米煮至八九成熟,飯要干干爽爽的不能爛,又把臘肉、蝦米、瘦肉、冬菇、冬筍、魷魚切成碎粒調味炒香,再和糯米飯一起下鍋,用文火慢慢地炒,一邊炒一邊灑上點水,灑過幾次水后就炒好了,最后加上些青蔥和花生米。寒冬的傍晚,天黑得早,晚飯的時候吃上一大碗這樣又香又軟的臘肉糯米飯,再喝上一杯芬芳的釅茶,頓時渾身曖和和的,這飯雖然作料挺多,調味還是靠臘肉。
不論是自享還是待客,臘肉都是很適宜的菜肴。臘月前后,不論城里還是鄉下,家家戶戶的大門前屋檐下,都曬滿了一排排的臘肉、臘鴨、臘雞、臘燉什么的。像是迎春接福的一串串展覽,從大年初一開始,各家各戶就把各色臘味切好蒸熟,親戚朋友一來,把臘味蒸熱端上,男人們圍著桌子一邊大口吃臘肉、大口吃家釀糯米酒,一邊高興地談天說地。女人們則吃糖嗑瓜子,偶爾也會端上酒碗喝上一口,又嘗嘗別人家的臘味做得地道不地道,鄉下的客人一拔一拔地來,不備下幾十斤臘肉,真不夠應付場面的。這是很有淳樸古風的鄉俗,臘肉在這里扮演了一個人情味十足的角色。那些年,每逢春節,我都要吃下不少的臘肉,奇怪的是并沒有吃膩味口,反而至今想起當年那一架又一架的臘肉,齒頰間似乎還留著一絲濃釅的芳香。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